<p class="ql-block">“泉州開元寺”是唐代始建的福建省內(nèi)規(guī)模最大的佛教寺院,以擁有中國現(xiàn)存最高石塔(東西雙塔)聞名,作為宋元時期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史跡,見證了泉州作為世界海洋貿(mào)易中心的輝煌歷史。</p> <p class="ql-block">“開元寺”位于泉州市鯉城區(qū)西街176號,占地面積7.8萬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1982年,開元寺被列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2001年1月5日,開元寺為首批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點)。</p><p class="ql-block">2021年7月25日,開元寺作為22處代表性古跡遺址之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p> <p class="ql-block">開元寺初名“蓮花寺”,后改名“興教寺”“龍興寺”,直到唐開元二十年(公元739年),才改為現(xiàn)名——開元寺。相傳“守恭夢僧欲化其地為寺,辭曰:‘待桑樹生蓮花乃可。’不數(shù)日桑樹盡生蓮花,守恭神之,即舍為寺?!币虼耍_元寺得名“桑蓮法界”。</p> <p class="ql-block">東西二塔: 開元寺東西兩側(cè)各有一塔,與大雄寶殿成“品”字形布局,兩塔均為仿木構(gòu)八角五層樓閣式石塔。東西塔宗教意味濃厚,塔身一共刻有160尊造像,須彌座上還有許多佛傳圖,動物、植物造型的雕刻造型豐富、生動有趣,顯示了當(dāng)時人們對佛的崇拜和嫻熟的雕刻技術(shù)。塔按照內(nèi)部結(jié)構(gòu)劃分通常分為空心塔和實心塔兩種,東西塔則屬于前者。塔內(nèi)結(jié)構(gòu)比較復(fù)雜,內(nèi)建有階梯方便人攀登。隨著東西雙塔建成,塔身高度令人矚目,發(fā)揮著傳播教義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東塔(鎮(zhèn)國塔)高48.27米</p><p class="ql-block">西塔(仁壽塔)高45.06米</p> <p class="ql-block">東塔(鎮(zhèn)國塔)始建于唐咸通六年(865年),原為木塔,南宋寶慶三年(1227年)毀于火災(zāi),后于嘉熙二年(1238年)至淳祐十年(1250年)重建為石塔。</p> <p class="ql-block">鎮(zhèn)國塔</p> <p class="ql-block">西塔(仁壽塔)始建于五代后梁貞明二年(916年),初為木塔,南宋紹定元年(1228年)至嘉熙元年(1237年)改建為石塔,比東塔早十年完成。</p> <p class="ql-block">仁壽塔</p> <p class="ql-block">“西塔”第四層?xùn)|北壁浮雕“猴行者”形象(戴金箍、持大刀),早于《西游記》成書200余年,被認為是孫悟空原型的重要研究資料。</p> <p class="ql-block">放心石</p> <p class="ql-block">“把心放下”</p> <p class="ql-block">1.本美篇圖片系華為手機拍攝原圖直出;</p><p class="ql-block">2.本美篇相關(guān)文字參考“百度百科”&“deepseek”資料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