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 稱 毛毛(沈明華)</p><p class="ql-block">美篇號 11610052</p> <p class="ql-block">畬族,一個歷史悠久、文化獨特的民族。霞浦半月里古村, 是一個純畬族聚居的村落,迄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半月里地形猶如半月形,山環(huán)水繞,鐘靈毓秀,村中環(huán)境古樸而靜謐,是省級歷史文化名村,也是全國五大畬族文化村之一。</p><p class="ql-block">踏入霞浦半月里古村,仿佛一腳邁進了歷史的悠悠長河。在半月里,邂逅時光里的畬鄉(xiāng)古韻。</p><p class="ql-block">村口,一座古樸的龍溪宮靜靜矗立,飛檐斗拱間,歲月的痕跡清晰可見。抬眼望去,宮前的旗桿石傲然挺立,訴說著往昔的榮耀與輝煌。</p><p class="ql-block">沿著蜿蜒的石板路前行,一幢幢明清風格的古宅錯落有致地分布著。這些古宅,黑瓦磚墻,木雕、石雕、磚雕精美絕倫。老宅的大門半掩著,偶爾能瞥見屋內的老人,或悠閑地坐著,或忙碌于手中的活計,臉上洋溢著平和與滿足。每一塊石板、每一片瓦,似乎都在輕聲呢喃,講述著那些被歲月塵封的故事。</p><p class="ql-block">漫步古村,畬族文化的獨特魅力撲面而來。這里的人們,傳承著古老的畬族習俗,從傳統(tǒng)的服飾到獨特的歌舞,無不展現(xiàn)著這個民族深厚的底蘊。婦女們身著絢麗多彩的畬族服飾,精致的花邊、獨特的圖案,在陽光下熠熠生輝。</p><p class="ql-block">站在古村的高處俯瞰,整個村落呈半月形,宛如一顆遺落在時光深處的明珠。遠處,山巒連綿起伏,近處,溪水潺潺流淌,滋養(yǎng)著這片古老的土地。</p><p class="ql-block">半月里古村,沒有大城市的繁華喧囂,卻有著最純粹的寧靜與美好。在這里,時光仿佛放慢了腳步,心靈也找到了棲息之所。當我轉身離去,心中滿是眷戀與不舍,期待著下一次與它的重逢,再次聆聽那些古老而動人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在福建寧德霞浦,有一處宛如世外桃源般的存在——半月里畬族古村落。這里,山環(huán)水抱,綠蔭蔽日。村口那棵百年古榕,枝繁葉茂,猶如一把巨大的綠傘,守護著這方寧靜的天地。半月里村位于霞浦縣溪南鎮(zhèn)東北部,共有205戶,781人。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畬族先民雷文壽遷居半月里村,由此開枝散葉,衍發(fā)成族。</p> <p class="ql-block">半月里是畬族歷史文化名村,完整地保存了畬族的歷史文化。漫步在村落中,青磚黑瓦的古老建筑錯落有致,庭院深深,仿佛在訴說著往昔的故事。那明清時期的建筑韻味十足,帶著歲月的痕跡和歷史的沉淀,讓人能真切感受到時光的流轉。</p> <p class="ql-block">半月里的畬族先民們在300多年前勇敢地走出深山,來到海邊生活,在這里書寫著屬于他們的傳奇。走進半月里,就仿佛踏入了一段被時光珍藏的記憶,寧靜而美好,古韻深深,讓人久久難以忘懷,是一個能夠讓人沉浸式感受畬族文化、尋得心靈寧靜的絕佳去處。</p> <p class="ql-block">村前的龍溪宮始建清雍正八年,背靠彌勒山,面向玉兔山、東依燕鼎山,建筑面積508平方米,硬山頂抬梁、穿斗木結構,由斗、升、翹、昂、拱組合。自南而北依次為大門、戲臺、眾廳、神廳、神龕等。其戲臺藻井以五層方斗逐級裝嵌,形成遠觀四方,近視八角的藻井。其工藝繁瑣細致,達到一斗三出跳,獨具畬族建筑特色。宮中供奉有畬民信仰的神祗薛元帥(唐代大將薛仁貴)、陳元帥(唐五代武將陳九郎亦稱九仙)、平水明王(楊從儀,宋朝大將,治水功臣)和雷萬春元帥(唐代大將)。最為稱奇的是這里山區(qū)村民也崇奉海神媽祖,龍溪宮2006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路口的“百年榕樹”,是歲月的見證者。它那粗壯的樹干、繁茂的枝葉,彰顯著堅韌與頑強,仿佛在向世人展示著古村的悠久歷史和深厚底蘊。走進半月里古村,猶如穿越時空的隧道,回到了那個繁華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半月里,作為畬族古村落的杰出代表,以“中國畬鄉(xiāng)歷史文化名村”的美譽聞名遐邇。它歷經三百多年的風雨洗禮,依然屹立不倒,宛如一部厚重的史書,訴說著畬族人民的奮斗與傳承。</p> <p class="ql-block">道路兩旁的明清宅院,飛檐斗拱、雕梁畫棟,工藝精湛,氣勢恢宏,充分展現(xiàn)了畬族人民高超的建筑技藝和獨特的審美情趣。古村中分布的雷世儒大厝、雷位進故居、雷志茂故居、秀才院、雷氏宗詞等文物建筑,是畬族文化的寶庫,每一幢老屋都蘊含著畬族人民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瑰寶。</p> <p class="ql-block">古村因村居形似月牙兒而得名,是一個擁有詩意般的名字。仿佛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山水環(huán)繞,古樸古韻,古樹參天,鐘靈毓秀,人文景觀豐富獨特。高墻青磚的清代古宅,飛棱重檐的古宮舊祠,無不散發(fā)著靜謐祥和的氣息。</p> <p class="ql-block">雷氏后人雷其松是個熱心收藏文物的有識之士,也是閩東畬族婚俗傳承人。1989年起,雷其松和愛人雷華香走上了保護畬族文物及弘揚傳播畬族文化的道路,自費辦起“畬族民間博物館”,經過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收集了相當數量的涉及畬族人民生產、生活、風土人情的歷史文物,能讓游客直觀地了解畬族的發(fā)展歷程和獨特文化。</p> <p class="ql-block">半月里古村,東望玉兔山,背靠狀如彎月的彌勒山山麓,南臨雙福橋水庫,村前溪水潺潺,村中古榕參天,有著云霧繚繞的山嵐,葳蕤茂密的樹林,山清水秀、碧水回環(huán)、山石多姿、林壑幽深,自然景觀十分優(yōu)美。</p> <p class="ql-block">半月里村的畬族民居很有特色,與徽派建筑風格不同,畬族民居是青磚黑瓦,很整潔??瓷先ソ┠杲涍^了整治,成色比較新,看不出是老舊的原生態(tài)建筑。山水環(huán)繞的古村落,有著一種田園之美,綠樹黑瓦,掩映在大山中。</p> <p class="ql-block">沿著石階慢慢向上走,你能感受到古村落的建筑格的獨特,屬于畬族傳統(tǒng)建筑方式,一斗三出挑。或許源于靠海雨水多,具有防潮等作用。300多年,風風雨雨,多次的保護修繕,讓我們在歷史長河中,能親眼目睹畬族風情。</p> <p class="ql-block">當我走到最高的涼亭,可以俯瞰整個古村落的全貌,高低錯落的半月里,就像一輪彎月,靜靜的躲在這片靜逸的大山之中。畬族古村落宛如璀璨的星辰,鑲嵌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承載著千年的歷史文化,閃耀著獨特的民族光芒。</p> <p class="ql-block">村落四周青山環(huán)抱,溪流潺潺,晨曦中薄霧繚繞于山間,暮色下炊煙裊裊升起。在這里,你可以放慢腳步,沿著村邊小徑散步,呼吸著清新的空氣,聆聽鳥鳴蟲叫,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尋回內心的寧靜與平和。畬族古村落,是一場與歷史、文化和自然的邂逅,是疲憊心靈的棲息之所,等待著你去發(fā)現(xiàn)它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畬族自稱“山哈”或“山達”?!肮?、“達”,畬語意為“客人”?!吧焦奔粗干嚼锶嘶蚓幼∩嚼锏目腿?。這個名稱在史書中未有記載,但在畬族民間卻普遍流傳。閩東、浙南的畬族人歷經遷徙而漸漸定居下來,當地漢族視他們?yōu)閺耐獾剡w來的陌生人,所以稱呼他們?yōu)椤爱尶汀薄?lt;/p> <p class="ql-block">畬族是以廣東潮州鳳凰山為民族發(fā)源地,傳說畬族的始祖盤瓠因為幫助國王平息了外患,就娶了三公主為妻?;楹筮w居深山,生下了三男一女,長子姓盤,次子姓藍,三子姓雷,四女姓鐘。子孫就以這四個姓為主要的姓氏,逐漸繁衍成為了畬族。在民間的傳說中,畬族的祖先盤瓠是人身狗首,因此,亦被稱為狗頭族。</p> <p class="ql-block">八閩畬村第一城樓——古寨門。</p><p class="ql-block">1730年,為抵御強盜入侵,加強了安全防犯措施,雷志茂公筑此城墻與寨門,寨門依勢而筑,通高4、1米,內高2、15米,寬1、65米,厚3.1米,下鑲青石門壩,平時大門敞開,往來自如,如有緊急情況,大門緊閉,以防止外賊侵入。原城墻上方筑有城厝,日夜皆有哨兵值守。還在左右城墻種植龍骨刺和城曲竹,易于防衛(wèi)。</p> <p class="ql-block">此外,在房屋建筑上,四方空斗墻體將鵝卵石裝入空斗墻體,一旦被盜挖,鵝卵石受震動將發(fā)出連續(xù)聲響,并順勢傾泄流滾而出,令盜賊無所適從,尤其是在夜間更具防盜作用。在清代,入口不足百人的小畬村,能建有如此高筑城墻,在八閩大地唯一得見,反映了當時畬族群眾高度戒備、嚴于防范的自我保護意識。</p> <p class="ql-block">繼續(xù)前行,你會走進雷氏故居。或許可以借用“小寨青山里,門樓龍鳳翔。房前花正艷,屋后柿燈黃。篝火承宗誼,筵席酒共觴。畬歌迎遠客,鑼鼓慶吉祥”。時間的逝去,我們感受時光流水,也看到了古村落保護的重要,一代代人的堅守、一代代人的保護,幾百年轉瞬間流逝。</p> <p class="ql-block">雷氏宗祠,清代雷志茂倡建。磚木結構,建筑面積136.9平方米。神龕供有半月里雷氏歷代先祖靈位,還供奉福寧州知州張良弼的靈牌。這是全國畬族宗祠中少見的,真正體現(xiàn)“畬漢一家親”。</p> <p class="ql-block">秀才院,建于清代,磚木結構,建筑面積332平方米。走出雷世儒、雷步緣、雷步武、雷加潤、雷加上五位秀才。祖孫三代,“一門五秀才”,在全國畬族村落里極為少見。</p> <p class="ql-block">半月里畬族古村落,是一幅被歲月浸染的美麗畫卷。古巷幽深,青苔點綴著石板路,仿佛在訴說著過去的繁華。這里的畬族人民,以他們的勤勞和智慧,創(chuàng)造了獨特的文化。古老的民俗、精美的手工藝品,無不展現(xiàn)著畬族的魅力。在半月里,時間仿佛靜止,讓您能盡情領略那份古樸與寧靜。</p> <p class="ql-block">踏上半月里畬族古村落的土地,就如同走進了一個神秘而迷人的世界。這座古村落猶如一位嫻靜的女子,在歲月的深處靜靜守候。古老的建筑是她華麗的衣裳,精美的木雕和石刻是她身上璀璨的配飾。畬族的傳統(tǒng)文化是她的靈魂,那悠揚的山歌、獨特的舞蹈,讓人陶醉其中。在半月里,您可以放慢腳步,傾聽歷史的聲音,感受歲月的溫柔撫摸。</p> <p class="ql-block">半月里畬族古村落,一個被時光遺忘的角落。這里的風輕拂著古老的屋檐,雨滋潤著百年的老井。古老的祠堂中,供奉著先輩的英靈,見證著歲月的變遷。畬族的姑娘們身著鮮艷的傳統(tǒng)服飾,笑容如花般綻放。在這里,每一次呼吸都充滿了歷史的芬芳,每一步行走都踏上了文化的脈絡。半月里,是心靈的歸處,是靈魂的棲息地。</p> <p class="ql-block">雷世儒,清朝武舉人,他武藝高強又善于經商,曾帶領許多村民經商,生意通達福建廣東、臺灣等地。他們將當地的茶葉等產品通過海運銷往福州,在福州購得絲織品、布料等銷往臺灣,再將臺灣的大米、糖等運回霞浦銷售,從而使雷世儒積累了雄厚的資金。道光年間建大厝,大小房間38間,柱子126根,占地1300平方米。古宅雕梁畫棟,氣勢非凡,且存文物頗豐。是閩東地區(qū)重要的畬族文物古跡。2005年半月里龍溪宮、雷世儒大厝及雷氏祠堂等三組古建筑均被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走進半月里畬族古村落,仿佛踏入了時光的長河。歲月在這里沉淀,每一塊石板、每一片屋瓦都訴說著古老的故事。青山綠水間,古村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散發(fā)著獨特的魅力。古老的建筑錯落有致,雕梁畫棟間盡顯畬族先人的智慧與精湛技藝。在這里,能感受到濃厚的畬族文化氛圍,聆聽那傳承千年的歌謠,品嘗地道的畬族美食,讓心靈在這寧靜的古村落中得到一次洗禮和升華。</p> <p class="ql-block">半月里畬族古村落,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璀璨明珠,是歷史與現(xiàn)實的交融,是自然與人文的和諧共生。它們以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八方來客,讓人們在欣賞美景的同時,領略到畬族文化的獨特魅力,感受到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再次回到龍溪宮,站在大榕樹下,看著半月里幾個大字,讓我陷入了沉思。不大的一個村落,卻有著難以忘卻的歷史。曾經的輝煌,曾經的破敗,都無法抹去那段記憶。時光如水、歲月如梭,當我們老了,還能固守老祖宗留給我們的那份遺產,不舍、不棄代代傳承。人可以老去,鄉(xiāng)音卻不曾改,戀鄉(xiāng)的情節(jié)更不曾丟棄。</p> <p class="ql-block">告別半月里古村,余暉將我的影子拉得很長。踏上歸程,可那古巷里的悠悠歲月、龍溪宮前的裊裊煙火,還有村民質樸的笑臉,仍在心頭揮之不去。這隱匿于山水間的村落,是歷史溫柔的注腳,是心靈寧靜的歸港。它沒有被塵世的喧囂過度叨擾,保留著最本真的模樣。我想,往后漫長歲月里,半月里的一切,都會在記憶深處熠熠生輝,召喚我再次奔赴這場時光之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