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媧補(bǔ)天所遺棄于青埂峰下的一塊頑石,被一僧一道攜入世間,乃賈寶玉生而口銜之物。若干年后,空空道人訪道求仙于青埂峰下見此石上鐫刻所經(jīng)所歷,遂抄錄傳于世間,故名《石頭記》。石后有一偈云:<div> 無才可去補(bǔ)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div><div>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誰記去作奇?zhèn)鳎?lt;/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觀園南門。</h3><div> 北京大觀園,依《紅樓夢(mèng)》書中描述所建,構(gòu)思精巧,亭臺(tái)樓閣,山石花木,無不精彩紛呈。該園原系為拍攝電視連續(xù)劇《紅樓夢(mèng)》所建?,F(xiàn)八七版《紅樓夢(mèng)》已成經(jīng)典,并為后人留下了難得的園林景觀。</div><div> 因我家距大觀園很近,故這里也就成了我的遛腿之所。近情趣所致,于遛彎之時(shí)持手機(jī)隨拍,故此集全部為手機(jī)拍攝。</div> 進(jìn)得門來,見一怪石嶙峋的屏障小山,將園內(nèi)景物盡皆遮擋,旁有一小徑曰:曲徑通幽。 轉(zhuǎn)過小山便是碧水石橋,橋上有亭,曰沁芳亭,柱上一幅七言對(duì)聯(lián):<div> 繞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脈香。</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沁芳亭的落日余暉</h3> 沁芳橋西側(cè)連通一小湖,湖中一亭曰滴翠亭,系薛寶釵持扇撲蝶之地。湖旁立一碑曰香塚,乃黛玉葬花之所。亭之北側(cè)岸邊有一人工瀑布,水流如注,系沁芳閘。<div> 見《紅樓夢(mèng)》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楊妃戲彩蝶,埋香塚飛燕泣殘紅。</div> 小湖北岸便是怡紅院,乃賈寶玉之居所。 怡紅院正堂匾額:怡紅快綠。門前依原作原種兩株西府海棠,因管理不善,枯死一株。 怡紅院后有小山和水系。 與怡紅院南北平行,園的的東側(cè)是黛玉所居的瀟湘館。院內(nèi)翠竹小徑,正堂匾額:有鳳來儀,聯(lián)曰:<div> 寶鼎茶閑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div> 院內(nèi)的梨花正開。 余暉映照下的梨花。 妙玉修行的賈府家廟櫳翠庵。 正殿供奉觀音,匾額妙音香界。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凹溪晶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凹溪晶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凸碧山莊</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省親別墅的石牌坊</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國(guó)恩家慶”牌坊</h3> 元妃省親別墅的正殿,顧恩思義殿。聯(lián)為:<div> 天地啟宏慈赤子蒼頭同感戴,</div><div> 古今垂曠典九洲萬國(guó)被恩榮。</div> 賈府家養(yǎng)12女優(yōu)學(xué)戲的梨香苑,現(xiàn)為大觀園管理處的辦公場(chǎng)所。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薛寶釵的居所蘅蕪苑</h3> 正堂匾額:蘅芷清芬。聯(lián)曰:<div> 吟成豆蔻詩猶艷,睡足茶縻夢(mèng)亦香。</div> <h3 style="text-align: left;"> 湖景——左為紫菱洲的綴錦樓,右為蘆雪庭。</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綴綿樓</h3> 二小姐賈迎春居住的紫菱洲。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游廊和假山</h3> 綴綿樓和水上游廊。 南岸的藕香廨 藕香廨柱上題聯(lián):<div> 芙蓉影破歸藍(lán)漿,菱藕香深瀉竹橋。</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蘆雪庭</h3> 桃花掩映中的蘆雪庭。蘆雪庭南側(cè)距暖香塢不遠(yuǎn),見《紅樓夢(mèng)》第五十回:蘆雪庭爭(zhēng)聯(lián)即景詩,暖香塢雅制春燈迷。 蘆雪庭的匾額:荻蘆夜雪 三小姐賈探春居住的秋爽齋。 秋爽齋的正房曉翠堂。 秋爽齋的落日余暉。 四小姐賈惜春的居所暖香塢。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稻香村</h3> 李紈母子居住的稻香村。門頭掛有酒晃“杏花村”。 稻香村匾題“廖汀花溆”,聯(lián)為:<div> 新綠漲添浣葛處,好云香護(hù)采芹人。</div> 稻香村院內(nèi)的油菜花。 稻香村的房舍和土墻。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落日余暉</h3> 稻香村后的小橋、流水、碧桃花。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紅香圃</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