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毛澤東廬山故居小視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篁嶺,與古村油菜華有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鄂贛皖三省行印象(2):</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品自然醉美</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18px;">文圖//許滬</b></p> <p class="ql-block"> 我們是3月20日晚抵達的九江,并住在九江的,也許到得過晚的原故,沒有時間去細品九江城市的繁華與錦秀,卻隨車隔窗,初感了九江城水的靈犀,無愧為九江匯集之城。據(jù)史載,九江便出自贛江水、鄱水、余水、修水、淦曾水、盱水、蜀水、南水、彭水,匯入鄱陽湖而得名。九江的潯陽江,被寫入古典小說《水滸傳》。宋江因遭穆弘、穆春兄弟追殺,逃至潯陽江,上了“船火兒”張橫的船。張橫準(zhǔn)備劫殺宋江。幸虧“混江龍”李俊趕到潯陽江,救下宋江。這段故事,成就了九江,即江州如今對外影響之名。</p> <p class="ql-block"> 九江屬江西,贛是江西的別稱。這一簡稱,與江西的地理、歷史和文化密切相關(guān)。史載,唐玄宗設(shè)江南西道,得江西省名,省內(nèi)母親河為贛江,而得簡稱。贛江是江西省最大的河流,自南向北貫穿全省,流域覆蓋約70%的省域。以“贛”為簡稱,既凸顯了贛江對江西自然地理格局的塑造作用,也反映了“水文化”對當(dāng)?shù)亟?jīng)濟、交通和歷史發(fā)展的深遠影響。說江西是個好地方,在于有碧水丹山的龍虎山、奇秀甲天下的廬山,底蘊深厚的文昌里、景德鎮(zhèn)御窯博物館等,融聚紅色、古色、綠色等各種文化資源,交相輝映,猶如璀璨的明珠,散落贛鄱大地的每一個角落。</p> <p class="ql-block"> 我們此行在江西,行走了婺源的篁嶺、景德鎮(zhèn)和廬山等景區(qū)景點。3月21日,江西的天氣還算好,沒有下雨,有些暖陽。八點來鐘,我們頂著晨曦,從九江出發(fā),前往婺源的篁嶺。導(dǎo)游姓許,是一位中年大叔,略顯富態(tài),他自稱許胖子。別瞧他有些肚腹,同行者卻打趣地稱他腹中有貨。許導(dǎo)不失為一位敬業(yè)的導(dǎo)游,一路上的當(dāng)?shù)仫L(fēng)土人情,迭聞趣事,可說是膾炙人口。據(jù)他介紹,婺源屬江西的上饒市,篁嶺位于婺源的江灣鎮(zhèn),史載,江灣是江澤民總書記的故里。從九江到篁嶺,近260公里,行了三個多小時。中午時分,我們抵達篁嶺景區(qū),但見景區(qū)前,數(shù)千輛各型車,停滿了車場,黑壓壓的一片,那陣勢有些驚人。游篁嶺需乘攬車,我們排隊登上攬車,從空中俯瞰梯田,疊翠鋪綠,聚氣巢云,典型的山村,躍然眼臉。山居村落,民居繞水口,呈扇形梯狀,錯落排布。出索道,沿石板路前行,天街訪古、梯田花海尋芳,別有韻味。隨著擁擠的人流,石板路不斷延伸,一面臨山,一面透過樹木,可見疊翠起伏的油萊梯田,鼻尖飄來油菜花的清甜。那香味,純凈而濃郁,混著泥土的清新,直往人的心坎里鉆。路旁的油菜花,讓我們仿佛置身于金色的海洋,被溫暖與美好包圍。陽光灑下,花瓣上的露珠折射出五彩光芒,宛如晶瑩的珍珠,更添幾分靈動。</p> <p class="ql-block"> 越往前行,白墻黑瓦的徽派古民居,錯落有致。粉墻在金黃映襯下愈發(fā)素凈,黑瓦與藍天相映,古樸與明艷交織,構(gòu)成了如詩如畫的景致,恰似一幅天然的田園水墨畫。 隨人流,登上古村高處觀景臺,俯瞰全景,連綿的花海與古村融為一體?;êK平鹄朔?,古村靜靜守望,一動一靜,相得益彰。耳邊傳來蜜蜂的嗡嗡聲,自由地在花叢間忙碌穿梭,為幅幅彩畫倍添生機。篁嶺的油菜花,不僅是視覺盛宴,更是心靈觸動。在這里,時光仿佛放慢了腳步,我們沉醉在這片金黃中,與自然相擁,感受著歲月的靜好與生命的蓬勃。我們幾乎是在人流簇擁下前行,這場與古村或油菜花的約會,感受最深的篁嶺古村的曬秋。聽許導(dǎo)說,每年的八月上旬開始,篁嶺家家戶戶將收獲的農(nóng)作物精心擺放于竹匾之上,層層疊疊,錯落有致。在陽光的照耀下,這些農(nóng)作物繪就出一幅幅色彩斑斕、充滿生活氣息的立體畫卷,訴說著歲月的故事與豐收的喜悅?。</p> <p class="ql-block"> 時下,雖入初春,讓人依然感受到篁嶺古村厚重的微派文脈氣息和哂秋留韻痕跡。這個承載著580多年歷史的古村,完好地保存了100多棟珍貴的明清古建筑,其古建筑飛檐翹角、雕花精美,呈現(xiàn)出徽派建筑獨特魅力。所去的怪屋網(wǎng)紅懸浮屋,花溪水街,天街景區(qū),臥云橋、壘心橋,百花谷景區(qū)等,都有特殊的吸引力,尤以篁嶺的“曬秋”習(xí)俗,不僅是對農(nóng)作物的晾曬,更是對一種生活方式的展現(xiàn),承載了數(shù)百年的生活智慧和鄉(xiāng)愁的寄托?。我們不由從心底感慨,篁嶺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圣地。正因如此,每當(dāng)晨曦初露時,古村若隱若現(xiàn),有如人間仙境。正午時分,陽光下的曬秋場,依然色彩斑斕;黃昏時分,夕陽余暉為村落披上金輝,營造出如夢似幻的氛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離開篁嶺古村,己是下午接近四點,下山乘攬車的游客很多,隊排到了古街上。好在下山有序,少了些人為攘陼的檢查,順利下到入口,沒廢多少時間。按照安排,我們前往婺女洲景區(qū)。婺女洲源于美麗的"委天”傳說,傳承古徽州徽派文化,以婺女飛天、五顯財神兩大本地文化故事為支撐,運用理學(xué)徽商、非遺等多文化,致力于構(gòu)建中國新式徽藝度假生活目的地,旨在呈現(xiàn)極具徽州特色的文藝小鎮(zhèn),深刻體驗“骨子里的徽州”故事。其【光影館】:時尚光影秀、星座星空館、飛躍婺源立體場景,讓人有如徜徉在真實動感的四季婺源。特別是大型山水實景演出【遇見婺源】,以婺女飛天為背景,運用寫意的戲劇手法光影與實景交相呼應(yīng),描繪出一幅波瀾壯闊的盛大畫卷。四十五分鐘的演出,讓人感懷了一段神仙與凡人的傳奇故事,一抹緣起而緣落的思鄉(xiāng)情懷。</p> <p class="ql-block"> 3月23日,我們從安微的宏村,回走江西,行200余公里,抵達景德鎮(zhèn)己是午后。時下的景德鎮(zhèn),頗有些時代新城特色,林立的高樓,穿梭的車輛行駛在寬闊的要道上。初見難覓千年瓷都的古韻,越是深入瓷都,方見各式精美瓷技雕塑,呈現(xiàn)眼瞼,無不驚嘆叫絕。我們來到【官窯陶瓷】,這是一家融聚官窯研究與生產(chǎn)的基地。據(jù)介紹,這里始建于公元1278年,初始由世主忽必烈在浮梁縣設(shè)立的浮梁瓷,明清時皇家又在景德鎮(zhèn)設(shè)立“御窯廠",解放后成立了"官窯御瓷研究中心”生產(chǎn)基地,如今成為旅游觀賞景區(qū)。親臨陶瓷生產(chǎn)過程,讓人極為感懷其拉胚、彩繪、上釉、燒制等制作工藝的精堪、尤其是欣賞瓷都精品和陶瓷名人名作展后,讓人更加感懷:景德鎮(zhèn)無愧載譽全球的瓷都。</p> <p class="ql-block"> 這種對瓷都的印象,隨后我們在一個叫【陶溪川】的地方再次得到了印證。這里曾經(jīng)是轉(zhuǎn)型企業(yè)舊址,景德人匯各地技藝精華,打造出獨樹一幟手工制瓷工藝生產(chǎn)體系,創(chuàng)造出中國陶瓷史上最輝煌燦爛歷史。如今的陶溪川己成為以文創(chuàng)產(chǎn)業(yè)為主業(yè)態(tài),融合傳統(tǒng)、時尚、藝術(shù)、高科技等城市文創(chuàng)街區(qū),實現(xiàn)了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科技、生產(chǎn)、生活的深度融合,是景德鎮(zhèn)最具前沿和美譽度的文化地標(biāo)、城市名片。我們穿行于街區(qū)各個角落,感受的是青春的氣息和活力,其瓷藝產(chǎn)品琳瑯滿目,大至整體、外飾裝飾,小至生活日用飾品,應(yīng)有盡有,弦彩奪目。</p> <p class="ql-block"> 我們的鄂贛皖三省行,江西的最后一個點是去的廬山。今年江西做旅游,有些靈活特色,有如廬山景區(qū)推出免票一月的政策,部分區(qū)內(nèi)景點逢雙逢單關(guān)閉的政策。這樣的政策既促進了廬山對外的吸引魅力,又激活了區(qū)內(nèi)食宿餐飲消費。正因為如此,我們此行唯一在廬山逗留了兩天。據(jù)許導(dǎo)介紹,廬山以雄、奇、險、秀聞名于世,被譽為“人文圣山”,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譽,有名的山峰171座,群峰間散布26座岡嶺,壑谷20條,巖洞16個,怪石22處。水流在河谷發(fā)育裂點,形成許多急流與瀑布。最為著名的三疊泉瀑布,落差達155米,有“不到三疊泉,不算廬山客”之美譽。廬山獨特的地形決定,獨特的氣候,表現(xiàn)出夏短冬長,春遲秋早的四季特色。故而有“清涼世界”的美譽。</p> <p class="ql-block"> 入廬山需坐區(qū)內(nèi)交通車,行396道彎。據(jù)說,當(dāng)年,毛主席上廬山時,問身邊的工作人員,廬山有多少彎道,回答是有四百道,毛主席就讓身邊的工作人員,每拐一道彎扔一根火柴。那時每盒火柴里裝100根,到山頂時整整消耗了四盒火柴,應(yīng)該是400道彎了。毛主席想起上山的路上,抽了四顆煙,這樣算來,廬山的盤山公路只有三百九十六道彎了。這個彎道數(shù)也就延續(xù)至今。</p> <p class="ql-block"> 我們上廬山,第一天是3月24日,去的是廬山會議舊址、蔣介石舊居美廬、抗戰(zhàn)博物館,其美廬當(dāng)年毛主席也曾居住于此。館內(nèi)陳列眾多歷史文憲、圖片以及各個時期歷史遺跡、遺物介紹。走出各陳列館,便領(lǐng)略到了蘆林大橋,此橋高30米,橋壩一體,形成的高山平湖,湖水如鏡,似發(fā)光的碧玉鑲嵌在林蔭秀谷之中,在縹緲的云煙襯托下尤為壯麗。隨后,慢步如琴湖、白居易草廬、天橋、險峰,錦繡谷、談判臺、仙人洞、御碑亭等景點,真切地感受了廬山風(fēng)光、大自然的壯麗、厚重的詩韻文化,尤是對偉人筆下“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fēng)光在險峰”詩韻的'領(lǐng)會。</p> <p class="ql-block"> 廬山逗留的第二天,也就是3月25日,我們離開下蹋的廬山療養(yǎng)院,前往毛主席舊居,也許廬山游客太多,乘車排隊嚴(yán)重擁堵,待我們趕到毛主席舊居己近中午11點。時間不候人,我們除要去秀峰,一賞瀑秀、峽秀、潭秀、林秀、石秀寺秀等諸景,感懷李白筆下“飛流直下三千尺……”壯景外,下午還將行幾百公里,前往武漢乘機返程。鑒于此,許導(dǎo)說,秀峰也沒有多少玩的,這段時間,廬山遇旱,沒下雨,廬山瀑布己斷流。大家可去景區(qū)內(nèi),照兩張照。遠處看秀峰,還有氣勢一些。為節(jié)省時間,他提議我們中午在車上食盒飯。有鑒于此,我們在毛主席舊居和秀峰,都是蜻蜓點水,甚至于去秀峰,只進了山門,照兩張照就出景區(qū)返回了車上。這也是此行在贛地留下的最大遺憾。后查閱秀峰介紹,失誨之心更勝。由此對許導(dǎo)車上食快餐的提議,表示了堅決反對的意見,這既是我們失去領(lǐng)略廬山最美風(fēng)景的機緣,也是我們與同團地導(dǎo)出現(xiàn)的唯一分棄,讓遺憾永存記憶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