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導(dǎo)讀</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各位致良知教育研究院的同學(xué)們,大家好,今天我們要學(xué)習(xí)的是我們百日正心班的最后一篇文章《與黃誠甫書》,這篇文章雖然非常短,但卻非常重要。</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這篇文章仍然是在談人生最重要的事情——立志。我們先來看一下原文的第一段——立志之說,已近煩瀆,然為知己,竟亦不能舍是也。</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陽明先生在這里說,立志這件事情已經(jīng)說得非常多了,甚至講得大家都有些煩了,但是大家都是我的知己,還是不能不談。</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大家學(xué)習(xí)到這里的時候,我們都知道在《教條示龍場諸生》我們談到了立志,《示弟立志說》也在講立志。</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陽明先生在我們過去學(xué)習(xí)當(dāng)中,與家人弟子的互動當(dāng)中,經(jīng)常提到立志。因為立志是我們致良知最根本的下手處。通過這一段,我們再次感受到了立志的重要性,起點決定終點,志向是否篤定,決定了我們能否致得良知,成圣成賢。</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立志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其實就決定了我的人生是怎樣的。</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陽明先生說,立志而圣則圣矣,立志而賢則賢矣。所以在這里,我首先希望每一位同學(xué),在正心班的最后一周,也深刻地反思一下自己,100多天以前,當(dāng)我們學(xué)習(xí)《示弟立志說》的時候,我們就立下了自己的志向,那么過去的100多天,我們是堅定地在朝著自己的志向不斷前進,不斷地努力,還是很多時候被自己的私欲所遮蔽,讓好勝心、私心、傲慢心升起,而忘掉了自己的志向呢?</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想,我們今天是時候讓我們再一次重新把我們的志向深深地印在心里,不忘初心,繼續(xù)前行。</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同時,我也希望我們小組同學(xué)之間,今天再一次在自己的小組里面分享自己的志愿,去向所有人公告我的志愿,讓自己的所行、所言、所思,都本于自己的志向去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們來看第二段,第二段非常經(jīng)典。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貴不足以累其心。</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這兩句話其實是把志向的三個層次給表達出來了,讓我們清晰地知道,志要立在哪里?</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累其心,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的志向是成圣成賢、致良知的話,焦點就會放在自己的心是否純粹上,而不會放在生活中的功名</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成就上,成就功績的大小都不會讓自己動心,也就不會被自己的榮辱功名所束縛。志于功名者,富貴不足以累其心,如果我們焦點放在建功立業(yè),功名成就上,這個時候外在的這種經(jīng)濟的得失,都不足以影響到我們。</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這兩句話把志向的三個層次清晰地表達出來了——首先,</span><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立志第一層就是志于道德,就是要立志成圣成賢,也就是致良知,這是第一個層次。</b><span style="font-size:20px;">當(dāng)我們立下一個成圣成賢的志愿時候,一個致良知的志愿時候,我們就在自己內(nèi)心的心靈品質(zhì)提升這條光明大道上垂直攀登。而當(dāng)我們真正立下了圣賢之志,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那些功名、利祿都不足以影響到我們。</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第二個層次就是志于功名,</b><b style="font-size:20px;">這里的功名指的是什么意思?就是我們經(jīng)常說的建功立業(yè)、成就一番事業(yè),這個時候暫時擁有的錢多少,或者別人的認(rèn)不認(rèn)可,這些都不能夠影響到我們。</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第三個層次,如果我們志于富貴的話,那這個就不是志了,就完全是私欲了。</b><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這一段里面,陽明先生提出了我們志向的三個層次,志于道德、志于功名、志于富貴。</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記得有一次,我在課程里問大家,大家知道什么是立志嗎?有的同學(xué)就說知道。我說那你說一下你的志向,他說我的志向就是掙大錢。其實掙大錢只是一個階段性目標(biāo),它不是志向。今天我們學(xué)習(xí)陽明心學(xué),我們知道,一個人的志向不是關(guān)于短期的目標(biāo),它是關(guān)于我們要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也希望大家再次捫心自問,我到底要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而我每天是否向著這個志向去努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接下來我們繼續(xù)看原文。但近世所謂道德,功名而已;所謂功名,富貴而已?!叭嗜苏?,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币挥兄\計之心,則雖“正誼明道”,亦功利耳。</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陽明先生這一段給我們巨大的警醒,當(dāng)時的世道,那些所謂的志于道德,其實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只不過是志于功名而已,所謂的功名,也只不過是富貴而已。</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仁人者,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這句話是出自漢書《董仲書傳》,意思是說一個真正的仁者,他的行為合乎于大誼,絕對不是去謀這點私利,當(dāng)然這個“誼”是個通假字,就是仁義的“義”。</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他深明大道不計較功利,這才是一個真正的仁人志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那么,只要我們一有謀取之心,就是滿足自己的私欲而制定的那些策略方法,我們只要往這個方向一靠,雖然我們</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所說的是正義明道,其實,還是為了謀求功名和富貴。</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所以,在這里我也反省自己,我今天做致良知教育研究院,做陽明心學(xué)線上線下課堂,我們在做的過程中,我們面對很多的誘惑,甚至很多的誤解,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們有沒有忘記我們當(dāng)時的那個初心,那個初心就是讓致良知的種子播撒到每個中國人的心里,讓身邊多一位致良知的中國人,為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的中國夢努力奮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所以,如果我們忘了這個初心,可能嘴上說的是付出,其實還是為了謀求功名和富貴。所以,我經(jīng)常提醒自己不忘初心,用心去做。</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我自己這么多年的踐行當(dāng)中,我也深刻地體悟到,我們內(nèi)心為自己的私心私利所想的方法策略,無論怎么發(fā)展,最終都會遇到瓶頸,都是走不過去的。我自己經(jīng)歷了無數(shù)的失敗后,我做了一個選擇,選擇什么呢?</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篤定做印證,無我去付出,剩下的事情交給老天。剛才說到交給老天,就是我完全相信老天是公平的,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那么,在這樣一個最公平的范疇下,如果我們想有收獲的話,那就只管付出就可以了,只管做就印證可以。</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當(dāng)我們真正能夠用這份無我利他的慷慨之心去付出的時候,才是真正的正義明道,而不是所謂的打著正義明道的旗號謀求自己的一些功名和富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今天我們走的這條路是一條致良知的光明大道,但是致良知的這條光明大道,真正走的人并不多,要想走好這條路,我們需要不斷地去做一件事情,那就是自我革命,就是跟自己看不見的私欲、好勝、傲慢心去斗,直到把我們的私欲、傲慢、好勝全部革除,那我們就真正地致得良知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這里,我代表致良知教育研究院公開承諾給所有人,我們所有線上線下的課程,完全公益、永遠公益、純粹透明、無私奉獻,所有愛心企業(yè)、愛心人士的捐贈及文創(chuàng)產(chǎn)品的銷售,利潤全部用于陽明心學(xué)的推廣和服務(wù),盡最大的力量把致良知的種子播撒出去,也希望大家能夠把這顆種子播撒給更多的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們來看最后一段,諸友即索居,曰仁又將遠別,會中須時相警發(fā),庶不就弛靡。誠甫之足,自當(dāng)一日千里,任重道遠,吾非誠甫誰望邪!臨別數(shù)語,彼此暗然,終能不忘,乃為深愛。</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陽明先生最后還是在這里跟他的學(xué)生們提醒,諸位很快就要各奔東西,人各一方了,徐愛也即將遠別(大家都知道,徐愛是先生的最重要的弟子),大家回到自己各自地方的時候,一定要多聚會,聚會的時候一定要相互警醒啟發(fā),才不至于懈怠頹廢。</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這里,我也想提兩點——第一點,就是我希望我們陽明心學(xué)致良知的線上課堂的所有同學(xué),都能夠肩負(fù)起弘揚陽明心學(xué)、傳播致良知的責(zé)任與使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們知道,80后、90后、00后,他們生長在一個以經(jīng)濟建設(shè)為中心的時代,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學(xué)習(xí)和接觸傳統(tǒng)文化并不多,甚至有很多人連立志是什么概念都不知道,所以我希望,通過我們的踐行與傳播,真正地把致良知這樣一顆大樹的種子、成圣成賢的志向,種在我們每個中國人的心里,讓我們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的中國夢,為我們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的中國夢的實現(xiàn)貢獻一份力量!</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當(dāng)然,我們不能在這里光喊口號,我希望我們線上的所有同學(xué),每一期不用多,就讓身邊多一位致良知的中國人,就是每一期線上課堂,我都要介紹一位朋友走進致良知線上公益課堂,去牽手圣賢,共致良知。</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第2,就是我們線上的學(xué)習(xí)還是非常有局限的,我希望我們每一位同學(xué)在正心班畢業(yè)以后,都能夠參加我們地區(qū)的致良知線下學(xué)習(xí)會,我也希望沒有開設(shè)地區(qū)線下致良知學(xué)習(xí)會的,我們正心班畢業(yè)后的同學(xué),能夠積極地在各自的地區(qū)勇于擔(dān)當(dāng),去創(chuàng)辦各地的致良知線下學(xué)習(xí)會,建立這樣一個共同的線下學(xué)習(xí)環(huán)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當(dāng)然,我們這里有完整的育成手冊和支持,大家有這樣一個環(huán)境以后,我們就可以一起相互砥礪,相互警醒,彼此支持,就不至于懈怠和頹廢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剛才我講的這兩點是非常重要的,這是我們真正的踐行,所以希望每一位都能夠勇于擔(dān)當(dāng)和付出。</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最后,陽明先生說,以誠甫你的能力自然是一日千里,弘揚圣賢文化任重道遠,我就指望你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這句話聽到的時候,我有一種感覺,就好像陽明先生在對我說,對我們大家說的一樣,真的,今天我們接觸到了圣賢文化,學(xué)習(xí)到陽明心學(xué),我們真的有這樣的一份責(zé)任和使命去弘揚和傳播,我真的希望我們每一位都能夠盡自己的力,讓身邊多一位致良知的中國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最后陽明先生說離別的時候非常的不舍,心中有一些憂傷,但是大家千萬不要忘記,今天我們所談的這些,要真正在生活中踐行。</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所以,來到我們正心班的最后一周,我也希望大家能夠不忘初心,繼續(xù)前行,全部進入格物班,真正把良知在生活的每一個當(dāng)下活出來,真正把圣賢之志種在自己的心里,然后不為功名富貴所累,這樣的話,我們一定會成為真正的印證者,同時也希望大家積極擔(dān)當(dāng)?shù)貐^(qū)的致良知線下學(xué)會的發(fā)起人,影響身邊更多的人走進致良知平臺,走進陽明心學(xué)。</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今天我們就導(dǎo)讀到這里,感謝陽明先生的智慧指引,感恩所有志愿者的擔(dān)當(dāng)付出,感所有同學(xué)的用心聆聽,希望我們所有正心班的同學(xué)全部堅定地走進格物班,繼續(xù)在致良知這條光明大道上,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感恩大家。</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