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3月17日,我們辭別黔東北的銅仁,乘坐中巴奔赴黔東南的鎮(zhèn)遠古城。</p> <p class="ql-block"> 鎮(zhèn)遠古城,是一座有著兩千多年置縣歷史的國家歷史名城,從秦至今,建制歷經(jīng)調(diào)整,南宋賜名“鎮(zhèn)遠州”,鎮(zhèn)遠府城定址。鎮(zhèn)遠縣境內(nèi)現(xiàn)在居住有漢、苗、侗、土家、彝、回、水、布依等二十多個民族。兩千多年來,中原文化、荊楚文化、巴蜀文化、邊塞文化等多種文化在此融匯,使其成為多民族相融、多宗教并存、多社會形態(tài)演變的博物館。 2020年鎮(zhèn)遠古城被列入國家AAAAA級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 經(jīng)過兩個多小時的奔波,從半山腰的公路上已經(jīng)看到了山谷中的鎮(zhèn)遠縣。</p> <p class="ql-block"> 古城處于?陽河谷,四周環(huán)山,碧波瀲滟的舞陽河自西向東在這里劃了一道“S”形彎,穿城而過,把古城一分為二,空中俯瞰仿佛一幅太極圖。幾座橋梁跨越河面,連接著北岸的舊府城和南岸的舊衛(wèi)城。</p> <p class="ql-block"> 城內(nèi)建筑多是徽派風格和山地風格相融合,這些房屋或傍山而立,或依水而建,商住間雜。</p> <p class="ql-block"> 當天下午游覽了青龍洞景區(qū)和古城內(nèi)的宮觀、城垣、名人故居、舊址。</p> <p class="ql-block"> 青龍洞古建筑群由祝圣橋、中元禪院、紫陽洞、青龍洞、萬壽宮、香爐巖等6個部分組成,集儒、道、佛、會館、橋梁及驛道建筑于一身,1988年,被確定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貼山的萬壽宮等建筑有著“西南懸空寺”的美譽。</p> <p class="ql-block"> 祝圣橋原名?溪橋,為古城的標志性景觀。其為青石建造的七孔連拱橋,橋墩是明代萬歷年間的遺物,而橋身卻是清代康熙年間重建,如今已有六百多年歷史。</p> <p class="ql-block"> 祝圣橋曾是黔滇公路的重要橋梁,為保護這座重要歷史文物,于上世紀八十年代關閉通行,改道它行。</p> <p class="ql-block">站在祝圣橋上遠眺古城。</p> <p class="ql-block">古驛道上打卡。</p> <p class="ql-block"> 山體前的貼崖建筑就是被譽為“西南懸空寺”的古建群。</p> <p class="ql-block">此為萬壽宮。</p> <p class="ql-block">春雨如酥古城新。</p> <p class="ql-block"> 游覽中濛濛細雨時斷時續(xù),似有似無,同伴們走在古城的青石路上,在綠水青山的秀色中陶醉著自己。</p> <p class="ql-block">古城春回入萬家,?陽水暖綠枝芽。</p><p class="ql-block">石橋橫跨青山影,兩岸櫻花映落霞。</p><p class="ql-block"> ——春游鎮(zhèn)遠古城</p> <p class="ql-block"> 拍張“全家?!保焉碛傲粼跒t瀟春雨后的舞陽河畔。</p> <p class="ql-block"> 游覽過青龍洞景區(qū)返向古城,時而步入古街,時而瀕河而行,大家恣意瀏覽著古城景觀,感受著邊城的地域風情。</p> <p class="ql-block"> 府城歷史文化街區(qū)建城活動肇始于宋元時期,街區(qū)依山傍水而建,蜿蜒曲折的“歪門斜道”式傳統(tǒng)街巷連接著各處碼頭,傳統(tǒng)風貌建筑鱗次櫛比。</p> <p class="ql-block"> 古城依舞陽河而建,因而處處是枕河人家。</p> <p class="ql-block">贗品“小船娘”。</p> <p class="ql-block">途經(jīng)與古城風格相融合的縣委大院。</p> <p class="ql-block"> 和平村舊址,全稱為“在華日本人民反戰(zhàn)革命同盟會鎮(zhèn)遠和平村工作隊”舊址,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國民政府軍政部第二俘虜收容所的別名,主要關押中國南方戰(zhàn)場上俘獲的日軍俘虜。因其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國際影響,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 “和平村”舊址是全國唯一保存完好的日本俘虜收容所。這里的高墻、屋舍、崗樓,見證著那段難忘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 古城里隨處可見的老建筑,默默見證著曾經(jīng)的歲月。</p> <p class="ql-block">現(xiàn)在的茶肆,曾經(jīng)的老字號。</p> <p class="ql-block"> 一些四合院結(jié)構(gòu)的明清時期老宅,集中在主街兩邊的小巷內(nèi),既有江南小庭院的風格,又有依山而筑的特點。一座座深宅大院,圍在高大的封火墻中。此處為周達文故居。</p> <p class="ql-block"> 浸透了歲月風雨的老城樓,古樸而厚重。</p> <p class="ql-block">多種宗教在古城里并存。</p> <p class="ql-block"> 這座吊腳樓式古建筑,即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天后宮。天后宮,又稱福建會館,始建于清代,為紀念海神媽祖和作為福建同鄉(xiāng)會館而建。只是時間匆忙,沒有進去觀賞。</p> <p class="ql-block">炎帝宮廟宇不大,歷史不短。</p> <p class="ql-block"> 石屏山麓的古巷、民居、古井等古建群,是古城又一重要游覽區(qū),曾來過的朋友知道我在古城,提醒我一定要去看看“山上的老房子”。第二天下午重游古城時,不經(jīng)意間就走進了這片歷史老街區(qū)。進入這片古建群的道路有好幾條,石條鋪就的山路蜿蜒輾轉(zhuǎn),“拐彎抹角”、“歪門斜道”被稱為這里古民居的獨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 從這個叫作“四方井”的巷子口走入石屏山古建群。</p> <p class="ql-block"> 路旁這口開鑿于宋代的四方井,時至今日依然水質(zhì)清澈,這條巷子因此得名。這片古建群里還有三口年代久遠的古井。</p> <p class="ql-block"> 這里的民居都是依山就勢而建,由于建筑面積有限,人們的都盡量利用有限的空地,而不太在意房子和大門的朝向,也就出現(xiàn)了“歪門斜道”的獨特景觀。這座建于清代的“傅家大院”是典型的“歪門斜道”建筑。</p> <p class="ql-block"> 這座建于清代的楊家大院是很有代表性的“拐彎抹角”建筑,見到了墻體在拐彎處“抹角”。</p> <p class="ql-block"> 籃球運動員般身高的同伴站在這大院高墻下還是顯得個頭不夠看啊。</p> <p class="ql-block">游山居古巷,發(fā)思古幽情。</p> <p class="ql-block">山居人家。</p> <p class="ql-block">翠影嵯峨接碧天,古居錯落倚半山。</p><p class="ql-block">檐牙高啄凌云起,數(shù)載風華韻自綿。</p><p class="ql-block"> ——游石屏山古建群有感</p> <p class="ql-block"> 來時已近黃昏,走了一會兒,石屏山街巷里的燈光漸次亮了起來,幽深的街巷里氤氳著往日時光,懷舊的氛圍在朦朧的夜色里似乎越來越濃。</p> <p class="ql-block">古巷幽深,山路彎彎。</p> <p class="ql-block"> 三月中旬正是這一帶油菜花盛開的季節(jié),出行途中不時有一片片的油菜花田在車窗外掠過,那大小不一的油菜花田,像一塊塊黃澄澄的地毯鋪在春天的田野上,煞是賞心悅目。</p> <p class="ql-block"> 來到鎮(zhèn)遠古城的次日,大家都想觀賞一下附近的油菜花田,順便也舒緩一下忙碌的行程。從網(wǎng)上查到附近就有油菜花觀賞地,于是乘車前往。車子在起起伏伏的山路上穿過村莊、田園、山野,桃花、油菜花在綠色山野田園間綻放,淋過雨的青磚黛瓦農(nóng)舍與田園山野的艷麗形成了強烈的色彩對比,恍若一幅綿延無邊的水粉畫。</p> <p class="ql-block"> 還沒到目的地,就看到路旁一座村外的田地里盛開著成片的油菜花,隨即決定改變目的地,請司機停車就此觀賞。</p> <p class="ql-block"> 這座依山傍水的小村叫“蕉溪村”,四周群山環(huán)抱,一條清澈而湍急的河流從村邊和公路之間流過。山腳下平展的田地里全都種的油菜,一片片的金黃色很是耀眼。</p> <p class="ql-block"> 同伴們走進這座邂逅的小山村,開啟了鄉(xiāng)村游模式。</p> <p class="ql-block">走入農(nóng)家,感受農(nóng)耕風情。</p> <p class="ql-block">遇到勤勞而質(zhì)樸的村民。</p> <p class="ql-block"> 村外的油菜花田,成為鄉(xiāng)村之旅興奮點。來自北方的城里人到了南方的油菜花田,雖然很多人不是第一次見到油菜花,但是再次在春風里呼吸著油菜花的芳香,還是甚感賞心悅目,免不了的一陣小興奮,在金黃色的花海中恣意拍照暢游著,享受著回歸自然踏春鄉(xiāng)野的歡愉。</p> <p class="ql-block">六十多年前的發(fā)小同窗,如今的古稀旅友。</p> <p class="ql-block"> 火車高亢的汽笛聲,村里的雞鳴犬吠,溪流的水聲,在春天的原野上交響,譜成一曲心曠神怡的田園奏鳴。</p> <p class="ql-block"> 在鎮(zhèn)遠游覽了一個整天,兩個半天,感受了黔東南古城的地域風情,黔之旅第二站收獲滿滿。大量的古建筑、古街巷、古民居、古城墻等歷史文化遺產(chǎn),苗族、侗族、漢族等多民族文化的邊城風情,山青水秀的自然風光,讓鎮(zhèn)遠這座邊塞古城成為貴州旅游版圖上一顆奪目的明珠。</p> <p class="ql-block"> 感謝維忠、振禮、慧穎、營營、靜秋等同伴提供的部分照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