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紀念抗戰(zhàn)勝利八十周年之際。我們幾位老兵戰(zhàn)友,來到山西國民師范革命舊址參觀。這里是太原唯一保存下來的一處較為完整的革命舊址,她見證了百年前的熱血青春,革命志士為救國赴湯蹈火于危難之中,經歷了一場拋灑熱血,犧牲生命,拼搏疆場抗擊侵略者的百年風雨歷程。</p> <p class="ql-block"> 在太原,一條繁華的老街上,靜靜坐落著一處民國時期灰磚青瓦的小樓,它始建于1919年,至今已有百年多歲“高齡”。歷經百年,仍然渾厚莊重,它就是被人們譽為中國抗戰(zhàn)新青年的搖籃——山西國民師范舊址革命活動紀念館。</p> <p class="ql-block"> 一百年前,在這條奮斗的道路上,曾走出過一批批革命黨人,人仁志士,革命青年。當年校園硝煙雖已散去,但校園烽火卻揮之不去,還處處<span style="font-size:18px;">彰顯著革命青年的崢崢精神風骨。</span>而今透過這些陳列物品,那段波瀾壯闊的崢嶸歲月,仍感到新生活新生命的旺盛鮮活。</p> <p class="ql-block"> 山西省立國民師范學校始建于一九一九年,是軍閥閻錫山創(chuàng)辦的一所培養(yǎng)全省小學教師的師范學校,用來左右禁錮人們思想,進而長期統(tǒng)治山西。然而開辦不久,很快就成為了中國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用來傳播進步思想、宣傳馬列主義、發(fā)展黨團組織的堅強陣地,成為大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和抗日戰(zhàn)爭初期中國共產黨在山西重要的活動基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 當閻錫山當局決定在36年國民師范被迫停辦后。從1936年冬到1937年秋,在中共組織的直接領導下,公開了從事抗日救亡工作的共產黨人,以閻錫山官辦的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簡稱犧盟會)為依托,在這里舉辦了“軍政訓練班”、“民訓干部教練團”、“犧盟會特派員訓練班”等許多抗日軍政團體,培養(yǎng)了來自全國20多個省、市及海外華僑的進步知識青年4500余人,其中包括一個由180多名女學員組成的女兵連??箲?zhàn)全面爆發(fā)后,周恩來、劉少奇、彭德懷、彭雪楓、同小舟等領導也先后到過這里講授抗日救國的方針、政策。</p> <p class="ql-block"> 從國師大門走出來到1949年的開國大典,再到改革開放的春風,以及新時代的輝煌成就。無聲地訴說著國民師范的風雨歷程。我們走進展館仿佛置身于歷史的長河中,感受著革命先輩的奮斗精神和犧牲奉獻。</p> <p class="ql-block"> 這里是一片紅色的熱土,從國師走出來的革命志士。走向全國抗戰(zhàn)的戰(zhàn)場,他們的精神風范,崇高志向,成就了新中國,他們的名字永遠鐫刻在了中國革命歷史的豐牌。</p> <p class="ql-block"> 整個紀念館占地面積6600平方米,濃縮了國民師范的原貌。介紹國民師范革命的活動,配套的東陳列廊,西展廳,館內展出的圖片、圖表、照片、文物等內容十分豐富,從不同角度展示了國民師范不同階段的光輝革命歷史,再現(xiàn)了革命活動的場面。</p> <p class="ql-block">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國民師范的黨組織工作逐步擴大轉移到了農村,國民師范的革命活動仍在秘密地進行著,以“九一八”讀書會、“山西革命互濟會 ”“紅軍紅友會”等團組織進行宣傳傳播革命思想,僅在國民師范就發(fā)展了一大批黨員、團員,還有一大批進步青年。</p> <p class="ql-block"> 紀念館內,成為紅色教育基地,來這是參觀學習,上黨課。通過館內陳列的一幅幅歷史照片,一件件文物資料,訴說著山西省國民師范學校的不朽的過往。</p> <p class="ql-block"> 24年國師學生梁其昌(梁卜五)、韋思恭、紀秀川(紀子中)先后在這里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青年團太原地委在此建立了社會主義青年團省立國民師范支部。至26年春,中共太原地委又在此創(chuàng)立了中國共產黨國師支部,薄一波任書記。徐向前、程子華、王世英、李雪峰也曾在這里學習和工作。</p> <p class="ql-block"> 在這個革命大熔爐里,一批批進步青年秘密地加入了共產黨的組織,隨后被派到全省各地開展抗日救亡工作,很快就打開了抗日救亡工作的局面,為共產黨、八路軍在山西創(chuàng)建抗日根據(jù)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p> <p class="ql-block"> 在紀念館里,我們看到了許多珍貴的文物,將歷史再現(xiàn)在眼前,大家仿佛看到了百年前最真實的樣子。</p> <p class="ql-block"> 國民師范革命遺址處處閃耀著紅色光芒和可歌可泣的民族精神、紅色的血脈在這里代代傳承。涌現(xiàn)出大批的仁人志士,他們和許許多多中華兒女,在這片熱土上用鮮血、生命詮釋了對祖國和人民的無私大愛,在中華民族歷史上留下了永不褪色的紅色記憶。</p> <p class="ql-block"> 周恩來、劉少奇、彭德懷、彭雪楓、周小舟等領導也先后到過這里。為發(fā)展壯大抗日民族力量,1937年8月,我黨又在這里建立了以軍政訓練班學員為骨干的山西新軍的第一支部隊一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為創(chuàng)建山西新軍奠定了基礎,對抗日戰(zhàn)爭的全面勝利起到了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 國民師范的創(chuàng)立與閻錫山的初衷恰恰相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與影響下,成立后的國民師范成為進步青年的革命搖籃,他們團結在中國共產黨的周圍,掀起了一場場風起云涌的學生運動。</p> <p class="ql-block"> 37年8月,山西新軍青年抗敵決死總隊,在國民師范舊址宣告成立,為創(chuàng)建山西新軍奠定了基礎。山西新軍名義上屬于閻錫山的軍隊建制,實際上是中國共產黨運用統(tǒng)一戰(zhàn)線組建領導的抗日武裝。山西新軍迅速成長,很快發(fā)展為4個決死縱隊,到1939年山西新軍已發(fā)展到9個師旅級單位,50個團。1939年十二月事變后山西新軍編入八路軍戰(zhàn)斗序列。</p> <p class="ql-block"> 在國民師范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故事,是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的教育基地。參觀過程中我們深有感悟,對國民師范這段革命歷史的認識。通過參觀國民師范的紅色記憶,讓我們這些五十年黨令的老黨員,又接受了一次深刻的黨性教育,增強了黨性觀念和政治覺悟。</p> <p class="ql-block"> 當時國師速成班早期學員徐向前,曾在此讀書,他開始接觸五四以來的進步思想和馬克思主義,為他以后走上革命道路、并成為共和國元帥打下了基礎。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太原的革命形勢亦不斷向好。1924至1925年間,國民師范先后成立了社會主義青年團支部和中國共產黨國師支部,該校逐漸成為太原革命活動的主陣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 紀念館內,一幅幅歷史照片,一件件文物資料,訴說著山西省國民師范學校的不朽的過往。</p> <p class="ql-block"> 當國師學生的薄一波,于1925年就正式入黨,曾擔任了國師支部書記,主持國民師范的黨團工作,并組織了該校以“成立學生會,參加省學聯(lián)”為斗爭目標的第一次學生運動,隨后又領導了聲援五卅運動和追悼李大釗的學生運動。27年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轉入地下,各地學生運動亦陷低谷。但是國民師范進步學生在薄一波、程子華、張文昂等共產黨員領導下堅持活動,與當時的成成中學,成為白色恐怖中黨的紅色堡壘。在地下黨組織的領導下,進步學生們積極參加開展革命活動。在九一八事變爆發(fā)后,國民師范等校學生打算聯(lián)合到南京請愿,呼吁國民政府停止內戰(zhàn)、一致抗日,然而遭到了閻錫山政府的殘酷鎮(zhèn)壓,致使大批學生傷亡。在沖突中,國師學生組成的糾察隊奮力保護參加游行的學生,走在隊伍的最前沿。此后,國師進步學生始終是反帝反封建反軍閥的急先鋒。</p> <p class="ql-block"> 一百年前,奮斗的道路上千萬無名英雄,一次次的犧牲彰顯共產黨人的精神風骨。革命青年在此吶喊,喚醒了一個時代。</p> <p class="ql-block"> 這里硝煙雖已散去,但歷史不容忘卻,而今透過這些陳列物品,那段波瀾壯闊的崢嶸歲月,依舊還會喚起我們的記憶。</p> <p class="ql-block"> 在山西國師誕生的犧盟會和決死隊及山西工人武裝自衛(wèi)隊中,走出了共和國80位將軍、20余位省部級領導。1940年由犧盟會會員傅東岱和人民音樂家冼星海共同創(chuàng)作的抗日救亡歌曲《犧盟大合唱》,藝術地再現(xiàn)了犧盟會的光輝歷史。</p> <p class="ql-block"> 當站在歷史的長河里,我們都會感受那些先輩們的熱血和信念,看著來自各地的游客和來這是過黨日活動的黨員,都會站在黨旗前,再次想起了百年前的那些誓言,真是讓人心潮澎湃!</p> <p class="ql-block"> 透過一塊塊紅色歷史展板、一幅幅老照片和一件件歷史文物,將我們拉回了那段不屈不撓、奮勇抗爭的年代,仿佛穿越了時光隧道,跟隨革命先輩的腳步,聆聽革命先輩的教誨,一起重溫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 昭昭前事,更能夠銘記歷史,在新的時代精神鼓午下,隆重紀念抗戰(zhàn)勝利八十周年,勿忘國恥、以史為鑒、凝心聚力,振興中華民族偉業(yè)。</p> <p class="ql-block"> 山西國民師范舊址革命活動紀念館于1996年1月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3月被山西省委、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1年6月被中央宣傳部公布為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2013年6月被中共山西省委黨史辦公室公布為山西省黨史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 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的硝煙早已散去,但先輩那種不為艱險、勇于獻身的精神,永遠鼓午著我們,繼承發(fā)揚革命精神,讓紅色江山代代相傳。</p> <p class="ql-block"> 我們站在舊時的辦公樓前,鮮紅的黨旗、紅底黃字的“入黨誓詞”格外醒目,“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百年前,這里也回響起同樣的誓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