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世間所有的浪漫都不及最好年紀的你和正當季節(jié)的云南。風鈴搖曳的蒼山洱海,日照金山的梅里之巔,五彩斑斕的元陽花田,載歌載舞的版納狂歡,在晴空和微風都無限供應的地方,造物主給人類留了一座花園。想你的風吹到了云南,這一站,我們共赴西雙版納,去打開造物主留藏的信件,去誦讀大地寫給萬物的詩篇。</p> <p class="ql-block"> 云南, 多少年來令我心馳神往的地方?。∵@片神奇的土地,它的多彩多姿仿佛已經(jīng)躍然眼前。我想,如果能用畫筆將這“七彩云南”的瑰麗景致展現(xiàn)出來,那定是一幅無與倫比的杰作。我會將梅里雪山的巍峨、玉龍雪峰的秀美、金沙江與瀾滄江的壯闊、虎跳峽的驚險、撫仙湖的寧靜,還有那神奇的石林都融入其中。我會用細膩的筆觸和豐富的色彩,去描繪那雪山的潔白、湖泊的湛藍、紅土的熱烈,以及熱帶雨林中的勃勃生機,讓每一處景色都栩栩如生。</p><p class="ql-block">是不是很期待看到這樣一幅畫作呀?(AI生成您是否滿意)</p> <p class="ql-block"> 西雙版納是個理想而神奇的地方。在繁花盛開之際,這里的植物也爭奇斗艷。我們的第一站來到西雙版納原生態(tài)的5A級中科植物園。一路上,王導將每棵大樹、每株植物都講解得繪聲繪色,從特性到典故,入情入理,讓我們受益匪淺。迎面而來的是碩果累累的菠蘿蜜樹和高大的椰子樹,走在這些沉甸甸的果實下面,我們生怕它們瓜熟蒂落砸到頭上,避而遠之?!拔鍢淞ā?,歷經(jīng)60年的沉淀,最終迸發(fā)出滿樹繁花,生命終結時的綻放動人心魄。榕樹的根連根,心連心,相互支撐纏繞,形成一樹成林的壯觀景象,生生不息。了解到釋迦摩尼佛生于無憂樹,開悟于菩提樹后,我們也好想在那樹下坐坐,靜思悟道。還有那隨著歌聲起舞花朵的纖細敏銳、雞蛋花的清新雅致、鳳尾竹的蕭瑟逸趣、鳥兒一啄食就會炸裂的炮彈樹、挨千刀的橡膠樹、甘甜解渴的紅棕樹、無處不在的棕櫚樹,它們流出棕櫚油,這油即便多次油炸也不發(fā)黑……讓人沉醉于這神奇而多彩的大自然,流連忘返!大自然中的一切安排巧奪天工,又自然而然,我們?nèi)祟愔恍桧槕愫谩?lt;/p><p class="ql-block">……這些都構成了云南生物圖譜中濃墨重彩的一筆。</p> <p class="ql-block"> 圖中那片大葉子叫王蓮,它的生存智慧令人嘆服。它的莖部在水底長得特別粗壯,一圈一圈地與其他葉子纏繞加固。莖和葉上都長滿了大刺,以防大魚啃食葉片。這一切都是為了更好地生存。王蓮的最終承重能力可達60斤,是植物中最有擔當?shù)囊粏T大將啦。</p> <p class="ql-block"> 圖中依次為雞蛋花、青芒、榕樹和芭蕉葉。小小的青芒配上辣子,酸辣爽口;成熟后的芒果則香甜可口。榕樹和芭蕉的大,映襯了前兩者的小。造物主賦予了每種生物使命與意義,其大無外,其小無內(nèi)。小種子結出大果實,都歡欣鼓舞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每個種子都清晰地知道自己的使命,知道自己將結出何種果實,有何用途,真正做到了物盡其用。而我們呢,能做到人盡其才嗎?這是值得反思的。</p> <p class="ql-block"> 王導的歌聲悅耳動人,不僅花兒想跳舞,游客們也都不由自主地想跟著節(jié)奏翩翩起舞啦。</p> <p class="ql-block"> 這是高山上哈尼族的三棵樹,它們能吸引野蜂在上面筑巢。不知是蜂喜歡樹的高大,還是樹貪戀蜂蜜的甜美,它們相互依存著。七彩云南,近4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以僅占全國4.1%左右的國土面積,卻提供了接近全國50%的動植物基因庫。因此,我們說云南是一個沒有圍墻的博物館,是生物的檔案庫。這里種植的水果數(shù)量可能占到全國的90%以上,鮮花大都從昆明發(fā)出,而咖啡的種植及產(chǎn)量,幾乎占全國總量的近100%。</p> <p class="ql-block"> 此時此景,我們回歸了大自然母親的懷抱,怎能不歡欣鼓舞,雀躍不已?留下眾多倩影,記錄了我四十多年來與你的相遇軌跡。輕輕拾起花瓣,嗅著它的芬芳,倚著花枝,全身心地擁抱這份美好。情景交融,物我兩忘,這是最自在愜意的時光啦。</p> <p class="ql-block"> 靈魂相似的伙伴終會相遇,相知相守。一路相伴,暢聊無盡,激發(fā)靈感。我們聊美食美景,談日?,嵤?,論自然與社會之變遷,乃至生命的成長。人總在生活中不斷自我反思,自我成長,終能活出最舒適、最燦爛的模樣。一路同行,有你們,真好。</p> <p class="ql-block"> 第二站 勐泐大佛寺不僅是西雙版納的宗教文化地標,也是自然與人文完美融合的旅游勝地。無論是感受佛教莊嚴、欣賞傣族藝術,還是俯瞰熱帶雨林風光,這里都能提供獨特的體驗。走進大佛寺,第一印象是好高好大!釋迦摩尼佛<span style="font-size:18px;">佛像高度設計(45天靜坐+4米底座=49米)非常巧妙,既暗含佛陀成道的修行歷程,又以視覺高度象征精神的超脫。</span>金碧輝煌的寺廟建筑由所有游客捐助建成,<span style="font-size:18px;">高僧舍利不建墳墓、灑入良田的習俗,體現(xiàn)“無我”與“利他”思想——身體不過是承載精神的容器,回歸自然才能真正滋養(yǎng)眾生。</span></p> <p class="ql-block"> 站在玻璃橋上俯瞰,熱帶雨林景象更加寬闊清晰,一覽無余。玻璃橋的“空”景觀與心境的雙重開闊:腳下透明的懸空感打破視覺慣性,強迫人直面恐懼與執(zhí)念;而俯瞰雨林的遼闊,是放下雜念后心靈的澄明。同時也是 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的碰撞: 玻璃橋作為現(xiàn)代建筑,卻完美融入宗教場域,反映大佛寺“以形載道”的理念——不排斥技術,而是用技術引導觀者向內(nèi)探索。</p><p class="ql-block"> 起初我對“佛寺中潑水”的困惑,恰是多數(shù)游客的認知沖突:神圣空間為何容納喧鬧狂歡?但通過自己親歷發(fā)現(xiàn),潑水并非單純的娛樂,而是通過“水”的媒介完成三重轉化:</p><p class="ql-block"> - 物理凈化:洗去塵土污淖; </p><p class="ql-block">- 心理釋放:潑水時的歡笑打破人際隔閡執(zhí)著;</p><p class="ql-block">- 精神象征:以水的流動性隱喻“諸行無?!?,接受祝福的同時學會放下。</p><p class="ql-block"> - 舞蹈與儀式的深層敘事: 潑水前的敬獻的“蠟條舞”或“孔雀舞”并非表演,而是以肢體語言復現(xiàn)傣族創(chuàng)世神話——水神“喃妥娜尼”以發(fā)辮止住洪水,賦予水“毀滅與新生”的雙重神性。這種文化讓潑水從民俗升華為集體無意識的宗教體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這次行程從“觀看”到“參悟”:這次體驗揭示了一種更深刻的旅行方式——不再停留于拍照打卡,而是通過細節(jié)舍利處理、數(shù)字隱喻解碼文化基因,將風景轉化為內(nèi)心的修行。最初的困惑恰是認知升級的契機。宗教場所的“煙火氣”潑水狂歡恰恰證明:真正的信仰無需與世俗對立,而是在融合中傳遞智慧。勐泐大佛寺如同一部立體佛經(jīng),佛像的高度是刻度,玻璃橋是引子,潑水聲是韻腳,而舍利田則是終章。在這場“宗教劇本殺”中破解了傣族文化的核心密碼——“在狂歡中見莊嚴,在世俗中修解脫”。這種體驗,或許比任何導游詞都更接近“般若”的真意。</p> <p class="ql-block"> 第三站,我們來到了一望無際的碧綠茶園。不禁讓人感嘆:“原來你在這兒!你怎么能這么綠?”微風輕拂,草木搖曳。我仿佛看見了哈尼族一代代人如何將荒山開墾成綠洲。這絕非易事,在當時也絕非最優(yōu)選擇。但最終,他們將生命賦予的一切,都化作了最好的成果,這實在令人稱贊!只有樂觀和善良、勤勞和質樸的人們,才能創(chuàng)造出這樣的奇跡!</p> <p class="ql-block"> 自然清香沁人心脾,我們瞬間化作背著小竹簍的小女孩,在茶葉間靈巧地翻動著雙手,采摘下一縷縷靈動與韻味。隨后,我輕輕揮手,未帶走一片云彩。</p> <p class="ql-block">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在漢族小哥的煮茶與品鑒中,或深褐或淡黃的茶水盈于口齒,令人想起“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彼c茶的美德相互交融,唇齒留香。</p><p class="ql-block">論茶亦有九德:清、香、甘、和、空、儉、時、仁、真。</p><p class="ql-block">清:清心怡神。名茶多出深山幽谷,最具大自然之清明靈秀,外形清秀,香味清幽,最能清心。</p><p class="ql-block">香:如蘭之馨。茶有真香,此香氣純天然,成分復雜,難以人工合成。極品茶更具蘭花般高雅之香氣。</p><p class="ql-block">甘:苦盡回甘。茶有真味,滋味甘淡清醇,初嘗微苦,而后回甘,耐人尋味。</p><p class="ql-block">和:中氣平和。茶香、味以和為貴,飲茶后應感平和之氣潤澤五臟六腑,久久不散,此乃和。</p><p class="ql-block">空:五蘊皆空。茶香鮮活空靈,飲茶后不留不滯,此為空。</p><p class="ql-block">儉:飲而有度。茶不可過量,茶及茶器亦不宜奢侈,節(jié)儉為茶人之美德。</p><p class="ql-block">時:知時而行。采茶、制茶、泡茶、飲茶皆需適時,茶之時義大矣。</p><p class="ql-block">仁:生仁愛心。仁者愛茶,飲茶能生仁愛心。</p><p class="ql-block">真:得天地真情。茶有真香真味,香氣清幽,滋味甘淡,能使人領略大自然之清明空靈,澄心凈慮,品飲出天地人間之真情,甚至體悟茶中至道,此為真。欣喜地采擷一盤蘊含天地靈氣的紫茶??,回家與朋友慢慢品味,體悟其中真意。</p> <p class="ql-block"> 一股濃郁的少數(shù)民族風情撲面而來,迎賓的旋律動人,舞蹈歡快,處處洋溢著熱情的氛圍。西雙版納是一個熱情好客的地方,它用那韻律十足的舞蹈,歡迎著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正如當?shù)厝怂裕骸皶f話的就會唱歌,會走路的就會跳舞?!痹诟媲f西雙景勐巴拉納西大劇院,潑水節(jié)的由來被完美演繹,那七個純樸善良的姑娘至今仍被人們稱頌。潑水祝福,寓意著美好。 </p> <p class="ql-block"> 與愛跳愛唱的傣族姑娘們合影留念,遺憾的是,因時間關系未能穿上少數(shù)民族服裝體驗當?shù)仫L情。有遺憾也好,這是下次相聚的緣起。</p> <p class="ql-block"> 走進傣族村寨,聽著傣族姑娘軟聲細語地給我們講解母系社會的習俗,很難想象出她們要承擔主要家庭決策和經(jīng)濟活動,如割膠、農(nóng)耕、貿(mào)易等?!袄咸罉浔群锟臁保▊鹘y(tǒng)“十八怪”之一),生動反映了女性在橡膠種植中的辛勞——凌晨割膠是為避開高溫導致膠液凝固,這份堅韌是家庭經(jīng)濟的支柱。許多年輕女性通過教育或旅游就業(yè)(如導游、手工藝銷售)拓寬了角色,但母系社會的協(xié)作精神仍延續(xù)在家族共居、經(jīng)濟共享中。如何掌握<span style="font-size:18px;">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平衡?那一定是教育上的改變:過去傣族孩子可能早婚或務農(nóng),現(xiàn)在義務教育普及和大學升學率提高,帶來了新視野。 </span></p><p class="ql-block"> 兩個多小時里,喝著她們自釀的高粱酒,唱歌跳舞,活在當下,樂在其中。我很佩服這里的人,沒有分別住在一起,全家人經(jīng)濟共享。他們死后選擇火化,骨灰灑入田地,不占用后代資源。財產(chǎn)則捐給寺廟,不留給子孫。有共同的信仰,相信因果循環(huán),從不做損人利己的事。他們長期使用銀碗銀杯來凈化水質,活血養(yǎng)顏。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也是他們長壽的秘訣。</p> <p class="ql-block">值得我們思考的挑戰(zhàn):</p><p class="ql-block">- 旅游開發(fā)中,如何避免將民族文化簡化為“奇觀展示”? </p><p class="ql-block">- 年輕一代接受高等教育后,是否愿意回歸村寨傳承習俗? </p><p class="ql-block">- 銀器、織錦等技藝能否通過創(chuàng)新設計走向更廣闊市場?</p><p class="ql-block"> 傣族,既有傳統(tǒng)負重前行的韌性,又有擁抱變化的從容,這種張力正是民族文化生命力的體現(xiàn)。繼續(xù)深入觀察,或許能發(fā)現(xiàn)更多“非十八怪”卻更動人的細節(jié)! ??</p> <p class="ql-block"> 下一站,我們來到了國家森林公園,看見了草堂木框架的大門和里面掩映不住的綠意便欣然入園。一路上,曲徑通幽處便有花草亭院,有泛著光的湖,有高大的椰子樹和蒼翠挺拔的竹林,就像浸潤在一杯緩緩泡開的綠茶里,無憂花、梔子、干枝梅、雞蛋花悠悠然便在眼前舒展開來,各種草木香沁人心脾,回味悠長。不禁想起當朋友到訪時,杜甫在詩中高興的寫道: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p> <p class="ql-block"> 門口一樹的繁華,臘腸樹花朵的嬌艷和果實的條形吸引著我們,王導說這兒遍地都是寶,這個籽干了可以潤腸通便,上好的中藥材!</p> <p class="ql-block"> 古代有“孔雀東南飛,十里一徘徊”之說,而今這里棲息地茂盛,湖水碧波蕩漾,游客們的喝彩聲此起彼伏??兹冈卩编甭曋泻敛华q豫地展翅飛下,一展美麗身姿,華服耀眼!</p> <p class="ql-block"> 傣族舞蹈中,孔雀舞者通過手勢、腰肢的柔美曲線展現(xiàn),模仿孔雀飲水、開屏,寓意吉祥、善良與高貴。</p> <p class="ql-block"> 吉祥美麗的鳥兒,其美動人心弦。用“孔雀羽生姿”來形容傣族文化的瑰麗與靈動再貼切不過!在傣族文化中,孔雀不僅是神圣的象征,更是它們審美、信仰與生命力的集中展現(xiàn)。潑水節(jié)時,若見傣族姑娘發(fā)髻簪著孔雀羽,銀飾叮咚作響,翩翩起舞,您或許會想起他們的諺語:“孔雀的美不在籠中,而在它自由展翅的雨林里。”</p> <p class="ql-block"> 跟著志愿者,我了解到滴水觀音的汁液滴到?jīng)]有傷口的手上是無妨的。我能一眼區(qū)分蘭花和蘭草,還了解了中藥石斛的特性。大千世界,萬物相生相克,生生不息。</p> <p class="ql-block"> 我們山谷的主人——野象家族,隆重登場了。這個家族看起來十分龐大,它們尾巴牽著鼻子,友好地走上場來。野象們非常配合講解員,吃下高處的蘿卜,用鼻子吸水后調(diào)皮地噴向觀眾,還吸起泥土往身上灑,享受泥浴,接著又配合稱重。它們簡直乖巧聽話,指令一出即刻行動。回想起它們曾經(jīng)的輝煌,作為森林中的霸主,野象們極具智慧。在森林起火時,它們能用鼻子開鑿水渠,引水滅火,保護森林家園。</p> <p class="ql-block"> 湄公河水底世界,一座會飛的7D影院,帶你飛越湄公河!完成了一次想象中的叢林穿越,與野象在谷底相遇,與鯨魚在海底起舞。這是一次美妙絕倫的,虛幻而又真實的體驗??吹缴叩难璐罂谙乱庾R的閉上眼睛,有什么好怕的呢?睜開眼穿越其中,穿越苦難,發(fā)現(xiàn)一切都是虛幻,經(jīng)歷就好。接著又盤旋而上俯視三江并流,浩浩蕩蕩,奔流而下,匯聚了偉大的一次相聚,三江不僅是滋潤了云南,產(chǎn)生了我們國家壯觀的、豐富的、瑰麗的這些自然生態(tài),它在和云南完成一個長情的告別之后,也給東南亞緬甸、老撾、柬埔寨等國家的人民,創(chuàng)造了豐富的自然與物產(chǎn)條件。共飲一江水,這是整個亞洲大陸上一份以衣帶水的深厚情感。</p> <p class="ql-block">我像只魚兒在你的荷塘</p><p class="ql-block">只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p><p class="ql-block">游過了四季 荷花依然香</p><p class="ql-block">等你宛在水中央</p><p class="ql-block">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p><p class="ql-block">萬類霜天競自由!</p> <p class="ql-block"> 雨林大嗨波,篝火晚會正熱鬧。我們身在其中,盡情跳躍,釋放熱情,散發(fā)無限能量,彼此傳遞著愛與美好。雖未親自體驗潑水的暢快,但水槍噴身的驚喜卻已感受到。潑水送祝福,愿你快樂,愿你幸福,愿你長久自在,美好常伴!</p> <p class="ql-block"> 點亮心燈,點亮回家的路。</p> <p class="ql-block"> 返程時路過四季如春的昆明,我想看滇池的海鷗,想去麗江唱響我們的歌謠,還想去玉龍雪山感受那份冰涼……但陣陣鼓聲催促我歸返。想起《無問西東》中的西南聯(lián)大便位于云南,當年聞一多在課堂上,一邊是空襲警報響起,一邊仍激情澎湃地講授楚辭。想象馮友蘭在此撰寫哲學著作,陳寅恪先生也在這里,他當時已有些雙目失明,卻依然滿懷激情地講述隋唐史。那些師生在炮火聲中仍堅持學習,激勵他們、鼓舞他們、傳承于他們、充盈他們內(nèi)心的,正是這個民族一直以來的精神。這種精神,與我們在文廟里看到的一脈相承,正如陜西眉縣張載的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蔽蚁嘈牛谀莻€時刻,他們的內(nèi)心一定秉持著這樣的信念。因此,“剛毅卓絕”這四個字,在云南這片土地上,在國家變遷的過程中,彰顯了云南人的性格。感謝這一次云南之行,讓我們具象化地看到了那時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在云南, 曠野是渾然天成的自然博物館,叢林是珍藏起來的生物檔案。我們在同一片土地上,看到了生命形態(tài)的究極和多彩。星球把億萬年演化的結果毫不保留的炫耀在同一界限。</p> <p class="ql-block"> 來去匆匆間,期盼他日再相逢!心念那野山菌湯之鮮美,回味那一碗能變幻出萬千風味的米線。難忘菠蘿糯米飯之香甜,猶記那以53度佳釀于銀碗中沉浸數(shù)分鐘后品飲的醇厚糯酒。更有釋迦果的柔滑甘甜,海參果的酸甜宜人。小吃燒烤,令人沉醉其中,流連忘返。</p> <p class="ql-block"> 在云南,文明是自由的火種,生活是山河的答案,這里是隱藏在人間永恒而珍貴的凈土。</p> <p class="ql-block"> 云騰霧繞之中,<span style="font-size:18px;">依稀可</span>見那五彩的云南和我們曾走過的路。低頭俯瞰,不禁讓人暢想,這便是神仙般的日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