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突尼斯巴爾多國家博物館坐落在突尼斯市西郊,始建于1882年,1888年落成,是馬格里布地區(qū)最大的博物館,在非洲排名第二,僅次于埃及開羅博物館。</p><p class="ql-block"> 博物館原來是歷代皇宮所在地,是一座三層高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 博物館里收藏著眾多珍貴的文物,特別以突尼斯各個歷史時期絢麗多彩的鑲嵌畫最為聞名。</p><p class="ql-block"> 鑲嵌畫是用各色小石、陶片、琺瑯和有色玻璃的小方塊拼嵌成的圖畫,主要用于裝飾天花板、墻壁和地面。鑲嵌畫首創(chuàng)于伊拉克兩河流域,以燒土、黏土塊、卵石、貝殼為材料,人們稱它是“洗不掉的壁畫”、“踩不爛的地毯”。這種永久性的圖畫由腓尼基人帶到了北非,裝飾于迦太基的宮殿、神廟、浴池的墻壁和地面上。后來,迦太基的歷代統(tǒng)治者,突尼斯的阿拉伯人,繼承發(fā)展了這種工藝,將材料擴展到彩色石、碧玉、天青石、紅玉、瑪瑙、珊瑚和有色玻璃,色彩越來越豐富,越來越艷麗。由于地中海南岸溫暖干燥的氣候條件,許多千年前馬賽克鑲嵌畫得以完好保存。</p><p class="ql-block"> 這些鑲嵌畫展示了突尼斯在迦太基時期的馬賽克文化巔峰,是人類的藝術瑰寶。它們?yōu)橥荒崴冠A得了“鑲嵌畫之都”的榮譽。</p> <p class="ql-block">2015年3月18日,博物館遭遇了恐怖襲擊,死傷40余人。 這面墻是紀念遇難者的, 有22位遇難者名單、國籍、國旗。我們在 2025 年 3 月 19 號參觀,正好是十周年紀念日的第二天,因此我們看到紀念墻下面擺放著鮮花。</p> <p class="ql-block">恐怖襲擊時留下的彈孔痕跡今天依然還在。</p> <p class="ql-block"> 博物館有40多個大廳和長廊,分6個部分:史前期(包括柏柏爾時期)、腓尼基時期、羅馬時期、基督教時期、阿拉伯伊斯蘭時期和希臘藝術品。展出的上萬件展品都是從全國各地近百個古跡處搜集來的。</p> <p class="ql-block">博物館全館收藏了超過13萬件馬賽克作品。<span style="font-size:18px;">最令我震撼的就是大量 1800 年前的馬賽克鑲嵌畫。</span></p> <p class="ql-block"> 走入大廳,一幅巨大的畫作映入眼簾,占據兩層樓那樣高的整整一面墻,這就是《海神尼普頓的勝利》,是世界現存最大的馬賽克鑲嵌畫,<span style="font-size:18px;">13.40×10.25 米,</span>面積137平方米。1888年出土于蘇塞(Sousse),屬于古羅馬時期杰作,得益于當地干燥氣候得以保存。</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 這幅畫使用了10余種不同色彩的石塊,</span>畫面上,海神尼普頓居中,站在由 4 匹海馬拉的戰(zhàn)車上,威風凜凜。他左手拿著三叉戟,右手揮戈向前。周圍由 56 幅橢圓形或六邊形的繪有騎著各種海獸的仙女相陪襯。仙女儀態(tài)萬千,神情各異,數十頭海獸也活靈活現。屬于鎮(zhèn)館之寶。</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 <p class="ql-block">剛進入馬賽克畫展區(qū)時,部分精美的畫居然直接鋪陳于地面任人踩踏,還有在墻上游客可隨意觸摸的。</p> <p class="ql-block">這些可以近距離接觸的據說因制作時間稍晚相對沒那么珍貴,可我隨便看了一幅介紹也是公元五世紀的呀,豪橫。</p> <p class="ql-block">介紹只有阿拉伯語、法語與英語,中文是拍照翻譯的</p> <p class="ql-block">這幅地上的馬賽克畫是從斗獸場搬到這邊來的,畫上有兩個奴隸在決斗,蹲著的那個頭上還流著血</p> <p class="ql-block">鑲嵌畫主要反映了古代人們狩獵、航海、競技、戲劇歌舞、祭祀等生活或禮儀場景,以及一些宗教信仰與神話故事。</p> <p class="ql-block">有許多許多畫是殘缺不全的,但感覺十分精美。因為沒得到講解,也沒時間一幅幅細看介紹,有的掛得特別高,介紹的文字我這近視眼根本看不清,只能走馬觀花,能看清說明的大部分畫的牌子上都可見“Third century AD(公元三世紀)”。</p> <p class="ql-block">令人矚目心動的鎮(zhèn)館之寶《尤利西斯和西蓮斯海妖》,這幅畫 3.5 米×1.4 米,是公元3世紀的作品,在杜卡古跡中出土。畫面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古希臘英雄尤利西斯(特洛伊木馬獻策者)在特洛伊戰(zhàn)爭取勝后,英姿煥發(fā),站立船頭,和戰(zhàn)友破浪前進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突尼斯導游的部分講解</p> <p class="ql-block">令人嘆為觀止的鎮(zhèn)館之寶《四季女神》(The four seasons)(也有稱《四季的寓言》):一幅描繪海神尼普頓與春夏秋冬四季女神的畫作。這幅畫不僅保存得完好無損,而且細節(jié)豐富,工藝精湛,堪稱神品。畫面上海神尼普頓置身于雕飾圓形中,被象征著“四季”的圖案環(huán)繞。這幅畫作不僅展示了四季女神的美麗與魅力,還通過細膩的筆觸和精湛的工藝,讓人感受到四季變換帶來的不同體驗。無論是春天的生機勃勃,夏天的熱情洋溢,還是冬天的寒冷與堅韌,這幅畫作都以獨特的方式進行了詮釋。</p> <p class="ql-block">海神尼普頓,是羅馬神話中的海神,也被作為馬匹之神被崇拜,對應希臘神話中的海神波塞冬。</p><p class="ql-block">只見海神左手握三叉戟,右手舉著一條魚。他的車由四個馬頭魚尾的怪獸拉著,半人半魚的海怪和海中仙女分列兩側。</p> <p class="ql-block">男性腹部的肌肉</p> <p class="ql-block">神態(tài)各異的四匹馬</p> <p class="ql-block">畫的四角是四季女神的全身像,時令植物的枝條將四季女神環(huán)繞在橢圓形的圖案中。</p><p class="ql-block"> 右下角是春天女神手握鮮花;右上角是夏天女神,天熱不用穿衣服全裸;左上角是秋季女神,旁邊有葡萄:左下是冬天女神寒冷全身裹的嚴實,旁邊有橄欖。</p> <p class="ql-block">春天女神手持鮮花,象征著生命的復蘇和希望的到來,身旁的水果更是增添了季節(jié)的特色。細細觀看,那些馬賽克拼接的肌膚,豐滿而富有彈性,眼神嫵媚而傳神,工藝的精湛令人嘆服。</p> <p class="ql-block">女性圓潤的腹部</p> <p class="ql-block"> 冬天女神則因為寒冷而裹得嚴實,身旁的橄欖樹增添了一絲生機。她的眼睛周圍居然拼出了眼影。</p> <p class="ql-block">夏季和秋季女神位于上方,不易近距離拍攝</p> <p class="ql-block">導游的部分講解</p> <p class="ql-block">哪怕這樣的鎮(zhèn)館之寶,導游也是用手指直接觸摸??</p> <p class="ql-block">公元三世紀居然能用馬賽克拼出如此傳神的眼睛,除“四季女神”外,全館我最喜歡的就是這幅殘缺不全的頭像。</p> <p class="ql-block">最完美的鎮(zhèn)館之寶:《維爾日勒肖像》(也有稱《維琪爾肖像》或《詩人與繆斯》),1893年在蘇斯城出土。</p><p class="ql-block"> 畫面中羅馬偉大的詩人維爾日勒(公元前70~公元前19年)安詳地坐在椅子上,右手放在胸前,左手握著詩卷,聚精會神地聆聽左側站立的歷史女神克麗亞誦詩,右側站著悲劇女神美爾鮑曼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這幅鑲嵌畫用了十多種不同色彩的石塊,特別用上了綠色玻璃,這在當時的鑲嵌畫中是少見的。畫中的人物形象精致生動,在打開的詩卷上,還可以清楚地看到史詩中的“埃尼特”一句詩。這幅畫不僅再現了羅馬偉大詩人的形象,更為重要的是,它證實了那首歌頌羅馬帝國起源的史詩《埃尼特》確為維爾日勒所著。這表明,鑲嵌畫不僅是精美的藝術品,同時又是寶貴的考古資料。</p><p class="ql-block"> 據導游說這是全館最NB的藏品,因為其他那么多畫,總是有些馬賽克因為時間久遠或色彩或完整性或粘貼而不那么完美了,只有這幅畫是完美的。</p><p class="ql-block"> 真心嘆服,用馬賽克粘貼居然能表現出衣服的柔軟靈動與繁復褶子,用馬賽克居然能貼出書上的文字,且這是1800年前的作品。</p><p class="ql-block"> 這幅鑲嵌畫在博物館內的地位相當于法國盧浮宮的《蒙娜麗莎的微笑》,被安放在一個架子上,外面玻璃罩著。</p> <p class="ql-block">全館唯一一幅不能讓人直接觸碰的畫</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用微距鏡頭拍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走入羅馬時期展廳,過去這里是皇宮宴會廳</p> <p class="ql-block">大廳兩側擺放著一些羅馬時期的精美雕塑,古羅馬人繼承了古希臘人對人體美的崇尚,特別注重對人物肌體及衣裙褶皺的刻畫,每一個細節(jié)都異常準確生動。</p> <p class="ql-block">太陽神阿波羅雕像,阿波羅是古希臘神話中的光明、預言、音樂和醫(yī)藥之神,消災解難之神。同時也是人類文明、遷徒和航海者的保護神。</p> <p class="ql-block">博物館的一些其他藏品</p> <p class="ql-block">一些羅馬時期的墓碑雕飾</p> <p class="ql-block">博物館以前是皇宮,精美無比的伊斯蘭建筑一樣吸引著觀者的目光。</p> <p class="ql-block">還保留了一部分 1888 年前的部分皇宮裝飾</p> <p class="ql-block">展館還有突尼斯國家的歷史介紹</p> <p class="ql-block">博物館里還有三句話:</p><p class="ql-block">“Or,argent richesse?</p><p class="ql-block"> Gold,money,wealth?</p><p class="ql-block">Gold,Geld,Reichtum?”</p><p class="ql-block">是用法語、英語、德語,表示</p><p class="ql-block">“金子,金錢,財富?”</p><p class="ql-block">這句話寫在展示挖出的一袋金幣的那個廳房,意味深長。</p> <p class="ql-block">編后:涉及文物介紹,由于本人知識淺薄,如有描述不正確的地方,敬請有識之士指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