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中華門,原稱聚寶門,位于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qū)中華路南端,長干橋北側,為南京明城墻十三座城門之一,是中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的城門。</p><p class="ql-block"> 中華門位于明代南京城的正南,是明代洪武年間在江寧府和建康府南門舊址的基礎上擴建而成,前后共歷時21年,城門基礎為巨型條石,墻體由大塊的墻磚砌筑,并用糯米汁、石灰和桐油攪拌混合而成的黏合劑加固。民國二十年(1931年),南京國民政府將其名改為中華門,在大門東西兩側分別新辟中華東門和中華西門。</p><p class="ql-block"> 中華門東西寬118.5米,南北長128米,占地面積15168平方米。內(nèi)外秦淮河流過大門前后長干橋和鎮(zhèn)淮橋分別連接中華門南,北兩側。城門設置了3道甕城和4道券門,呈“目”字形結構,每道甕城都有門閘相接,甕城則由主樓城門和3道輔助城門組成,各城門內(nèi)部設有栓槽,供木栓緊閉大門所用。</p><p class="ql-block"> 中華門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結構最復雜的堡壘式甕城,有“天下第一甕城”之譽。1988年,包含中華門在內(nèi)的南京城墻被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和2012年,以南京城墻為首的“中國明清城墻”聯(lián)合申遺項目兩次被列入《中國世界遺產(chǎn)預備名單》。</p> 南京市夫子廟-秦淮河風光帶,位于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qū)中部,東起東水關,西至西水關(今水西門),核心景區(qū)面積1.2平方千米,是一座集自然風光、山水園林、廟宇學堂、街市民居、鄉(xiāng)土人情為一體的旅游區(qū)。<br> 秦淮河是南京的“母親河”,是孕育金陵古老文化的搖籃,其內(nèi)秦淮河全長五千米,史稱“十里秦淮”,這里也是夫子廟-秦淮風光帶精華所在。 <br> 2010年4月,南京市夫子廟-秦淮河風光帶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旅游局評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 (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