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曼聽公園被傣族人叫做“春歡”,意為"靈魂之園",被譽為西雙版納的“靈魂之園”,因傣王妃來這里游玩時被公園美景吸引靈魂而得名。2009年,曼聽公園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進入曼聽公園的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紀念周恩來總理身著傣裝,左手端水缽,右手持橄欖枝參加潑水全身銅像。這座銅像高4.5米,聳立在0.5米的基座上、銅像兩側(cè)有六塊5米高的漢白玉圍屏,圍屏上運用了銅質(zhì)民族浮雕圖案,還原了當時各少數(shù)民族敲鑼打鼓、載歌載舞,迎接總理來訪的盛況。銅像左邊是傣王國公主種下的兩株象征中泰友誼的菩提樹。 該銅像是為了紀念1961年,周恩來總理參加了西雙版納潑水節(jié),而建造。</p> <p class="ql-block">曼聽公園原為傣王行宮,始建于第八勐泐王(1286年至1345年)時期,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行宮內(nèi)現(xiàn)建有傣王議事廳、御花園等處名勝。</p><p class="ql-block">它原本是第八任傣王為王妃修建的避暑山莊,因此也被稱為“避暑行宮”。行宮的建筑風格獨特,以黃色和紅色為主色調(diào),外墻和內(nèi)廳裝飾著金燦燦的精致花紋,彰顯了王室的尊貴和威嚴。行宮的屋頂呈三角形,金色的宮頂蔚為壯觀,猶如孔雀開屏,屋檐和屋角裝飾有鳳凰、孔雀、獅子等吉祥物,象征著王室的繁榮和祥瑞。</p> <p class="ql-block">奔著傣王行宮演出而來,明天是潑水節(jié),臨時停演,有些遺憾的</p> <p class="ql-block">鐵刀木林區(qū)就在傣王議事廳前面,這片古樹林中樹木的干形十分奇特,下部是一米多高的粗大樹樁,上部是由樹樁上萌發(fā)出的枝條。鐵刀木是傣族人民世世代代居家過日子所需的燃料樹種。</p> <p class="ql-block">傣族青年男女結(jié)婚之后所做的一件重要的事情,便是給自己的孩子種上一畝地的鐵刀木。將來,這個孩子長大結(jié)婚成家、自行開火以后,只能使用他父母給他種植的鐵刀木作為燃料,生火做飯,不能到山上去砍樹。他們燒火取材時,不是把整個樹木放倒,而是在距地面一米處,保留樹樁,只取上面的枝條。只要樹樁還在,枝條被砍后,又會長出新的來。這樣,作為能源,就會總?cè)】傆校览m(xù)利用。傣族的老百姓這樣做,傣王也這樣做。這片鐵刀木古樹林的一些古樹上,還懸掛了與傣族傳統(tǒng)森林觀有關(guān)的語錄。</p> <p class="ql-block">放生湖位于三座寺廟中央,本是瀾滄江水域的一個回水灣,每年汛期瀾滄江水位提升,江水涌入這里形成湖面,傣家人認為她是一個非常有靈性的湖。放生湖已由百名高僧開過光,是專供西雙版納佛教信徒放生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西雙版納總佛寺是云南邊疆傣族地區(qū)規(guī)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寺院,其主體建筑由大殿、戒堂、阿戛牟尼舍利塔、鼓樓、鐘樓、長老寮、僧寮、迎賓樓、食堂及高約7.9米的立佛組成,修建工藝體現(xiàn)了傣族的傳統(tǒng)文化風格;是西雙版納佛教信徒拜佛的中心,也是西雙版納佛寺中等級最高的佛寺。相傳是從緬甸來弘法的兩位南傳佛教僧人興建的,迄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歷史悠久,法緣深厚,在傣族人民心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傣語稱象為“掌”,象在傣族人民的心目中是吉祥、力量的像征。在古時的傣王國,每逢新傣王繼位都要配一只新的御象為自己的坐騎,同時也是權(quán)利地位的象征,那時的曼聽御花園馴養(yǎng)著很多御象,傣王會從中挑選一只最好的留給自己,其余的都馴化成戰(zhàn)象,以用于戰(zhàn)爭。現(xiàn)在在御象展示環(huán)節(jié),游客可以與象互動體驗。</p> <p class="ql-block">沙雕作品集,惟妙惟肖</p> <p class="ql-block">大象??演出的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