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拍攝 <p class="ql-block">今年3月4日,我們在云南昆明海埂大壩看完漫天飛舞的海鷗,步行去昆明民族村。被沿途的美麗風(fēng)景深深的吸引著,邊走邊拍,不知不覺走了40多分鐘,來到民族村。</p> <p class="ql-block">1992年,云南民族村在滇池之濱開園,首建8個民族村寨。</p><p class="ql-block"> 初創(chuàng)(1992-1999):借昆明世博會東風(fēng),年接待游客破百萬,成云南文旅名片。</p><p class="ql-block">擴容(2000-2012):增至25個村寨,配套博物館、演藝舞臺,年接待穩(wěn)定200萬人次。</p><p class="ql-block"> 轉(zhuǎn)型(2013至今):引入智慧化改造,打造“非遺+旅游”,2024年火把節(jié)單日客流1.2萬。</p> <p class="ql-block">從1992年的“文化試驗田”到2025年的“文旅新標(biāo)桿”,云南民族村用30年時間完成了從“民族櫥窗”到“文化硅谷”的蛻變。它不僅是云南“文化強省”戰(zhàn)略的縮影,更以“活態(tài)傳承”模式為全球民族文化保護提供了中國方案。當(dāng)夜幕降臨,滇池畔的火把與星光交織,這個占地89公頃的文化地標(biāo),仍在續(xù)寫著25個民族的當(dāng)代史詩。</p> <p class="ql-block">謝謝您的到訪關(guān)注與點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