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讀《雜碎》與《若谷樓》</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到吳幼明朋友圈的推薦語,隱約感覺此書可看,就下單了。打開快遞包裝,有點特別,兩本書連在一起,像一對連體嬰兒。展開豎起,成折疊狀,想起推薦語中有一句“在藝術(shù)展上,劉正剛將這兩本書加上手銬做成了裝置作品”,我想象這件“裝置作品”,已覺分量不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書一開看就放不下來。連續(xù)花了五天時間,一字一句地看完,邊看邊嘆息。有時猛然站起,跺腳,在房間里轉(zhuǎn)一圈后,繼續(xù)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也許是作者的經(jīng)歷和我有相似之處:學畫、高考、師范、分配、雕塑、下海、設計、建筑、施工管理等等。只不過他是高配版,我是低配版;他在省城、京城,我在縣城;他是公司,我是個體戶;他是團隊作戰(zhàn),我是一個人奮斗;我未入圈,他入了京圈、藝術(shù)圈、艾圈,直到哎嘆這個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佩服他的眼光和判斷力。80年代初,他對現(xiàn)代藝術(shù)已有敏感的覺知與行動,而我那時還僅僅停留在藝術(shù)的表皮階段;他對藝術(shù)的反思和哲學思考,在國內(nèi)算早的,而我在停下手中的生意后,最近十年通過補課之后才有所體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也佩服他的勇氣和膽量,而我未敢越雷池半步。他是主動辭職下海,我是被動下崗再擇業(y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3</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買過高瑛寫的《艾青傳》,因此老劉書中寫的《艾青墓碑》、《艾青紀念館》、《金華建筑藝術(shù)公園》等三章,我都不陌生。艾青只是當年的艾青,后來一直在被利用。一個詩人被抬高、被打壓、又被抬高或被利用,見證了歷史進程中文化與文化人的境遇。艾青的詩相當于繪畫中的浪漫主義(海子也然),寫作方法以意象、隱喻、象征、抒情見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書中寫到作者與前輩高爾泰的交往,寫到高爾泰對繪畫的判斷,這個信息非常難得,理論與實踐不一定同步。80年代中期,作者就能敏感的判斷出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差異,很少見。“美是自由的象征”是高爾泰的美學思想,是論述,不是發(fā)現(xiàn),我們感到新鮮是因為缺乏,因為這種論調(diào)不符合主流。高爾泰和我的老師,是同校同專業(yè)同年被劃為右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4</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美術(shù)出道,轉(zhuǎn)向設計的人,大有人在。但是精于技術(shù)工藝、善于組織施工、嚴于公司管理的人,可謂是鳳毛麟角。藝術(shù)從業(yè)者大多缺乏理性和邏輯,不善于管理,不善于管理自己的財務、自己的身體甚至家庭。老劉有這方面的能力,實屬少見。他的藝術(shù)敏銳力與動手能力、邏輯思辨能力兼容,得益于他的好學,也應該有他祖?zhèn)鞯幕颉?lt;/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5</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兩本書讀完后,一個相對完整立體的老艾呈現(xiàn)在眼前,包括他在美國的實際境遇。作者反復肯定了老艾身上的優(yōu)點:直覺與聰慧,包括他的的氣場。老艾是藝術(shù)動物,他觸碰現(xiàn)實敏感的神經(jīng),也成了政治動物,這容易犯忌。他自己犯忌由他自己擔當,這是他個人的選擇,但連累到別人,就超出了他個人的能力范圍,或者說他本來就沒有考慮到別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建筑是科學技術(shù)與藝術(shù)的結(jié)合體。老艾有藝術(shù)的天賦,但缺乏理工的基礎;老艾聰明過人,但缺乏現(xiàn)實的考量。老艾的建筑設計,偏重藝術(shù)部分,偏重視覺、形式、表皮,不太考慮實用價值與維護成本,非一般意義上的“建筑”。他的重點在于張揚設計、突出藝術(shù)、強調(diào)設計師的個性,不在于建筑本身,兩者關(guān)系是倒置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傳說中老艾是《鳥巢》的設計者之一,也有說是顧問,老艾的名聲也因此一下子龐大起來,但書中沒有提及一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6</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書中描述基本采用零度敘述,理性,克制,有分寸感。少量議論也能點到為止,及時收住。描述是呈現(xiàn)事實,議論最能體現(xiàn)作者的真知灼見與思想深度。書中有多處精彩描述和深度反思,對我有觸動的地方比如這二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處是1998年某建筑工地附近,“我老婆出差到北京來看我,到我的住處(農(nóng)民的出租屋,十分狹小擁擠)停留了幾分鐘就離開了,她說:‘你在蘭州好好的,為啥要來北京吃這樣的苦!’ 眼中的淚水就止不住流了下來?!?(《草場地258號》,P29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另一處是2011年6月10日,在看守所接見室,“我妻子見到我的那一刻,眼睛里的淚水止不住流了下來,她走過來緊緊拉住我的手什么都沒有說?!保ā?10》,P263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7</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者是“1985美術(shù)新潮”的西北地區(qū)代表之一,也是“1989北京現(xiàn)代藝術(shù)大展”的參展者,作品被日本收藏家買去,稅后凈收入5000元,這是在萬元戶時代。1990年代作者下海成立室內(nèi)設計公司,發(fā)揮自己的專長。在設計能力、質(zhì)量和信譽做到省城第一,為什么還要進京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是不會滿足現(xiàn)狀的,會不斷尋找新的拓展空間。京城應該是一個制高點,何況有名人(自己崇拜的人)在招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蘭州他一人作主,在京城他做名人助手。浙江人有諺語:寧做雞頭,不做鳳尾。當然這些都是傳統(tǒng)的“腐朽思想”,現(xiàn)代商業(yè)講究分工協(xié)作、團隊精神,但現(xiàn)代商業(yè)是以契約和法制為前提的,而非圈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聯(lián)想到我自己,距魔都上海只有一江之隔,有人曾勸我去大城市發(fā)展,我沒有去。我沒有社交能力,更沒有老劉的組織能力。在人情、關(guān)系、圈子的社會,我呆在原地做“雞頭”不是我的意愿而是無奈。讀了他的書,我也并非僥幸自己的偷安,因為<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在邁開步子之前已經(jīng)屈服并選擇了茍且;他是</span>闖蕩世界、見過世面之后遇到了一些波折。我和他不是一個量級的,相同的只是在同一種制度背景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8</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北上后,他和老艾開始把精力和財力放在“明清舊家具”買賣上,這非剛需,不確定的因素很多,風險很大。藝術(shù)價值與商業(yè)價值有時不是一回事,它們之間的轉(zhuǎn)換需要多種條件。兩個從事當代藝術(shù)的人,做收藏買賣舊家具的生意,似乎一點也不當代。明代始于1368年,英國大憲章簽訂于1215年。我不敢想象在明清家具的倉庫里,能浸泡出當代藝術(shù)的思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名人或明星的才能和作派,往往被放大夸大的,它會遮蔽一些具體的事實和常識。把崇拜的人(應該是任何人)當自己事業(yè)的依靠,即使靠得住也不會長久。人是有原罪的,靠自律不靠制度、規(guī)則、契約,都是一相情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9</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很贊同作者很早就提出的“藝術(shù)應該回到藝術(shù)語言本身”觀點,這是藝術(shù)本體論。但老艾的藝術(shù),有政治漫畫的成分,這和“口號式、文革式、大批判式”的語言本質(zhì)上是一致的。老艾有藝術(shù)的直覺和天賦,他的作品更像是經(jīng)過當代藝術(shù)包裝的“政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廣義上講,所有的反抗、起義、革命、暴動、斗爭、運動、揭露、批判、游行、示威、事件……都是叢林法則下的政治。如果沒有足夠的智慧與能量,這些行為于人于事于社會,都將無益,反而會造成無辜的犧牲和傷害,甚至阻斷社會文明的進程。許多人被所謂褒義的的革命、正義、良知等詞義激發(fā)、煽動、綁架,最終被利用。這些都不是作者早期所提倡的“回到藝術(shù)語言本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0</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艾的藝術(shù)方法,猛一看很當代。但細細想來,和他父親的詩歌一樣,基底仍然是浪漫主義的。自從“啟蒙運動”以來,語言(包括藝術(shù)語言)已經(jīng)發(fā)生多次轉(zhuǎn)向、多重解構(gòu)。但國內(nèi)長期受浪漫主義和現(xiàn)實主義兩大影響,無論學院派或者大眾,大多局限于或僅限于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浪漫主義大量使用象征、隱喻、夸張、抒情,喜歡宏大敘事,虛空高蹈。比如:啊——祖國,大地母親!比如心靈雞湯、濃烈的煽情、激烈的對抗,都是浪漫主義不同的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浪漫主義還有一個副產(chǎn)品,就是因不切實際帶來的“假大空”。環(huán)顧四周,語言上的假大空,投資項目上的假大空,政治上的假大空,設計上的假大空,藝術(shù)上的假大空,思想上的假大空,為人處事上的假大空,允諾上的假大空,酒席上的假大空,京圈里的假大空……無處不在,但自知自省者很少。為此我們還在不斷地為此付出代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11</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者一方面努力好學,去魯美,央工美進修,一方面認識到“學院派對現(xiàn)代藝術(shù)的排斥,央美在國內(nèi)是最為保守守舊的藝術(shù)院校之一,是改革開放初期抵制西方現(xiàn)代藝術(shù)的橋頭堡,時任校長吳作人(徐悲鴻弟子)比前任江豐(延安干部)還要保守?!?lt;/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者借助政府的場地辦展,又“不與美協(xié)為伍,從來不去參加美協(xié)組織的任何展覽。他認為參加美協(xié)展覽并獲獎的作品與現(xiàn)代藝術(shù)沒有任何關(guān)聯(lián),裝飾唯美的風格與現(xiàn)代藝術(shù)的思想相距甚遠?!?lt;/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1984年底,不甘寂寞的他們首次策劃了“五青年畫展”,請甘肅的大右派寫前言,文章題目是《用第三只眼看藝術(sh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font-size:18px;">12</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者寫了他參加北京“1989現(xiàn)代藝術(shù)大展”的經(jīng)過,披露了很多信息。我看過一個文獻展,了解到“肖魯那一槍”,其實是失戀后的私憤和發(fā)泄,是個人行為,與藝術(shù)無關(guān)。但是她“那一槍”打亂了展覽的計劃,差一點斷送了展覽,也給策展人造成了巨大的壓力,給所有現(xiàn)代藝術(shù)家造成傷害和損失,比如官方從此禁止舉辦此類展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策展人曾反復強調(diào)這次展覽不允許行為藝術(shù)出現(xiàn),何況違法使用槍支。也可以說這是參展藝術(shù)家個人不守契約、不守規(guī)則、不講信用、沒有邊界的破壞行為,是不計后果不負責任的好表現(xiàn)。但在后續(xù)的描述中,將錯就錯,把它看成是當代藝術(shù)的一個事件,一個標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事實只有一個,但后來的解釋、闡述有無數(shù)個,與真相不符甚至是反的。歷史上許多所謂的重大事件,也是這樣被有意或無意地描歪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3</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鄉(xiāng)仇》一文,題目不一般。通篇耐看,尋訪家屬史中的一段生命與冤魂,是如何硬生生把“鄉(xiāng)親、鄉(xiāng)情、鄉(xiāng)愁”煉獄成“鄉(xiāng)仇”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金華建筑藝術(shù)公園》一文,講述了如何組織中外幾十位建筑師完成17座“觀念性建筑”的全過程。也反應出地方政府在使用公共財政(土地收益)時的好大喜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鄂爾多斯100》,講述在沒有人跡的地方邀請全世界100名設計師,規(guī)劃建造100幢別墅。這幾乎是一場騙局,既不合邏輯又不合常理,但大家心知肚明又各懷鬼胎,認認真真、大張旗鼓地共同出演??胺Q漢語版的卡夫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10》是作者自己的牢獄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4</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本書是一個藝術(shù)家的個人史。歷史學者羅新說,歷史不是由英雄組成的,而是由千千萬萬個小人物組成的。這是英雄史觀與平民史觀的分界線,也是傳統(tǒng)史學與現(xiàn)代史學的分界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本書,為畫家、藝術(shù)家、設計師提供了豐富的思想資源和經(jīng)驗信息。作者付出了一生中的黃金時間、全部熱情乃至牢獄之災,它對同代人和后來者的啟迪是多方面的。他的人生經(jīng)歷、設計作品、施工實踐、攝影圖像以及后期的書寫,都是藝術(shù)的一部分。文本的影響力也許更有意義、更久遠,很多細節(jié)和內(nèi)容還可以展開,圖片可以更清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5</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書中的一個觀點,我很贊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藝術(shù)很重要。但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對一個西北農(nóng)民來說,下雨更重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對一個家庭來說,生活更重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對一個人來說,生命更重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5.4.10. 于滬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