鄠邑,原稱鄠縣、戶縣,位于關中平原中部,南依秦嶺與安康市寧陜縣接壤,北臨渭水與興平市、咸陽市秦都區(qū)隔岸相望,東以高冠河、灃河與長安區(qū)毗鄰,西以白馬河與周至縣為界。鄠邑是中國現(xiàn)代民間繪畫之鄉(xiāng)、中華詩詞之鄉(xiāng)、全國圍棋之鄉(xiāng)。 鄠邑地近古城長安,古為京畿之地,歷史悠久。夏為有扈氏方國,商為崇國,先秦稱鄠邑。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遷都咸陽后置鄠縣。1964年,經國務院批準將“鄠縣”改為“戶縣”。2016年,撤縣設“鄠邑區(qū)”。 鄠邑區(qū)地形為山區(qū)、山前坡地及平原區(qū)三個不同的自然區(qū)域。南部秦嶺山區(qū)峪道中森林植被茂密,最高海拔冰晶頂(靜峪腦)3015.1米。渭河灘地最低點海拔388米。 文廟,位于鄠邑東街路北,始建于明洪武年間,現(xiàn)在是戶縣圖書館、文化館所在地。 鐘樓,位于城東鄠邑城東、西、南、北四街交會之處。建于明崇禎八年(1635年),原名文昌閣。 鐘樓通高24.55米,基座一層,樓閣二層,結構為重檐三滴水,四角攢尖。整個建筑嚴謹莊重,裝飾絢麗典雅?;?.4米,邊長22米,基座下正中縱橫貫通拱門洞通達四街。門洞上別嵌有石匾額一塊。其上陰刻楷書東為“迎旭”南為“攬勝”,西為“瞻紫”北為“拱極”,八個大字,字徑盈尺,筆力雄健,書寫工整,刻工精湛,均出名家之手。樓體木構,深廣各三間,外套回廊,實為五間。樓閣一層斗拱出挑單下昂中層平伸科座斗帶云板上層出一挑單下昂,飾對和璽式,旋子式彩繪。 鄠邑境內水資源充沛,有36條大小河流,均源出秦嶺北麓,出山后匯成澇河、甘峪河、太平河、高冠河四大水系,分布全區(qū),貫通南北。 <p class="ql-block">渼陂湖,位于鄠邑區(qū)澇河西畔,是秦漢上林苑、唐代游覽勝地,人文歷史遺跡眾多,杜甫、岑參、蘇軾、程顥等文人墨客都曾在此泛舟、賦詩,有“關中山水最佳處”之美譽。</p> <p class="ql-block">重陽宮,全稱“大重陽萬壽宮”,位于陜西省西安市鄠邑區(qū)祖庵鎮(zhèn),距西安市中心約40公里。始建于金代,最初為靈虛觀,后因王重陽弟子丘處機的建議更名為重陽宮。元代時,重陽宮達到鼎盛,規(guī)模宏大,殿堂建筑達5048間,道士近萬人,成為北方道教的重要中心。作為全真教的三大祖庭之首,重陽宮享有“天下祖庭”和“全真圣地”的盛譽。這里是全真教創(chuàng)始人王重陽早年修道和歸葬之地,也是全真教的重要發(fā)源地。</p> <p class="ql-block">太平國家森林公園,位于鄠邑區(qū)太平峪,是秦嶺終南山世界地質公園的核心景區(qū),山水獨特,人文景觀別致,有以天然萬無子金花海和北方罕有的簽名總落差瀑布群八步十八潭而聞名,被譽為鮮花與瀑布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四月份,萬畝紫荊花海競相綻放,爭奇斗艷,嬌艷,絢麗,燦若圖秀,獨秀西北大地。</p> <p class="ql-block">葡萄、獼猴桃是鄠邑區(qū)的優(yōu)質特色水果</p> <p class="ql-block">鄠邑特色美食:大肉辣子疙瘩,擺湯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