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名: 何晉堯</p><p class="ql-block">美篇號:206160</p> <p class="ql-block"> 我們一行人從泉州來到了廈門,雖然我已經(jīng)是第二次來廈門,由于時間間隔已經(jīng)比較長了,所以來到廈門的南普陀禪寺時,有點不認識了。迎面而來的寺院山門好氣派,進入山門波光粼粼的荷花池,點綴著東西二座石塔,好一派無限風光。</p> 南普陀有東西二座山門。山門高大雄偉,灰白的墻身,上覆綠色的琉璃瓦,檐脊雕飾精美,中門上書“鷺島名山”四個金字,這是由趙樸初先生親筆題寫的。門前的兩只石獅子,身姿扭擺,相互對望,活潑可愛,似乎在玩耍。南普陀寺的東西山門兩副楹聯(lián)均為虞愚居士一人提就,遒勁有力,大方灑脫。 南普陀寺位于廈門市東南五老峰下,毗鄰廈門大學,始建于唐末五代,初稱泗洲院。北宋僧文翠改建稱無盡巖。元代被毀。明初僧覺光重建,更名普照寺,住僧常達百余人。清初又毀于兵火。至清康熙二十二年( 1683年),靖海候施瑯收復臺灣后駐鎮(zhèn)廈門,捐資修復寺院舊觀,又增建大悲閣供奉觀音菩薩,更名為南普陀寺沿用至今。 南普陀寺從唐始起,屢毀屢建,直至清朝康熙年間重建。此后數(shù)百年來,經(jīng)歷代主持景峰、省己、喜參諸和尚多次重修擴建,至民國初年,已構成三殿七堂俱全的禪寺格局,成為近代閩南最具規(guī)模的名剎。 大雄寶殿是寺院主體中心,是佛教寺院供奉佛像的正殿,此殿面闊五間,兩側羅漢堂朝拱主殿。大雄為佛的德號,大者,包含萬有,雄者,懾伏群魔。殿內供奉本師釋迦牟尼佛、東方藥師琉璃光佛與西方阿彌陀佛,俗稱“三方佛”。殿內諸佛菩薩塑像均為民國時期始塑。此殿1921年由時任住持的轉逢和尚募化重建,于2006年重新翻建,門楣上懸掛的匾額書有“妙相莊嚴”。 南普陀寺中軸線上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藏經(jīng)閣等。兩旁有鐘鼓樓、禪堂、客堂、庫房,另有閩南佛學院,佛教養(yǎng)正院,寺前有放生池,寺后近年新建“太虛大師紀念塔”。整座寺院氣勢宏偉,錯落有序。 伽藍在今天的佛家可以指護法神,通常都在主殿的一側。南普陀的伽藍殿特點就是它是國內非常少見的雙層結構。顏色與整座寺廟一樣,優(yōu)雅迷人。沒有通常護法神殿的隱隱殺氣,反而隱蘊一種和諧的美感。 大悲殿是南普陀寺的重要殿堂,在閩南信眾的心中具有特殊地位,供奉四面觀音。大悲殿位于大雄寶殿后,面闊一間,高三層,呈八角亭式建筑,造型巧妙,結構嚴密。此殿為清初收復臺灣的大將施瑯始建,稱大悲閣,后因火災被毀,1930年由時任住持的太虛大師重修,供奉千手觀音像,2016年進行了局部修繕。 藏經(jīng)閣位于中軸主體建筑最高層,歇山重檐式雙層樓閣。上層藏經(jīng),下層法堂。閣樓上下層,三面臺廊回護,圈以白石雕欄,倚欄前望,三殿巍峨盡收眼底。仰首后顧,層峰疊翠,垂手可攀。 南普陀寺因其供奉觀世音菩薩,與浙江普陀山觀音道場類似,又在普陀山以南而得名“南普陀寺”,為閩南佛教勝地之一。寺內明萬歷年間血書《妙法蓮華經(jīng)》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觀音等最為名貴。 <p class="ql-block"> 摩崖石刻.無掛礙處。該題刻位于南普陀寺藏經(jīng)閣后側的巨巖上,系韋廷鈞于1935年行楷橫題而成,右側直行年款為“民國廿四年夏,”左側直行名款為“中山韋廷鈞題”。字幅高0.80米,寬1.80米?!皰斓K”系佛教用語,“無掛礙”一詞出自《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中的“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即心中沒有雜念干擾之意。</p> 五老峰又叫五老山。南普陀寺后的五老峰,直立于海濱,橫插天際,氣派非凡。五個山頭崢嶸凌空,時有白云繚繞,遠遠望去,好像是五個須發(fā)皆白的老人翹首遙望茫茫大海,這就是廈門八景之一“五老凌霄”。 <p class="ql-block"> 從南普陀出來,相鄰的就是廈門大學。廈門大學由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于1921年創(chuàng)辦。1928年3月,獲得私立大學政府立案。1929年至1933年,陳嘉庚企業(yè)因世界經(jīng)濟危機被迫收盤,廈大辦學無力維持,他將廈大無條件獻給政府。1937年7月1日,廈門大學改歸國立。</p> <p class="ql-block"> 我們沿著環(huán)島南路來到曾厝垵,曾厝垵曾經(jīng)是一個小漁村,現(xiàn)在可是廈門市區(qū)最具特色的文化旅游村落之一哦。這里充滿了文藝氣息和小資情懷,小巷里布滿了風格獨特的咖啡館、手工藝品店、創(chuàng)意餐廳和各類民宿。走在狹窄的小巷,你能感到那種輕松。</p> <p class="ql-block"> 廈門的曾厝垵三面環(huán)山,一面臨海,風景秀麗。被譽為是中國最文藝漁村,為“曾厝垵文創(chuàng)村”的簡稱。別名“曾里”,又稱“曾家沃”、“曾家灣”,位于廈門島東南部,有兔耳嶺之草,太姥山之石,火山島之礁,自然人文為一體。已有八百多年歷史。</p> <p class="ql-block"> 在曾厝垵內有一座擁湖宮,據(jù)史傳該宮始于元朝,是曾厝垵祖廟的始祖所創(chuàng)建,如今在曾厝垵生活的人們還會定期去參拜。擁湖宮就位于曾厝垵正門一進去不遠,<span style="font-size:18px;">擁</span>湖宮背山臨海氣勢磅礴,乃一民眾信仰及旅游勝地。</p> <p class="ql-block"> 當我們從曾厝垵游玩出來,在附近的馬路邊候車時,竟然發(fā)現(xiàn)馬路對面有非常漂亮的“音樂廣場”海灘。</p> <p class="ql-block"> “音樂廣場”海灘以鵝卵石灘為主,海水退潮時與卵石摩擦聲形成天然“音效”,搭配遠處貨輪與浮云繚繞的遠山。傍晚時分,此時光線柔和,可拍攝夕陽與海景。沿海岸線騎行或散步,海濱與音樂廣場相伴,經(jīng)常會有藝人的身影,海風、歌聲與浪聲交織,氛圍非常治愈。 ??</p> <p class="ql-block"> 廈門音樂廣場以音樂的元素為設計理念,結合自然景觀與藝術設計,相依如畫卷般美麗的海濱,如跳動的音符,著名音樂家的石雕,船槳的故事,藍色的海岸線,鋪設鵝卵石的沙灘,海浪拍打的礁石,蜿蜒的觀景棧道,落日時分景色尤為壯美,被稱為“觀落日極佳處”,成為廈門熱門打卡地之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