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水調(diào)歌頭·東京國立博物館觀中國文物》</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異域瞻神品,東渡幾時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唐彩宋青釉碧,列館玉生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忍看龍門佛首,更有鈞窯冰裂,觸目暗傷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千秋瑰寶成客,流落向誰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撫殘鼎,拭銅銹,溯淵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清末烽煙驟起,故國金甌殘破,孤器渡蓬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何日華堂聚,翹首待歸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日本參觀東京國立博物館,其中有一個展館是東洋館,館藏文物大部分是中國文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國展品占據(jù)5個展廳,涵蓋青銅器、陶瓷、書畫等類別,構(gòu)成海外最大規(guī)模的中國藝術(shù)收藏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日本有多少中國文物?</p><p class="ql-block">日本現(xiàn)在有多少中國文物?甲午戰(zhàn)爭前的不好統(tǒng)計,對于1931年至1945年抗日戰(zhàn)爭結(jié)束期間的文物,據(jù)媒體公開報道,被日本掠奪的文化財產(chǎn)有1879箱,被搶文物不計其數(shù),僅戰(zhàn)后日本方面自己統(tǒng)計的數(shù)據(jù)就高達(dá)360萬件。2012年,北京故宮博物院曾出版了一本《中國甲午以后流入日本之文物目錄》,這本書足足有1400多頁、180萬字,詳細(xì)記錄了甲午戰(zhàn)爭之后被日本掠奪的中國文物,收錄自1895年甲午戰(zhàn)爭后到1945年抗戰(zhàn)勝利前流入日本的中國珍稀文物15245件。</p> <p class="ql-block">在日本的中國文物,主要被收藏在東京、京都、奈良、九州四大國立博物館,其中以東京國立博物館最多。日本皇室以及47個縣都道府甚至各個地方的博物館也都存有中國文物,如位于日本皇居?xùn)|御苑內(nèi)的三之丸尚藏館就有王羲之《喪亂帖》在內(nèi)的大量中國珍寶,以收藏唐代文物著稱的奈良正倉院也屬于日本皇家博物館。收藏漢代倭奴國王金印的福岡市博物館以及收藏盛唐人物畫唐梁令瓚《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圖》的大阪市立美術(shù)館,則屬于地方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京都國立博物館全部8526件藏品中,中國文物有2773件,占33%,其中以繪畫和書法作品最多,共有1842件,其中唐代手抄本《漢書·楊雄傳》已經(jīng)被列為日本國寶級珍品。松本伸之曾經(jīng)擔(dān)任東京國立博物館副館長和奈良國立博物館館長,是中國文物研究專家,他說,日本藏有中國文物最多的屬東京國博。</p><p class="ql-block">有資料顯示,東京國博大約10萬件藏品中,來自中國的藏品大約有1萬件。記者在東京國博采訪時看到,該館的東洋館一共11個展館,中國展館占了6個,展品時間跨度從公元前5000年到近代。其中不少文物都被定義為日本國寶,相當(dāng)于最頂級的文物。</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下面浮雕造像出自寶慶寺佛殿內(nèi),是中國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時期的,最初是被安置于唐朝長安城大明宮南側(cè)的光宅寺七寶臺之上。此批浮雕造像受印度笈多王朝美術(shù)的影響,具有極強(qiáng)的寫實性和豐富的形體表現(xiàn),為盛唐時期佛教雕刻的代表性作品。如此珍貴的造像共有32件,上世紀(jì)初日本學(xué)者早崎梗吉利用在華考察的機(jī)會以各種名目攫取其中大部分并帶回日本,目前東京國立博物館中約藏有15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龍門石窟賓陽洞—-北魏菩薩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893年,在中國游歷的日本學(xué)者岡倉天心偶然間發(fā)現(xiàn)了龍門石窟,石窟里那些巨大的佛像和華美的浮雕將他徹底震撼征服。念念不忘的岡倉天心回到日本后,將旅途中拍攝的龍門石窟照片制成幻燈片并舉辦了講座。如此一來,龍門石窟在國際上很快聲名遠(yuǎn)播。從此,不同國家不同身份的人紛至沓來,他們有的是學(xué)者、旅行家或探險家。但在亂世之中,更多的人卻是那些為了金錢而來的古董商或文物盜賊。災(zāi)禍就此降臨,佛像和浮雕們被肢解、切割或摔成碎塊,以便運(yùn)輸和販賣到國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唐時代?8世紀(jì),天龍山石窟第21窟如來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如來三尊立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商代青銅器</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戰(zhàn)國時代 公元前5-公元前3世紀(jì) 彩釉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唐代:三彩貼花龍耳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此瓶體三面貼飾有寶相華紋浮雕圖案,龍頭咬住瓶口兩側(cè)又與瓶身相連,構(gòu)成耳狀,故稱為龍耳瓶。瓶身采用彩色貼花工藝,體現(xiàn)出濃郁的波斯審美風(fēng)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官窯 12-13世紀(jì) 青瓷輪花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有包括《瀟湘臥游圖》《紅白芙蓉圖》等10余件中國唐、宋、元時期的國寶級文物?,主要集中于繪畫、青銅器、佛教造像等領(lǐng)域。這些文物多數(shù)因戰(zhàn)爭掠奪或非法交易流失至日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瀟湘臥游圖》,這幅畫也是國寶級的,它也是南宋時期的畫作。圓明園以后流失到日本的,收藏地是東京國立博物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這一幅歷經(jīng)劫難的山水畫,作為十二世紀(jì)末,從北宋邁入南宋,富有融合與轉(zhuǎn)型意義的“瀟湘”主題山水畫代表作品之一,仍受美術(shù)史學(xué)者的重視。</span></p> <p class="ql-block">《觀音猿鶴圖》,觀音猿鶴圖是著名的禪門公案圖,這除了觀音之外,猿鶴的含義根本無從得知,特別是那只母猿,懷抱幼崽,情同人類,卻又茫然直視,不知何解,仿佛畫家用畫筆畫出了一幅充滿禪機(jī)的問卷,讓世人回答。</p><p class="ql-block">《觀音猿鶴圖》是南宋時期由牧溪法師所畫的禪宗畫作品,日本很多博物館,幾乎一千家博物館,最起碼有一小半以上的博物館里面都有他的畫作收藏?,F(xiàn)屬于國寶級別文物,收藏于京都大德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王羲之的《喪亂帖》,王羲之目前所有的這個作品都沒有存世的,都是唐代的摹本。這個臨摹的字畫可以說是最接近王羲之原本的一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王羲之作品《喪亂帖》筆法多變,筆鋒輕盈,橫折用筆、結(jié)構(gòu)、章法無一不散發(fā)著靈動之美。作品中筆墨的濃淡、線條的粗細(xì)、用字的大小,以及以欹求正、虛實相生的處理手法,都映射出作者情緒跌宕起伏的變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喪亂帖》是包括《二謝帖》《得示帖》在內(nèi)的摹寫于一紙的三件王羲之手札之一,收藏于日本皇室宮內(nèi)廳三之丸尚藏館。</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還有大量的中國文物,并不在公共的博物館中,而是在日本私人手中。日本很多私人博物館以收藏中國文物著稱:如京都的有鄰館和泉屋博古館,大阪的山中商會,東京的永青文庫、根津美術(shù)館和靜嘉堂,滋賀縣甲賀市的美秀美術(shù)館等,還有一些原來的私人博物館后來交由政府管理,譬如東京的書道博物館等。另外,還有很多的中國文物被收藏在日本各地寺院、神社、大學(xué)、企業(yè)以及其他社會團(tuán)體的博物館和圖書館中。</p> <p class="ql-block">宋朝的曜變天目茶碗,屬于黑瓷的一種,原產(chǎn)于福建建陽窯。由于在燒制過程中涂釉流動的特殊原因,在碗的內(nèi)壁形成特殊的“曜變斑”,看上去就像一顆顆星星,因而得名“曜變天目”。</p><p class="ql-block">獨特的花紋,讓這種瓷碗看上去神秘莫測,一被燒制出來就風(fēng)靡一時,就連當(dāng)時的宋朝皇室,也將其當(dāng)做御用茶具使用,因此成為“中國宋代八大名瓷”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曜變天目茶碗幾番輾轉(zhuǎn),到了三菱集團(tuán)總裁巖崎小彌太手中,但他認(rèn)為這只碗是“天物”,自己根本不配使用,只敢用作觀賞,所以終其一生,他都沒用這只碗喝過一口茶。</p><p class="ql-block">如今,這只曜變天目茶碗被日本的靜嘉堂文庫所收藏,成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珍品,被當(dāng)做日本國寶。</p> <p class="ql-block">京都有鄰館三層展廳里堆滿了來自中國的文物,藏品數(shù)量之多和規(guī)格之高,嘆為觀止。該館的頂部用乾隆時期制作的大批琉璃瓦建造了一座亭子,非常引人注目。這部分琉璃瓦原本用于清宮的修繕,后來被倒賣到日本。東京書道博物館的展品同樣幾乎全是中國文物,從甲骨文、青銅器、秦磚漢瓦無所不包,并且還有國內(nèi)罕見的熹平石經(jīng)和三體石經(jīng)殘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猛虎食人卣。商朝晚期青銅器價值無法估計。</span></p><p class="ql-block">形態(tài)為一距蹲的猛虎,前爪摟抱住一似人而手足僅四指的類人,虎口怒張正欲撕咬其頭部,造型猛烈猙獰,紋飾繁密精細(xì),布覆全器。</p><p class="ql-block">全器造型復(fù)雜,卻范線勻薄不易察覺,提梁與器身分鑄而成卻又不可拆卸,足見制造陶范性能極佳,鑄造匠師技藝高超,誠屬中國青銅時代陶范鑄造技術(shù)達(dá)于巔峰的代表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