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教觀總持”四個大字系天臺宗的立宗之本,這座隋代古剎國清寺至今仍然生機(jī)勃勃的原因所在。</p> <p class="ql-block"> 寒拾亭,門亭前后有“五峰勝境”和“萬松深處”的匾額。寒山和拾得,在我國民間稱“和合二仙”,是相親相愛、情深義重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七佛塔,在寒拾亭前,俗稱“七支塔”,也稱迎賓塔,是為紀(jì)念“過去七佛”而建。</p> <p class="ql-block"> 國清寺位于浙江省臺州市天臺縣城關(guān)鎮(zhèn),始建于隋開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臺寺,后取“寺若成,國即清”,改名為國清寺。</p> <p class="ql-block"> 寺前照壁寫著“陏代古剎”四個大字,出自前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先生的手筆。</p> <p class="ql-block"> ?天臺國清寺系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國家5A級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 國清寺不收門票,香火錢也被視為可有可無。這種不依賴游客捐贈的方式,保持了寺廟的清凈和寧靜。</p> <p class="ql-block"> 國清寺的僧人們自己耕田種地,完全自給自足。這種生活方式不僅體現(xiàn)了佛教的農(nóng)禪傳統(tǒng),也展示了僧人們的質(zhì)樸生活。?</p> <p class="ql-block"> 國清寺不僅是佛教文化的象征,也是自然景觀的一部分。寺廟周圍五峰環(huán)繞,古木參天,營造出一種古樸自然的氛圍。</p> <p class="ql-block"> 梅亭前的隋梅,相傳為章安大師手植,至今已1300多年,是國內(nèi)三株最古老的梅樹之一。</p> <p class="ql-block"> 隋梅高10米,胸徑粗45厘米,冠幅7米。古干虬枝,主干已經(jīng)腐朽,旁生支干,攀附于主干,猶似千年古藤。</p> <p class="ql-block"> 唐代高僧鑒真東渡日本前曾朝拜國清寺,并帶去大量經(jīng)典。</p> <p class="ql-block"> 在日本比睿山興建延歷寺,創(chuàng)立日本天臺宗,并尊國清寺為祖庭。</p> <p class="ql-block"> 清心亭前有一塊石碑,上刻“魚樂國”三個大字,為明代書法家董其昌手跡。</p> <p class="ql-block"> 國清寺放生池園之所以有別于他寺,命名為“魚樂國”,即緣于此。</p> <p class="ql-block">? 天臺國清寺的乾隆御碑,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是乾隆皇帝賜予國清寺的珍貴文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 這座近60米高的“隋塔”,作為國清寺的標(biāo)志性建筑之一,仿佛一位身姿挺拔的佛家弟子,迎接著遠(yuǎn)道而來的客人,其佛光熠熠,照耀著世間眾生。</p> <p class="ql-block"> 漫步至禪房,選一靜謐角落,不言不語,只聽風(fēng)聽雨聽禪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