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號(hào)120948500</p><p class="ql-block">呢稱 濤濤</p> <p class="ql-block">永遠(yuǎn)的思念</p> <p class="ql-block">致樂洋村廣大外嫁女兒的一封家書</p><p class="ql-block">——關(guān)于樂洋村張氏祠堂修繕捐款倡議</p><p class="ql-block"> 親愛的張氏姐妹及曾經(jīng)從祠堂走出去的王姓周姓等姐妹們: 大家好!</p><p class="ql-block"> 我是從祠堂走出來的女兒張靜濤,多少年來,祠堂始終在我的記憶里,神圣莊嚴(yán)!</p><p class="ql-block"> 樹高千尺不忘根,水流萬里總思源。無論我們出嫁何方,家鄉(xiāng)永遠(yuǎn)是血脈的源頭,祠堂始終是家族的根魂,也是我們兒時(shí)的記憶。 </p><p class="ql-block"> 今日,承載著祖輩榮光、見證家族興衰的張氏祠堂亟待修繕。作為家鄉(xiāng)的女兒,我們雖已外嫁,但骨肉親情不斷,故土恩情難忘。現(xiàn)特向樂洋村所有外嫁的女兒,特別是從樂洋小學(xué)走出去的及曾經(jīng)在此工作生活過的各位姐妹發(fā)出倡議,誠邀大家同心協(xié)力,為祠堂修繕添磚加瓦,奉獻(xiàn)自己的力量! </p><p class="ql-block"> 祠堂是祭祖敬宗、傳承家風(fēng)的精神殿堂,是家族凝聚力的象征。修繕祠堂不僅是對(duì)先輩的告慰,更是為后代留存文化根基,讓子孫銘記“不忘本、不忘恩”的家訓(xùn)。</p><p class="ql-block"> 姐妹們,昔日父老鄉(xiāng)親哺育我們成長(zhǎng),今日祠堂需要我們共同守護(hù)!讓我們以女兒之孝心、游子之赤誠,為家鄉(xiāng)盡一份力,讓祠堂重?zé)ü獠剩尲易逍交鹣鄠?。捐款自愿,金額不限,心意至上。</p><p class="ql-block"> 姐妹們,希望這份倡議書能凝聚我們外嫁女兒的力量,積極響應(yīng)修繕理事會(huì)的號(hào)召,共筑家族和童年記憶!</p><p class="ql-block"> 謝謝大家!</p><p class="ql-block"> 女兒代表:張靜濤 張谷拎 王燕 張安嬋 張燕 張熙鈺 周海珍 王佳睿 任婷婷等眾姐妹</p><p class="ql-block">二零二五年三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