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5-No.26)</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們一生都需要身體運動,才能適應我們祖先在幾百萬年的進化中塑造成我們今天這個樣子的身體,才能遠離現代生活帶來的各種疾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很簡單,每周做不低于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持之以恒。算下來,1天鍛煉約40分鐘,這很容易達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下摘錄本書結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在本書即將收尾之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開始在世界范圍內蔓延,造成上億人感染和大量死亡。至于鍛煉能夠在多大程度上保護我們免受這種病毒的傷害,目前尚缺乏數據。但是眾所周知,整體而言,鍛煉是有益身心健康的,因此疫情的爆發(fā)激發(fā)了我和鄰居們的鍛煉熱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所有這些保持活力的努力,將在整體上形成一種健康效應,因為這次疫情已經證明,在健康面前,我們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我們良好的健康狀況是可以互相影響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所以,在那些寒冷、凄苦的清晨,當我糾結于是否鍛煉,為出門跑步與否而進行思想斗爭的時候,我的“惰性”大腦想的是,大腦之外的身體無非就是載著大腦從一地前往另外一地的交通工具而已。而勤奮的我則提醒自己的大腦,人類將你進化到現在這種程度,就是為了讓你指導身體何時鍛煉以及如何鍛煉。幸好,大腦采納了我的建議。這個建議歸納起來就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定要將鍛煉變得必要而有趣,大多數時間進行有氧運動,但也別忘記加入一些力量訓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鍛煉總比不鍛煉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隨著年齡增加,更要堅持鍛煉。</p><p class="ql-block"> ——丹尼爾?利伯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