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日,桃花欲開未開之時。早春的晉中,壁立而滄桑。我出并州、走榆社、繞左權(quán)、經(jīng)和順,沿太行山西麓行走。有靈魂深處的召喚,也有樂山樂水的期許。因為那里有我崇尚的歷史、仰慕的英雄。太行巍巍,漳水滔滔。 一、榆社 云簇湖的冷像把刀子,扎得人生疼。太陽躲在棉絮般厚重的云層里。云是灰的,水是灰的,山也是灰的。遒勁而蒼茫。朝向不同的三塊異形石傲然孑立,“圪坨慘案”不忘國恥的嘶鳴在山谷間回蕩。 在烈士陵園里,我輕撫民族傷痕,喚醒塵封記憶,仰望勝利旗幟,追尋光輝足跡;在云嵐閣上,我眺望太行之巍,俯瞰濁漳之美,叩問榆罔之社,考究枌榆之說。在榆社化石博物館,我聆聽館內(nèi)珍藏的史前秘密,探看地球生物的演變密碼。在龍骨前駐足,在三疊紀徜徉。 我沒有去探訪那些大大小小的寺廟。因為與曾經(jīng)棲息在這里魚類、陸龜、各種象類以及劍齒虎、三趾馬、大唇犀、長頸鹿、巨駝、羚羊等相比,創(chuàng)建于唐的崇圣寺,始建于后晉開運三年的福祥寺,晚得幾乎不成樣子;那些端坐寺廟里的金身羅漢,遠沒有三塊石中凝聚的靈魂震撼,更沒有民族危亡之時犧牲的生命鮮活。 二、左權(quán) 去左權(quán),不為看刀削斧砍一般的手蹤崖、被當?shù)厝朔Q為“沒底海眼”的黑龍?zhí)叮粸榭挫`泉千畝、箕山積雪,也不為聽共工怒觸不周山的神話、左權(quán)開花調(diào)的悠遠。只為走進麻田八路軍總部紀念館,走進那個熱血沸騰的抗戰(zhàn)年代,只為體驗“十字嶺突圍戰(zhàn)”的驚心動魄,回看“太行抗戰(zhàn)”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畫面;只為憑吊在“十字嶺突圍戰(zhàn)”中,為掩護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等機關(guān)突圍轉(zhuǎn)移,壯烈犧牲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工農(nóng)紅軍和八路軍高級將領(lǐng)左權(quán)將軍。學(xué)習(xí)他鋼鐵般堅強的意志、獅虎般勇猛的精神,學(xué)習(xí)他立于危難時的機智,趣味教學(xué)中的幽默;學(xué)習(xí)“名將以身殉國家,愿拼熱血衛(wèi)吾華。太行浩氣傳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的大將風(fēng)范,與妻書中涌動在字里行間的無限深情。警醒后來者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紅色血脈,銘記歷史,珍惜和平。 三、和順 和順,語出《易·說卦》,“和順于道德而理于義?!?又出《禮記·樂記》,“和順積中而英華發(fā)外”。深奧了些。趙世芳老師在《和順賦》中說:河之東,山之巔,漳河出,有和順。和順者,天地以和順為命,萬物以和順為性。淺顯易懂。由此可見,和順所以取名和順,期盼萬事和順者也。 和順之地,必有圖騰。聳立在太行之巔的九龍柱,無疑就是和順的圖騰。馬逸老師在《九龍壇賦》中這樣說:“……云龍山邑之勝地也,籍登于梁余子養(yǎng),名著于石勒趙王,無五岳之尊而千古傳唱,無三山之奇而百世其昌?!琵垑瘎僦兄畡僖玻釉讫堉畼O頂,鎮(zhèn)縣城之西陲,一柱擎天,九龍蟠繞,八柱分列,祥云氤氳,云起龍驤,奮進雄飛,九龍九柱九九歸一。寓陰陽之交合,象山河之一統(tǒng)。……龍也者,形合水陸動物之肢體,神備雷電自然之偉力,中華之圖騰,靈中之特異,御六合之風(fēng)云,掌八方之霖雨,福被眾生,澤潤萬物……云山蒼茫,龍首昂揚,上窮碧落,下臨汪洋,橫空出世,儀態(tài)萬方,挾風(fēng)雷以威猛,灑甘露以安詳,襟太行而帶清漳,出云表而聚瑞祥,地靈兮人杰,源遠兮流長,厚德載物兮日月同光,既和既順兮萬壽無疆?!?一首《九龍壇賦》,寫盡了云龍山之美,道盡了九龍壇之奇,頌盡了九龍柱之威。 于是我直入云龍山,徑上摩天垴。柱下仰望,九龍沖天。山在轉(zhuǎn),峰在轉(zhuǎn),柱在轉(zhuǎn),龍在轉(zhuǎn),我在轉(zhuǎn)。我感受到無盡的威壓從天際間向我襲來,穿透我的神魂。我仿佛看到了三塊石,石拐,十字嶺,看到了“圪坨慘案”中被屠的村民,太行山抗戰(zhàn)中死難的英雄,看到了左權(quán),看到了榆罔,看到了龍骨,看到了三疊紀……整個的都在旋轉(zhuǎn)中集聚,集聚成九條巨龍,牽引我向上飛升…… 在晉中,在太行山西麓,行走中,我找見了精神圖騰、民族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