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虎門的名稱源自虎門所在的地理位置。珠江口江心矗立兩座形如虎伏的島嶼,民間稱為大、小虎頭山,島嶼周圍的地域由此被稱為虎頭門,虎門便是虎頭門的簡稱。</p><p class="ql-block">有了虎門,便有了虎頭鎮(zhèn)。它位于東莞市西南部、珠江口東岸,總面積178.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0多萬。</p><p class="ql-block">在中國近代史上,虎門鎮(zhèn)知名度很高,有著“天下第一鎮(zhèn)”之稱。1839年,林則徐虎門銷煙的壯舉就發(fā)生在這片土地上,如今海戰(zhàn)博物館依然回響著民族覺醒的吶喊。這里不僅是歷史課本的封面,更是揭開中國近代反侵略斗爭的序幕,在世界禁毒史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p><p class="ql-block">歷史從不遙遠,也未遠去。我們要牢記這段中國人民近代以來180多年的反帝斗爭史,面對世界大變局,才能立于不敗之地……</p> <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10日,我們一行10位年齡相近的老同學、老朋友從家鄉(xiāng)福州上午9時多乘D3315次列車于下午3時許抵達東莞站。</p> <p class="ql-block">傍晚時分,我們順利入住東莞市中心南洋鉑斯酒店。</p> <p class="ql-block">翌日一早,從市區(qū)乘地鐵換公交,風塵仆仆來到了仰慕已久的林則徐銷煙池舊址。</p> <p class="ql-block">林則徐虎門銷煙池位于東莞虎門鎮(zhèn)口村,是中國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歷史遺跡,更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抵御外侮的精神象征。</p> <p class="ql-block">仨位老同學觸摸了林則徐銷煙池舊址,目睹了“虎門銷煙”的偉大壯舉,了解了中國近代史從這里開篇,幾十年的夙愿實現(xiàn)了……</p> <p class="ql-block">1839年6月3日至25日,清朝欽差大臣林則徐會同廣東文武官員,率領(lǐng)虎門軍民,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鴉片,總重量約237萬斤。這一壯舉,被稱為“虎門銷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p> <p class="ql-block">1973年,經(jīng)考古發(fā)掘,將因泥沙淤塞的1839年的銷煙池復原。1982年,林則徐銷煙池與虎門炮臺舊址被列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1839年,林則徐率民眾在海灘高處開挖了兩個銷煙池,池底平鋪石板,四周置樁欄板,池前開一涵洞,池后通一水溝。銷毀鴉片時,采用鹽鹵水加石灰浸化的方法,使鴉片分解銷蝕,然后引水入池沖走。</p> <p class="ql-block">林則徐(1785一1850),字少穆,福建福州人。</p><p class="ql-block">林則徐一生永垂史冊的功績是他在虎門禁煙抗英中為中國人民開辟了一條一百多年來反帝斗爭的道路。</p><p class="ql-block">虎門銷煙是福州人的光榮、中華民族的光榮。仨位來自福州的林姓姐妹,為林公壯舉感到驕傲和自豪。</p> <p class="ql-block">鴉片戰(zhàn)爭博物館,又名虎門林則徐紀念館,始建于1957年。1958年1月1日建成“林則徐公園”和“林則徐紀念館”一起對外開放。2020年12月,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1839年,民族英雄林則徐受命于危難之際,高擎禁毒大旗,將英美鴉片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揭開了近代中國侵略斗爭的序幕。</p> <p class="ql-block">1839年4月10日,林則徐親往虎門督繳鴉片,兩廣總督鄧廷禎、廣東水師提督關(guān)天培、粵海關(guān)監(jiān)督豫堃等協(xié)助繳煙。收煙工作開始在龍穴島進行,為加快進度,從14日起移至沙角碼頭。從4月11日至5月18日共收繳英美鴉片19187箱又2119袋。</p> <p class="ql-block">央視《百家講壇》第一講就是林則徐。著名學者紀連海主講《林則徐禁煙》,他總結(jié)了林則徐三個特點: </p><p class="ql-block">一是禁煙運動之前,他是道光朝最有見地的大臣;二是禁煙運動之中,林公是中國古代史最后一位民族英雄;三是禁煙運動之后,林公是近代開眼看世界第一人。</p> <p class="ql-block">林則徐既是一個杰出的政治家,又是一個杰出的詩人。他寫過成千首詩詞,有豐富的思想內(nèi)容和高深的藝術(shù)造詣。例如他身處逆境時仍不忘愛國,寫下了廣為傳頌的詩句:“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也是他一生的真實寫照。</p> <p class="ql-block">這是紀念館收藏的林公條幅。</p> <p class="ql-block">聯(lián)合國第42屆大會把虎門銷煙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為“國際禁毒日”。</p> <p class="ql-block">下午二時,我們在虎門鎮(zhèn)中心午餐后乘公交車來到海戰(zhàn)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東莞虎門海戰(zhàn)博物館位于虎門威遠炮臺附近,是一座專題性與遺址性相結(jié)合的博物館。1999年12月,正式對外開放。</p> <p class="ql-block">東莞虎門海戰(zhàn)博物館是以鴉片戰(zhàn)爭古戰(zhàn)場一一虎門炮臺舊址為依托,由陳列大樓、宣誓廣場、觀海長堤等組成紀念群體。</p><p class="ql-block">海戰(zhàn)博物館是歷史的印記,是中國近代海防建設(shè)的一個縮影和見證。</p> <p class="ql-block">威遠炮臺舊址,位于珠江海口東岸威遠島南山左脈山腰,由26個石砌暗炮臺、3個露天炮位、20間清兵營房、1間火藥房、4間暗室、2條三合土通道及圍墻等組成。</p> <p class="ql-block">威海炮臺是道光十五年(1835年)由廣東水兵提督關(guān)天培將康熙年間建造的南山炮臺擴建而成的。1841年被毀,1843年修復。1856年被英軍破壞,1878年修復。</p> <p class="ql-block">虎門威遠炮臺露天炮位位于威遠月臺東側(cè),改建于清光緒九年(1883年),炮池平面當扇形,扇面最大半徑為10.2米,高1.4米,現(xiàn)存18個左右彈坑等遺跡。炮池內(nèi)原安裝一門鐵炮,現(xiàn)已損毀。</p> <p class="ql-block">當我們漫步在虎門觀海長堤上,回想一天來參觀接觸虎門銷煙遺址和虎門炮臺古戰(zhàn)場遺跡,浮想聯(lián)翩: 歷史長河沉淀的精神力量,不單是為了訴說過去,更是為了迎接未來。</p><p class="ql-block">透過遺跡,歷史可以被觸碰,透過書本,歷史可以被讀懂;而透過那些鮮活的人與事,我們能與古人心脈相通,與歷史同感共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