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沿著資中縣走馬場的古道,穿過一片靜謐的村落,我來到了廟灣村四社的園壩子。這里,一座古老的牌坊靜靜矗立,仿佛在訴說著歲月的故事。五靈孚應(yīng)牌坊,這座承載著歷史與文化的石質(zhì)建筑,是清代孝廉文化的見證者。它座落于明代谷神老廟的舊址,如今雖已重建,但五尊石佛像依舊保留,守護著這片土地的寧靜與莊嚴。</p>
<p class="ql-block">清道光年間,鄉(xiāng)間名仕肖南輝等人帶頭捐資修建了這座牌坊,以“麟鳳龜龍白虎”五靈圖騰為設(shè)計靈感,象征著道教傳統(tǒng)中的祥瑞與力量。牌坊坐西向東,占地19.8平方米,四柱三間五樓的結(jié)構(gòu),廡殿頂?shù)脑O(shè)計顯得格外宏偉。坊高5.5米,闊4.62米,深0.42米,每一處細節(jié)都透露出古代匠人的智慧與匠心。</p>
<p class="ql-block">走近牌坊,我被其精美的雕刻所吸引。坊正上方刻有“鎮(zhèn)妖除魔之佛神”,下雕有二龍戲珠的圖案,寓意吉祥與繁榮。正面刻有“五靈孚應(yīng)”的匾額,左右則刻有“擷翠環(huán)清”的景句,仿佛將自然之美與人文之韻融為一體。兩幅坊聯(lián)更是增添了濃厚的文化氣息:“住如(琉)璃香生爐鼎山靈暢叩如(應(yīng))響澤需槐溪趣音長玉像莊嚴還古祀金爐拱峙壯豐禎”,這些文字不僅展現(xiàn)了古代文人的才情,也讓人感受到孝廉文化的深遠影響。</p>
<p class="ql-block">五靈孚應(yīng)牌坊不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段歷史的縮影。它被資府發(fā)(1998)12號文件批為縣級文物保護遺物,對研究清代牌坊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站在牌坊前,我仿佛穿越了時空,看到了當年鄉(xiāng)紳們慷慨解囊、工匠們精心雕琢的場景。這座牌坊,不僅是孝廉文化的象征,更是資中縣走馬場孝廉文化故鄉(xiāng)游八景之一,吸引著無數(shù)游客前來探訪。</p>
<p class="ql-block">在這里,我感受到了歷史的厚重與文化的魅力。五靈孚應(yīng)牌坊,就像一位沉默的長者,用它的存在講述著那些被歲月遺忘的故事。每一次駐足,都是一次心靈的洗禮;每一次凝視,都是一次文化的傳承。資中縣走馬場孝廉文化故鄉(xiāng)游八景之三,五靈孚應(yīng),值得每一位熱愛歷史與文化的人細細品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