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韓望生烈士事跡</p><p class="ql-block">韓望生烈士,東北遼東半島人。一九三二,日本侵占東三省,在我國實行搶光、殺光、燒光的“三光”政策,韓望生烈士看在眼里,懷著對侵略者的仇恨,奮起抗敵,參加了新四軍,時任班長。韓望生離鄉(xiāng)背井,舍生忘死,拋頭顱、灑熱血,在抗日戰(zhàn)場上英勇善戰(zhàn),屢殺倭寇,榮獲二等戰(zhàn)斗英雄稱號,被任命為連長。</p><p class="ql-block">在解放戰(zhàn)爭中,韓望生連長參加過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zhàn)役,在戰(zhàn)斗中,機智勇敢、屢立戰(zhàn)功,負傷四次,榮獲一等戰(zhàn)功兩次,二等功三次,是出色的戰(zhàn)斗英雄。期間韓望生光榮地加入的中國共產(chǎn)黨,是我黨的優(yōu)秀黨員,毛澤東主席的好戰(zhàn)士。</p><p class="ql-block">一九五0年正月十五日,韓望生所屬部隊奉命南下廣東陽春三甲剿匪,來到陽春三甲的當天晚上九點。接到圭崗那林大?游擊隊報來情報,說信宜雙垌大寨有一股國民黨殘兵百余人,準備過來襲擊大?鄉(xiāng)政府,于是韓望生連長在當晚12點帶隊由三甲火速趕到大?,稍作休整,即趕往信宜雙垌大寨,將敵人重重包圍好,隨即展開了激烈的戰(zhàn)斗。在當晚的戰(zhàn)斗中,韓望生連長不幸被敵匪的一顆子彈擊中胸脯,光榮負傷,戰(zhàn)士們看在眼里,恨在心中,奮起抗敵,頑強戰(zhàn)斗,殲滅了國民黨殘余部隊,取得了偉大勝利。戰(zhàn)斗結(jié)束后,隊伍回到大?鄉(xiāng)政府時,韓望生連長由于傷勢過重,流血過多,光榮犧牲了。</p><p class="ql-block">韓望生烈士是民族的優(yōu)秀兒女,他用寶貴的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和平富裕的生活。他生的偉大,死和光榮。</p><p class="ql-block">韓望生烈士,安息吧,人民永遠懷念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陽春市人民政府</p><p class="ql-block">圭崗鎮(zhèn)人民政府</p><p class="ql-block">二零一九年四月三日</p><p class="ql-block">此事跡材料由抗美援朝老同志、離休干部梁博文提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上全文轉(zhuǎn)載韓望生烈士墓介紹。</p> <p class="ql-block">2019年7月26日,我隨廣東陽春的四野子弟,到陽春圭崗大?鄉(xiāng),去拜祭長眠在這里的四野某部連長韓望生。據(jù)墓碑后面的烈士事跡介紹:韓望生烈士遼東半島人,參加新四軍及三大戰(zhàn)役等,在陽春剿匪犧牲,當時我就有幾個疑問。1、遼東半島的人怎么去到江浙一帶參加新四軍;2、南下到了廣東的野戰(zhàn)軍連長,怎么可以做到同時參加三大戰(zhàn)役;3、為什么1950年1月犧牲的野戰(zhàn)軍烈士,由1950年10月以后參加抗美援朝的老戰(zhàn)士提供烈士生平事跡。帶著各種疑問這幾年一直在尋找真相。</p> <p class="ql-block">首先我查找了陽春縣志及各類黨史, 1949年12月26日松柏三垌圍殲戰(zhàn),參戰(zhàn)部隊分三路進山,其中由陳楓(時任陽春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到春灣與剿匪總指揮黃東明(時任粵中軍分區(qū)19團團長)匯合,兵力有十九團兩個營、二十團一個營、一二二師三六六團一個營,是進剿的主力部隊。注:見《中共陽春地方史》214頁2000年版</p><p class="ql-block">參戰(zhàn)部隊四野41軍122師366團,與碑文基本一致。</p> <p class="ql-block">其次,遼沈戰(zhàn)役的起始時間是:1948年9月12日至1948年11月2日;淮海戰(zhàn)役的起始時間是: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碑文說,韓望生烈士參加了三大戰(zhàn)役,但是這三個戰(zhàn)役的時間有交叉,作為南下到了廣東的一個野戰(zhàn)軍連長,不可能同時參加這三個戰(zhàn)役。</p> <p class="ql-block">再次,在查找及各種閱讀粵中及華南的黨史及地方史中,都有提及解放初期有大量的年輕游擊隊員及青年參軍,補充到四野各部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此我的猜測是:抗美援朝老同志、離休干部梁博文當年剛好補充到122師366團某連,連里的老戰(zhàn)士知道他是從陽春來的,就與他講述了連隊曾經(jīng)在陽春剿匪并犧牲了一個連長的故事。梁博文前輩就一直記在心里,直到2019年重修烈士墓時,當?shù)卣鸵运氖稣f作為為烈士事跡。</p> <p class="ql-block">在陽春當?shù)芈涞厣乃囊白拥埽菁理n望生烈士。</p> <p class="ql-block">向韓望生烈士三鞠躬后,繞著烈士墓一周敬獻鮮花。</p> <p class="ql-block">華南敵后7個戰(zhàn)略區(qū)之一的部分粵中縱隊后代(廣州及陽春),向韓望生烈士敬獻鮮花。</p> <p class="ql-block">當天參加拜祭儀式的四野子弟與粵中縱隊后代合影。</p> <p class="ql-block">這5年多時間我一直尋找線索,找部隊有關退伍軍人、退休干部了解情況,也尋思著去遼寧找一下。前幾天通過朋友意外知道,山東桓臺縣韓克儉烈士家人也一直在尋找烈士墓所在地。根據(jù)家屬提供的資料,除了名字不對,同是姓韓、犧牲的時間、部隊的番號、犧牲的地點都基本一致,我認為烈士墓的烈士生平不準確,很有可能會影響烈士后人確認的依據(jù)。</p> <p class="ql-block">1950年3月17日,韓克儉烈士寫給家里親人的信件。</p> <p class="ql-block">韓克儉烈士侄子摘錄烈士的生平及所在部隊。</p> <p class="ql-block">韓克儉烈士家人提供。</p><p class="ql-block">韓克儉,男,烈士</p><p class="ql-block">淄博市桓臺縣田莊鎮(zhèn)東埠村人。</p><p class="ql-block">1918年8月出生,</p><p class="ql-block">中共黨員.</p><p class="ql-block">他學生時期接受了先進教育,立志報國,早期參加抗日地下工作。</p><p class="ql-block">大約1934年16歲時因不滿意家里給他訂的親 ,就去了遼寧大連投奔他的叔叔或大爺,在那里參軍。</p><p class="ql-block">1945年9月參加革命。</p><p class="ql-block">四野四十一軍一二二師三六六團三營連長。</p><p class="ql-block">1950年5月,在廣東省陽春縣剿匪戰(zhàn)斗中犧牲,安葬在陽春市西山特區(qū)。</p><p class="ql-block">韓家滿門忠烈,是個革命家庭,韓烈士哥哥因受他的影響,也參加了革命,送雞毛信等地下工作,后來在區(qū)政府武裝部工作。</p><p class="ql-block">據(jù)家人說,有一年,敵人找到他家,讓他的另一弟弟說出哥哥的去處,母親也被吊起來打,都不說,敵人就殺害了家里的這個弟弟。</p><p class="ql-block">1950年3月17日,家里曾收到韓克儉烈士最后一封家書,再后來家里收到了烈士犧牲的消息。烈士哥哥一直保存著這封家書,曾多次寫信 向上級反映,幫助尋找烈士的安葬地。直到臨去世,還念念不忘這位烈士弟弟,囑咐孫子孫女們,繼續(xù)尋找烈士安葬地。</p> <p class="ql-block">據(jù)韓克儉烈士侄孫女說,兩地信息除了名字外,其余信息如部隊番號犧牲地點等高度吻合,家屬很認同。作為出外參加革命的參軍人員,為了不連累家人,是不是還有別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各位看官,你們的看法如何?請在評論區(qū)留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