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898年,隨著中東鐵路的修建,哈爾濱開始大規(guī)模建設,中央大街所在區(qū)域成為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商業(yè)中心,最初被稱為“中國大街”,主要服務于鐵路建設者和當?shù)鼐用瘛?lt;/p> <p class="ql-block"> 20世紀初,哈爾濱開埠通商,大量外國僑民涌入,中央大街逐漸繁榮。街道進行了改造,鋪上了面包石,兩側開始出現(xiàn)眾多歐式、仿歐式建筑,匯集了各國的商人和企業(yè),形成了集商業(yè)、文化、娛樂為一體的繁華街區(qū),成為哈爾濱的商業(yè)中心和對外交流的窗口。</p> <p class="ql-block"> 踏入中央大街,腳下是由87萬多塊面包石鋪就的道路,每一塊石頭都仿佛在訴說著過去的故事。這些面包石,歷經(jīng)了歲月的磨礪,承載著無數(shù)行人的足跡,見證了哈爾濱從一個邊陲小鎮(zhèn)發(fā)展成為國際化大都市的滄桑巨變。</p> <p class="ql-block"> 街道兩旁,林立著大量的風格迥異的建筑,文藝復興、巴洛克、折衷主義、新藝術運動等風格在這里交相輝映,宛如一座露天的建筑藝術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 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中央大街換上了另一副迷人的妝容。燈光映照在古老的建筑上,勾勒出它們優(yōu)美的輪廓,營造出一種浪漫而典雅的氛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