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年清明,相約回老家掃墓祭祖,見到了遠在東北、多年不見、已是86歲高齡的叔叔和耳順之年的堂弟。把酒言談間,我對堂弟有了更多的了解,不論是他的身體力行,還是他的隨筆,都讓我看到了他對父母的孝敬恭謹。此時此刻,我與堂弟在孝道上產(chǎn)生了共鳴。</p> <p class="ql-block"> 前些年,曾在朋友圈看到一位年輕人的微信,他請朋友們欣賞歌曲“你是我的唯一”,因為,這一天是他兒子的生日。他的微信頭像是兒子的照片,小家伙很是可愛。我一邊聽著歌曲,一邊細細品味著歌詞的內(nèi)涵和微信的寓意,一邊感嘆著,在父母的眼里,孩子是何其重要。</p> <p class="ql-block"> 其實又何止是初為人父人母的年輕人,我朋友的母親92歲那年,某天因輕度血栓住院,我們一起辦完住院手續(xù)已是下午1:30,想留下老人的二兒子陪床,其他人出去吃飯并給老人和她二兒子送飯回來。可老人卻堅持讓二兒子也一同出去吃飯,在她心里,兒子好好吃飯更重要。因為無論年齡多大,在父母眼里,孩子永遠是孩子。</p> <p class="ql-block"> 我母親八十歲以后,還時常講故事似的說起我大哥照百日照的事情。大哥出生在1961年農(nóng)歷3月,百日照是在農(nóng)歷6月中旬,天氣已經(jīng)很熱。母親說:她和我父親怕抱著熱,交替著用蒲扇托著我大哥,去照相館照相。在老家時,那張照片一直放在鏡框里,后來搬到城里,那張照片被珍藏在像冊里。</p> <p class="ql-block"> 其實無論是初為人父人母的年輕父母,還是兩鬢斑白的年高父母,總是把孩子看成是生命里最重要的人,甚至于像歌詞里唱的,“你是我的唯一“。但當你長大成人,父母慢慢老去時,父母又是你心目中的第幾呢?</p> <p class="ql-block"> 清代被譽為“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曾出任山東濰縣的知縣,深受百姓愛戴。相傳鄭板橋離開濰縣時,百姓傾城而出為他送行,有人向他求字,他在紙上寫下了“敬老如敬子”五個大字,很是耐人尋味。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百善孝為先。</p> <p class="ql-block"> 我父母,作為父母,很愛我們;作為兒子兒媳、女兒女婿,很孝順。從農(nóng)村老家到城里,爺爺始終和我們生活在一起,直到93歲離世。父母對爺爺?shù)男⒕?,幾十年如一日,我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父母用身教,讓我們學(xué)習(xí)了孝道,懂得了做人的道理。當我們結(jié)婚成家之后,也效仿父母,做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p> <p class="ql-block"> 人的一生,只有孩提時代與老年歲月需要別人的呵護。畢淑敏說過:“我相信每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愿?!痹肝覀兠總€人都能身體力行鄭板橋所提的“敬老如敬子”,把養(yǎng)老、敬老、尊老、愛老的美德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