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話說火柴</p><p class="ql-block">海露曦,</p><p class="ql-block">2024-11-05</p><p class="ql-block">提及火柴,如今已鮮有人問津,唯有在一些莊重的生活儀式上,方能覓其蹤影。回溯至國家建設的初始階段,火柴作為生活必需品,曾一度需憑票供應,每一盒火柴都承載著人們的珍惜之情。那時,全省僅兩家火柴廠肩負著生產(chǎn)重任,其中之一便坐落于我的故鄉(xiāng),且與我家相距甚近。我的老姨還是火柴廠的工人。盡管如此,那時火柴的質(zhì)量卻不敢恭維,常有劃破磷面仍難點燃的情況發(fā)生。即便如此,家家戶戶生火做飯,依舊離不開這小小的火柴。那時,許多家庭的炕頭上,總會擺放著一張炕桌,桌上置有一只唐瓷缸子,內(nèi)盛漿糊與刷子,旁側(cè)則放著石蠟制成的糊火柴盒模具,以及一些已經(jīng)糊好的火柴盒。這些微薄的收入,成為家庭經(jīng)濟的重要補充。大人們關注的是產(chǎn)品的質(zhì)量,而孩子們的心思,則更多地放在如何尋找樂趣之上。那時夜晚停電屢見不鮮,蠟燭亦屬稀缺之物。于是,孩子們發(fā)現(xiàn)了火柴廠的原料——紅色石蠟,可以用來制作簡易的蠟燭。他們將石蠟融化于熱水中,中間嵌入棉線,制成外表凹凸、布滿指紋的蠟燭。更有甚者,將生產(chǎn)火柴頭的火藥塊夾在彈弓中,用磷面擦燃后射向空中,宛如信號彈般照亮夜空。男孩子們手中,幾乎人手一把由自行車鏈條與鐵絲制成的火柴頭擊發(fā)槍。隨著改革開放的到來,火柴廠因產(chǎn)品質(zhì)量問題及經(jīng)營不善,加之廉價打火機的普及,最終走向了破產(chǎn)的命運?;鸩襁@一曾經(jīng)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逐漸淡出我們的視野,直至被遺忘。然而,正是這種遺棄,推動了人類的進步與發(fā)展。你是否曾使用過火柴呢?你是否聽說過安徒生筆下那位賣火柴的小女孩呢?</p> <p class="ql-block">十.一國慶假日之旅</p><p class="ql-block">海露曦,</p><p class="ql-block">2024-10-06</p><p class="ql-block">早在九月初,大孫子就在手機上的12306尋找著十一的旅行目的地,這孩子要求的條件挺苛刻,一定要綠皮車,乘車距離一定要長,于是在網(wǎng)上查看東西南北的火車票,可查來查去,大部分車票都已銷售一空,有時候都懷疑鐵路方面怎么了???好在黃天不負有心人,終于發(fā)現(xiàn),有去齊齊哈爾的車票。這次旅游行程就是哪能買到票就奔向哪里,這次出行,有點少許的“大聰明”我們沒有經(jīng)歷那么多的人山人海,交通擁堵,這幾天天氣也給力,藍天白云,陽光普照。我們遊覽了中國扎龍濕地自然保護區(qū),近距離觀賞了丹頂鶴。到了大慶油田參觀了鐵人王進喜紀念館,大慶博物館等。返回途中,在沈陽奔向本溪,在本溪參觀了自然奇觀——本溪水洞。品嘗了齊齊哈爾的烤肉,黑龍江的鐵鍋燉等特色美食。不虛此行的是孩子、大人都歡聲笑語,尋找到各自的快樂,這比什么都重要。</p> <p class="ql-block">成人禮</p><p class="ql-block">2024-07-28</p><p class="ql-block">古成人禮,也稱為冠禮和笄禮,是漢族傳統(tǒng)文化中重要的儀式,標志著個體從童年到成年的轉(zhuǎn)變。以下是冠禮和笄禮的意義:?</p><p class="ql-block">冠禮。是男子的成人禮,通常在二十歲舉行,標志著男子正式成人,具備承擔社會責任和義務的能力。在冠禮中,男子通過穿戴特定的服飾和接受長輩的祝福,正式成為社會的一員,承擔起家庭和社會的責任。?</p><p class="ql-block">笄禮。是女子的成人禮,一般在十五歲舉行,象征著女子成年后可以嫁人。笄禮強調(diào)女性的成熟和責任感,通過梳發(fā)髻、插發(fā)笄等儀式,提醒女子要承擔起家庭和社會的角色。?</p><p class="ql-block">這些儀式不僅是對個體成長的認可,也是對社會秩序和文化傳承的重要貢獻。它們強調(diào)了成人世界的規(guī)則與義務,對維持社會秩序有著獨特而重要的文化意義。冠禮和笄禮的復興與重建,有助于增強文化自信,點燃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情。?</p><p class="ql-block"> 參觀興城古文廟舉行的成人禮活動,不僅讓我的思緒回到了過去。少年時期,只是學習馬列和毛著,由于反帝國主義,反資本主義,反封建主義對歷史的無知盡乎蒙昧狀態(tài),但孔圣人的一句精髓“克己復禮!”仍然銘記在心。愿中華傳統(tǒng),一代代根植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消失</p><p class="ql-block">海露曦,</p><p class="ql-block">2022-10-17</p><p class="ql-block">人類從現(xiàn)今的認知程度,人,出生入死只是個瞬間的過客。等到你60歲以后,會有身邊越來越多的人,逝去了。何況物乎,那些具有時代感的物乎!時代特色的東西,只能是腦海里的記憶,后人沒見而又不知的記憶。</p> <p class="ql-block">海露曦,</p><p class="ql-block">成長</p><p class="ql-block">2022-07-21</p><p class="ql-block">退休“看娃”,成為中國現(xiàn)代家庭普遍現(xiàn)象。血脈傳承幾千年,古老的民族意識形態(tài),形成了今天爺爺、奶奶、姥爺、姥姥看護孩子大軍。家家如此,每天伴著孩子成長,樂在其中。</p><p class="ql-block">時光如梭,一天一天很快。九月份大孫子該結(jié)束幼兒園的生活升入小學階段了。</p><p class="ql-block">“3歲看到老。”是句老話,其實現(xiàn)在的孩子不用成長到三歲來看一人的軌跡。就說我孫女,一歲半時,她就能使用筷子,并且持筷子的動作很是到位,手指捏著筷子的遠端,夾起豆豆之類的食品,穩(wěn)妥的放入口中,把我和她奶奶看呆了。雖然不識文斷字,可執(zhí)筆姿勢很準確。說出去玩,自己穿戴衣褲、鞋襪。大小便都知道上側(cè)所很少用尿不濕了……??傊岳砟芰軓姷囊粋€小孩兒。</p><p class="ql-block">在今后很多的時間里,投入到“看娃”的熱忱當中去,也是每個有孩家庭繞不開的“長征”。陪伴之中父母、長輩的一言一行,就是對孩子最好的老師。來自家庭的潛移默化的教育,甚至影響到他們的一生。</p><p class="ql-block">疫情反復襲來,活動空間嚴格受限,有些虐心。只有自己找樂?。?!來排解心理帶來的不快。家長絞盡腦汁,想法兒帶孩子,聽說孩子是宅家107天了。疫情鬧騰三年多,就誕生了許多教育家、哲學家、詩人、名廚師、幼師、運動員、工匠等等……,三教九流的魁首。不能不說疫情除讓地球得到暫時的喘息外,還讓人類在思想上得到了洗禮[呲牙]</p> <p class="ql-block">我看《人世間》</p><p class="ql-block">海露曦,</p><p class="ql-block">2022-03-24</p><p class="ql-block">觀影感悟大家談</p><p class="ql-block">最近看《人世間》看上癮了,我已有很久沒有追劇了。一個是年齡到了這時沒了“心花”,或“心花”很少了,所以就關了許多“念想”,另外就是近幾年電視文化產(chǎn)品打動人心的大劇很少,制作粗糙,情節(jié)幼稚到騙騙小孩還行,所以沒興趣看。</p><p class="ql-block">?《人世間》的確是近幾年來為數(shù)不多的,好的大劇。我曾家居北方林區(qū),小時候的生活環(huán)境與劇中展現(xiàn)的一樣。真是太熟悉了,親切感暴澎。也佩服導演,這樣的生活場景現(xiàn)在以是鳳毛麟角難以尋找了,由于近幾年來棚戶區(qū)改造,我想那些老街老巷老房都要消失沒了。不愧是大作家,筆觸細膩,刻畫人物入骨。給我們再現(xiàn)了在以階級斗爭為鋼,實行無產(chǎn)階級專政的年代下,社會各階層的人際關系里,把嫉惡揚善做為主題,謳歌人們心中光明、閃耀的東西。演員都很賣力氣,把劇中的人物演繹的真切、感人。人世間,人間冷暖,幾十年的改革變遷,只感到活在世間的不易,不論官員、財閥、普通百姓,不易!都不易!</p> <p class="ql-block">二胎時代</p><p class="ql-block">2021-01-21</p><p class="ql-block">做為共和國計劃生育而產(chǎn)生的一代人“獨生子女”他們許多人也進入當上了父母的階段,多數(shù)家庭也都添丁進口了。又趕上二胎政策的放開,應該說,“獨生子女”在家時都嬌生慣養(yǎng)的。在父母眼里還是個長不大的孩子,在養(yǎng)育孩子方面,都是過來人爺爺、奶奶、姥爺、姥姥們唱主導地位。微信的朋友圈里,爺爺、奶奶、姥爺、姥姥、爸爸、媽媽們都在談論著育兒真經(jīng),充滿了孩子生活的畫面和視頻。年輕的父母注重書本上的育兒知識,年老的父母憑自豪的經(jīng)驗和感覺。有時也會有意見不統(tǒng)一的時候,如,小兒應該禁鹽的攝入。家長不能強迫把便便。要在乳牙長出能正常咀嚼、吃食物后,即時忌除奶瓶、奶嘴,用杯子喝水,已免發(fā)生“奶嘴齲齒”。成人不能口對口甫喂嬰兒等等。我想出發(fā)點是好的,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目標。經(jīng)驗與知識二者相融合為好。畢竟寬容、理解、快樂、和睦的家庭氛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p><p class="ql-block">現(xiàn)今侍弄個孩子不簡單也不容易,雖然“尿不濕”代替了“尿戒子”,“配方奶粉”使得“吵夜郎”減少,后天的預防接種使人的疾病減少,壽命延長。但仍要付出精力、體力、錢財。從“月嫂”、“早教”,到“嬰兒用品專賣”和“校外特長班”。不但要自覺、自愿,還要全“身”、“心”投入到育兒的其中去。就這樣還擔驚受怕,怕吃的少,怕穿的少,怕磕嘍,怕碰嘍,怕比人家的孩子差,怕輸在起跑線上…。人類成長歷程,就是在擔憂中生存的過程。有專家研究發(fā)現(xiàn),人類可能不是地球的原始生物,因他的嬰兒期太長,一年半的時間,這一時間段需要成人每時每刻的呵護,嬰幼兒做為獨立的個體生存不了。</p> <p class="ql-block">島</p><p class="ql-block">2021-01-17</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覺華島,又稱菊花島,當?shù)厝擞址Q大海山,是渤海灣第一大島嶼。海島距興城船運碼頭6.8海里,近幾年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先后被評為國家aaaa級景區(qū),2015年被評為全國十大美麗海島之一。</p><p class="ql-block">多年來,我去覺華島兩次,印象粗淺,寫它沒有底氣。第一次,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最深的印象就是,島上房屋建材就地取材,多為石頭所砌,特別是用各色河卵石砌筑的房舍、院墻,很具藝術特色。島里民風淳樸、簡約、悠閑,居民半漁業(yè)半農(nóng)耕。明月海上升,桅桿搖漁火,確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之感。</p><p class="ql-block">第二次,是近幾年的事,我乘坐很豪華的游船去的島上。島上變化很大,新建了許多景觀、設施,有了一些人工雕飾的美??吹綗洘浫寥痢⒔j繹不絕上島觀光的游客,我祝愿覺華島的菊花仍還年年盛開,祝愿這塊精神圣地仍還是我們歡樂的“桃花源”。</p> <p class="ql-block">在北方的冬日里</p><p class="ql-block">2020-11-19</p><p class="ql-block">在一年中,我更眷念冬季,特別是故鄉(xiāng)的冬天。雖然離開那里多年,可極寒的北方仍然讓我夢魂牽繞,我愛你,塞北的雪!記得小時候,我們哪旮瘩可冷呢,那時也不像現(xiàn)在,沒有個天氣預報什么的,冬天經(jīng)常下著冒煙雪,真是滴水成冰,家里孩子多,身上生了虱子、jizi,拿不過來,就洗了晾曬出去,一會兒功夫洗過的衣服就變成僵硬的硬板了,藏在衣服縫隙的虱子、幾子也隨之都凍死了。每到冬季為了屋子保暖,都要把北面的窗戶用鋸末屑封閉,直到來年春上五月才能打開,南面的窗戶晚上還要撩下用棉被做的窗簾。記得我家飼養(yǎng)的雞,雖然在磚砌的有二層格的雞架里,仍然凍掉了爪子。還有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鄰居家大叔,喝醉了酒,誤將廁所當成了家,脫鞋上炕,第二天被人發(fā)現(xiàn),送到醫(yī)院,后來雙腳發(fā)黑,截肢了。由于地處林區(qū),不愁燒的,那時家家都有高過房脊的木材垛,用于存放燒火柴的木板棚子,每天晚上都要用大洗衣盆,盛上滿滿的兩盆鋸末屑,再用長柄的掏耙將鋸末通過灶坑均勻地鋪到炕洞的深處。灶坑口架上引火柴,用一截10寸長的“松樹明子”引燃,鋸末子在炕洞里慢慢延燒,人睡在炕上一宿都是熱的。除火炕之外還有火墻,有了這些“取暖設備”屋子溫暖的很,有時可見飛來飛去的蒼蠅。雖然冬季的嚴寒給生活帶來一些不便,但卻給那里的孩子們提供了冰雪樂園。冬天里的孩子都會在冰天雪地中玩的汗流浹背,頭上直冒熱氣,晚上披星戴月,家長不罵幾句都不回家。支爬犁、滑腳滑、打冰嘎,掏雪洞,出溜滑……。我想那時的孩子童年是歡樂的,我想也是人的童年本真的樣子,不怕笑話,我想回到童年。</p><p class="ql-block"> 后記,我講的這些,恐怕現(xiàn)代的人認為是個故事,只是個通過文字敘述的想象,并且有陌生和費解的地方,也包括現(xiàn)在生活在故鄉(xiāng)的孩子。而對于我是個生活的記憶,深深的記憶。</p><p class="ql-block"> 2020.11.25于興城</p> <p class="ql-block">上海游記</p><p class="ql-block">海露曦,</p><p class="ql-block">2020-08-30</p><p class="ql-block">說到上海,不但中國人耳熟能詳,在當今“地球村”的時代里,也是名聲遠揚,世界大都市排名,我想也是榜上有名。</p><p class="ql-block">我第一次去上海是上個世紀1986年,正是改革開放之初,單位公出,也是我第二次座綠皮火車長途20多個小時的旅行,好在是臥鋪,一路挺享受(現(xiàn)在有高鐵從我家鄉(xiāng)到上海才8個小時左右)。我是12月份去的,咱北方已是冬季 。上海這個季節(jié)也多陰雨,濕、冷的感覺都透骨,弄的你老想上廁所。好在走之前準備工作做的好,對換了全國糧票,從鐵道部開的介紹信,拿著介紹信住在南京路旁,北京路,一個軍隊招待所,當時感到住宿條件太好了,離南京路 外灘都很近,可上海的天氣不給力,在上海呆了7天,每天都下著蒙蒙細雨,室內(nèi)又無取暖設備,感到很冷很冷。覺得上海人的人情也很冷,和我一起出差的同事領我走了一家親戚 ,看大老遠來的客人,那位先生只帶我們在弄堂里吃了一碗撒有白糖的面條。沒有任何菜。改革開放初期的上海,在舊中國的余孽的復燃下,新拜金主義盛行,什么樣的社會環(huán)境造就什么樣的人。并且有傳染性,在這里生活過的人,或多或少沾染上了“上海習氣”。</p><p class="ql-block">7天都在下雨,,出行不便,這次上海之行也沒有好好逛逛,就連蘇、杭二洲都沒有去。在沒有去過上海之前,覺得日常生活用品都出自大上海,牙膏、鞋、帽、服裝,縫紉機、自行車都是上海制造,很了不起!但給我印象極深的是,從幼小心靈植入的“三毛流浪記”那是什么地方,是買辦、資本家、富人的天堂,再后來看了《馬路天使》,《十字街頭》等電影更加深了我固執(zhí)的思想。所以說能在大上海生活的人,我打心底里佩服!你覺得呢???</p> <p class="ql-block">膠片時代</p><p class="ql-block">2019-09-24</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攝影愛好陪伴了我?guī)资?。在沒有發(fā)明攝影術之前,我覺得畫家很厲害!他能通過畫筆的描述,把歷史的瞬間活靈活現(xiàn)的展示給后人。使我們現(xiàn)代人能夠看到那個時代,那個社會的人和事,如《清明上河圖》,李后主的《夜宴圖》等等讓我們“穿越”了一把。自從有了照像術后,這一領域發(fā)展很快,在短短的一百五十年的今天,它已經(jīng)成為我們?nèi)粘I畈豢苫蛉钡某煞?,到處可見,用手機、相機拍照的人們。</p><p class="ql-block"> 說來我多年的攝影愛好源于我母親,在我小時候,每年都要去照像館照張像的。我們都高興的穿上新做的衣裳,還要走很長的一段路……,想當年好有儀式感的。那時,就對那個蒙著大黑布,三個腿腳有輪子,瞪著一只大眼睛的大箱子,充滿好奇,總是想知道它是怎么把人裝進“大箱子”里去的。這個“好奇”吸引著我,直至后來的數(shù)碼時代,我都保留那時代的情懷,“照像館”一直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 1980年,同事有臺“紅梅”牌120照像機讓我玩上了癮,在以后的歲月里,攝影就與我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在彩色膠片還沒有普及以前,我學會了許多暗房技術。膠片時代,攝影愛好陪伴了我?guī)资?。在沒有發(fā)明攝影術之前,我覺得畫家很厲害!他能通過畫筆的描述,把歷史的瞬間活靈活現(xiàn)的展示給后人。使我們現(xiàn)代人能夠看到那個時代,那個社會的人和事,如《清明上河圖》,李后主的《夜宴圖》等等讓我們“穿越”了一把。自從有了照像術后,這一領域發(fā)展很快,在短短的一百五十年的今天,它已經(jīng)成為我們?nèi)粘I畈豢苫蛉钡某煞?,到處可見,用手機、相機拍照的人們。</p><p class="ql-block"> 說來我多年的攝影愛好源于我母親,在我小時候,每年都要去照像館照張像的。我們都高興的穿上新做的衣裳,還要走很長的一段路……,想當年好有儀式感的。那時,就對那個蒙著大黑布,三個腿腳有輪子,瞪著一只大眼睛的大箱子,充滿好奇,總是想知道它是怎么把人裝進“大箱子”里去的。這個“好奇”吸引著我,直至后來的數(shù)碼時代,我都保留那時代的情懷,“照像館”一直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 1980年,同事有臺“紅梅”牌120照像機讓我玩上了癮,在以后的歲月里,攝影就與我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在彩色膠片還沒有普及以前,我學會了許多暗房技術。</p><p class="ql-block">自己動手沖洗黑白膠卷,印像、放大照片,有時都忘記了時間,癡迷到了廢寢忘食的程度。直到彩色照片興起的時代,機器替代了人工,便告別了暗房,可感覺這項愛好,消費支出增大,一個彩色膠卷就20多元,還要擴印成照片呢。那時每月幾十塊錢的工資,每當舉起相機時侯,真不舍得輕易按動快門呀。</p><p class="ql-block">1986年,為了配合一年一度的“興城海會”。興城文化局、興城文藝聯(lián)合會舉辦了攝影展。成立了攝影協(xié)會,從此,我們攝影人有了自己的家。文聯(lián)的張玉良主席,王曉平秘書長,都為我們協(xié)會的健康成長,付出了很多。組織大家去農(nóng)村、工廠,深入生活,去“采風”?,F(xiàn)今你在古城、海濱仍能看到張玉良老主席創(chuàng)作的身影。熱愛攝影很多年,相機也用了兩、叁部了,照片也拍了上萬張??砂炎约簹w類的話,我也就是個“不勤奮”的攝影師,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第一懶于思考,第二懶于行動,第三懶于學習,第四懶于進取。只是在自我的世界里,去欣賞自己拍過的照片。除了參加當?shù)氐囊?、二個攝影協(xié)會,除了參加當?shù)氐膸讉€影展,沒有過其它攝影跟風行跡。我只是個常拿著個相機,隨興而拍之人,所以照片雜七雜八 ,總是心思相機它能拍啥樣就啥樣,不入流。往遠了說,我有點象古時候的哲人——莊周的“順其自然,無為之道”??傊ㄟ^攝影,怡悅了心情,陶冶了情操,表達了我的情感。這個“愛好”給了我人生的快樂,足以!足以!足以!</p> <p class="ql-block">二胎時代</p><p class="ql-block">2021-01-21</p><p class="ql-block">做為共和國計劃生育而產(chǎn)生的一代人“獨生子女”他們許多人也進入當上了父母的階段,多數(shù)家庭也都添丁進口了。又趕上二胎政策的放開,應該說,“獨生子女”在家時都嬌生慣養(yǎng)的。在父母眼里還是個長不大的孩子,在養(yǎng)育孩子方面,都是過來人爺爺、奶奶、姥爺、姥姥們唱主導地位。微信的朋友圈里,爺爺、奶奶、姥爺、姥姥、爸爸、媽媽們都在談論著育兒真經(jīng),充滿了孩子生活的畫面和視頻。年輕的父母注重書本上的育兒知識,年老的父母憑自豪的經(jīng)驗和感覺。有時也會有意見不統(tǒng)一的時候,如,小兒應該禁鹽的攝入。家長不能強迫把便便。要在乳牙長出能正常咀嚼、吃食物后,即時忌除奶瓶、奶嘴,用杯子喝水,已免發(fā)生“奶嘴齲齒”。成人不能口對口甫喂嬰兒等等。我想出發(fā)點是好的,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目標。經(jīng)驗與知識二者相融合為好。畢竟寬容、理解、快樂、和睦的家庭氛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p><p class="ql-block">現(xiàn)今侍弄個孩子不簡單也不容易,雖然“尿不濕”代替了“尿戒子”,“配方奶粉”使得“吵夜郎”減少,后天的預防接種使人的疾病減少,壽命延長。但仍要付出精力、體力、錢財。從“月嫂”、“早教”,到“嬰兒用品專賣”和“校外特長班”。不但要自覺、自愿,還要全“身”、“心”投入到育兒的其中去。就這樣還擔驚受怕,怕吃的少,怕穿的少,怕磕嘍,怕碰嘍,怕比人家的孩子差,怕輸在起跑線上…。人類成長歷程,就是在擔憂中生存的過程。有專家研究發(fā)現(xiàn),人類可能不是地球的原始生物,因他的嬰兒期太長,一年半的時間,這一時間段需要成人每時每刻的呵護,嬰幼兒做為獨立的個體生存不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