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你去過很多的名山大川吧?烏素圖或許就是一個(gè)十分陌生的名字,當(dāng)然,你或許會想到正北方的內(nèi)蒙古草原。沒錯(cuò),烏素圖來源于蒙古語,意思就是“有水的地方”,象征著生命的源泉。就是這樣一條彎彎曲曲的溪澗,從深遂的大青山里緩緩地流淌出來,承載著歷史,潤澤著土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烏素圖村依山傍水,自然環(huán)境優(yōu)越,生長了大片的古杏林,平均樹齡都達(dá)到了200年,這里明朝建村,清朝大量種植杏樹,被稱為“紅杏遺村”。由于剛到清明,“杏塢番紅”的獨(dú)特景觀需要再等十來天,看來是個(gè)遺憾了。</p> <p class="ql-block"> “黎花風(fēng)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樹上的桃花已漸漸地蘇醒,似乎找到了一些感覺,不過很快就是“千樹萬樹梨花開”的那一番景象了。</p> <p class="ql-block"> 烏素圖村又分東村和西村,來這里西村又是必看之地,因?yàn)榫驮跒跛貓D西村大青山南麓的那爾蘇臺高地上座落著一座400年歷史的召廟—烏素圖召。</p> <p class="ql-block"> 在呼和浩特,有“七大召八小召,還有七十二個(gè)無名召”之說,也稱之為“召城”。烏素圖召距離城中心的大召僅十幾公里,它乃是是八小召之一了。烏素圖召建筑風(fēng)格獨(dú)特,融合了藏傳佛教的莊嚴(yán)和蒙族文化的豪放,有5座毗鄰的寺院組成,它承載著厚重的文化和歷史,一切都呈現(xiàn)在你的面前。</p> <p class="ql-block"> 這座流光溢彩的的寶塔,為后來信女布施所復(fù)建。原塔建于雍正年間,后被毀。</p> <p class="ql-block"> 烏素圖召是這里幾座寺廟的的統(tǒng)稱了,它包括慶緣寺、長壽寺,法禧寺、羅漢寺、廣壽寺(已毀),茶坊廟(已毀)、藥王廟(已毀),總占地1.2萬平米,相繼建于明清時(shí)期,中間不斷擴(kuò)建和修繕而逐步形成。</p> <p class="ql-block"> 慶緣寺位于中央,建于1606年(明萬歷年間),乾隆年間(1782年)維修,填建殿堂,是最大的主寺。</p> <p class="ql-block"> 廣壽寺建筑時(shí)間最早(1567年),文革期間被毀,實(shí)屬文明的破壞。</p> <p class="ql-block"> 羅漢寺建于清雍正年間(1725年),規(guī)模較小。</p> <p class="ql-block"> 長壽寺建于清康熙年間(1697年)。</p> <p class="ql-block"> 法禧寺建于清雍正年間(1725年),乾隆朝賜名“法禧寺”,其建筑別致,裝飾華麗,為富有特色的一座寺院。</p> <p class="ql-block"> 法禧寺院內(nèi)存有一棵樹齡300年的菩提樹,實(shí)屬驚艷。“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看不到它的花開,看到了佛的智慧與覺悟。</p> <p class="ql-block"> 寶塔筑風(fēng)骨,不知藏起多少歲月長篇。烏素圖召的北面,那爾蘇臺高地之上就是2000多年前的戰(zhàn)國時(shí)期趙長城烽燧遺堆,仿佛還在散發(fā)著夯土的潮氣。</p> <p class="ql-block"> 青瓦伴紅墻,飛檐翹如翼。徇著斷續(xù)的梵音走下石階,走進(jìn)溝底,這里就是一部待燃的春之曲。</p> <p class="ql-block"> 清明,春早已過半,烏素圖風(fēng)正起,光灑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