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歌聲中的一生】<div>【作者:王永清】</div><div>【時間:2025年4月4日】</div><div>【音樂:《歌聲與微笑》】</div> 人的一生離不開歌曲,不管你會不會唱歌,歌聲始終伴隨你的一生。到了晚年回顧起來,這歌聲真的是我們一生最離不開的精神食糧。細細想來,從童年到老年,你歡樂也罷,憂愁也罷,迷惘也罷,幸福也罷,都有一首歌會表達你的心緒。<br>我這76年的經(jīng)歷,用歌曲來概括,既覺得浪漫,又覺得實在。合著2025年春天的氣息,回憶歌詞,欣賞歌曲,讓我慢慢道來。<br> 我印象最深的事,還沒上小學的時候,村里一個小學生玩伴,唱過一首歌,讓我牢記在心?!半p輪雙鏵犁呀,真呀真靈巧呀,耕地耕的快呀,實現(xiàn)了機械化呀?!爆F(xiàn)在網(wǎng)上沒找到歌曲,但是找到了“雙輪雙鏵犁”的圖片。 1958年,我上了小學,小學時代有幾首歌曲牢記在心。如《共產(chǎn)兒童團歌》、《社會主義好》。那個年代沒有流行歌曲,學習唱歌得有老師教,到了音樂課,幾個男孩到學校辦公室抬風琴放到教室里,老師用風琴伴奏,一句一句教我們唱歌。 六十年代后期,家里安上了“有線廣播”,每天都能聽到新聞和唱歌,那時候的《每周一歌》,最受我們歡迎,可以在廣播里學習歌曲?!秾W習雷鋒好榜樣》、《我們走在大路上》就是在廣播里學的。(兩首歌) 1966年夏天,學校的廣播里傳來“毛主席語錄歌”,很振奮人心。我印象最深的是《造反有理》:“馬克思主義的道理千條萬緒,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造反有理。根據(jù)這個道理,于是就反抗,就斗爭,就干社會主義?!保ㄔ旆从欣恚? 1966年9月,串聯(lián)時住在大連海運學院,清早學校廣播里傳來一首激情澎湃的歌,歌曲的開頭是朗誦:偉大領袖毛主席對我們革命青年寄予無限希望,他說:(唱)“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保ǜ瑁? 那個時期,那個年代,我最喜歡的是《我們是毛主席的紅衛(wèi)兵》、《草原上的紅衛(wèi)兵見到了毛主席》。(歌) 學校停課時期,我回到農(nóng)村種地,生產(chǎn)隊抽調到公社學習忠字舞,伴舞歌曲是《敬祝毛主席萬壽無疆》,學了幾天后回隊里教社員們跳忠字舞。《敬祝毛主席萬壽無疆》的歌聲響徹村莊的上空,那是一個激情蕩漾的年代,是熱血沸騰的年代。 六十年代后期,憶苦思甜的社會主義教育活動普遍展開,《天上布滿星》,是典型的憶苦歌。有一天晚上,我和兩個小伙伴躺在從地里拉黃豆回場院的牛車上,眼望著天上的星星,異口同聲地唱起了:“天上布滿星,月牙亮晶晶,生產(chǎn)隊里開大會,訴苦把冤伸,萬惡的舊社會,窮人的血淚恨,千頭萬緒,千頭萬緒充滿了我的心,止不住的辛酸淚,掛在胸?!薄杪暠星?,唱的眼淚直流。唱著唱著,車走到了一面高一面低的地頭上,漸漸地側翻過去,我們?nèi)齻€人同時滾到溝里,好在沒有把我們壓在車下,站起來后,和車老板重新裝車,回到場院已經(jīng)快半夜了。這個事深深地記住了,這個歌也更加深入我心。(歌) 1967年初夏,我們用“手把鋤”給莊稼除草間苗。一位從外地來我們村的姑娘,輕聲唱出了“遠飛的大雁,請你快快飛,……。”柔柔的曲調,親切的歌詞,隨著輕風飄蕩在田野中,歌聲受到大家的夸贊,小姑娘自然興奮,又唱了一首《金瓶似的小山》:“金瓶似的小山,山上雖然沒有寺,美麗的風景已夠我留戀……”。<br>這兩首歌,歌詞親切感人,優(yōu)美的曲調,在我的心里,烙印極深。后來每當從電視、收音機里聽到這兩首歌時,我都自然地想起當年飄在田野里的歌聲。<br>《遠飛的大雁》是1964年秋天,由西藏業(yè)余文化代表團劉延、徐大猷共同創(chuàng)作。按當時規(guī)定,作品發(fā)表時,不能署作者名字,標注是“藏族民歌”。<br>新聞工作者朱丁,以詩歌的形式將《金瓶似的小山》發(fā)表在《青海日報》上,五十年代末,冰河先生用藏族民歌的旋律譜了曲,傳唱至今。<br>傳唱60年的經(jīng)典歌曲,現(xiàn)在網(wǎng)絡上可以搜索到多個版本,但是,都沒有我在“西大榆樹”第一次聽到的聲音受打動。那個優(yōu)美動人的歌聲,讓我第一次領略到了“天籟之音”的意境,感覺到興奮。聽到歌聲,忘記了農(nóng)活的勞累,給風吹日曬、汗流浹背、在農(nóng)田里艱苦勞動的我們增添了樂觀向上的力量。<br> 六十年代是全國學大寨的年代,毛主席樹立的大寨紅旗,為中國農(nóng)民指引方向?!秾W習大寨趕大寨》、《舉紅旗學大寨》、《敢叫日月?lián)Q新天》等歌曲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各地有大寨”節(jié)目里天天播誦。 七十年代初,邁步進入工人隊伍。當時的社會氣候也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一些有生活氣息的歌曲也不斷出現(xiàn)?!吨驹趯殟u創(chuàng)新業(yè)》、《全國學習解放軍》、《毛主席派人來》等一大批歌曲,在廠礦的高音喇叭里不斷播放。 粉碎“四人幫”以后,以《祝酒歌》為代表的心聲歌曲蓬勃涌現(xiàn),文藝的春天來到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以《春天的故事》為代表的的新時代歌曲,撲面而來,《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年輕的朋友來相會》、《二十年后再相會》激勵著年輕一代人,四十年后再聽當時的歌曲,更加熱血沸騰?!盀樽鎳?,為四化,流過多少汗,回首往事心中可無愧?!? 臺灣的流行歌曲進入大陸,當時叫“臺灣校園歌曲”?!巴馄诺呐旌场?、“鄉(xiāng)間的小路”,讓人們耳目一新。鄧麗君的歌曲解禁后,港臺歌曲風靡全國。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后,祖國大陸的流行音樂人,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流行歌曲,在大獎賽上被稱為“通俗唱法”。陳小奇、谷建芬、李海鷹等作曲家,創(chuàng)作了大量受歡迎的歌曲,這個時期是不缺精神食糧的年代。以廣州為中心的流行音樂創(chuàng)作,以深圳為背景的歌曲,深深地扎根在百姓的心中。一本《九州方圓》的磁帶,在當時大陸流行音樂中獨占鰲頭。那時候沒有版權意識,大型商店公開出售復錄的磁帶,而且還可以有選擇性地復錄哪首歌曲。 進入新世紀,歌壇上更是百花齊放,各種流派、各種唱法令人眼花繚亂。不客氣地說,這個時期我們老年人有一種被邊緣化、被時代淘汰的感覺。吐字不清、發(fā)音含混、嘟嘟囔囔,哼哼唧唧的唱法,我們是在難以接受,但是青年人喜歡,上哪說理去? 七十歲以后,我喜歡《深深地懷念》《浪漫夕陽》,因為它們代表了我們這一代人今天的心情,反映了我們一生的經(jīng)歷。 用一句時髦的話,“生命不息,歌聲不止”。<div>謝謝瀏覽!</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