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懷念父親母親

野源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懷念父親母親》</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一一野源</b></p><p class="ql-block"><b>又是一年清明時,春風化雨寄哀思。今年,是父親離開我們35周年、母親離開我們34周年的日子。清明思親,情意綿綿。我們無限懷念父親母親,爸爸媽媽那親切慈祥的面容時常浮現(xiàn)在腦海里。</b></p> <p class="ql-block"><b>我的父親是一位善良、正直、勤勞、樸實的普通農(nóng)民,一生靠勤勞的雙手,與母親一塊風雨同舟,患難與共,含辛茹苦養(yǎng)育了5個子女,奮斗了一生,勞累了一生,辛苦了一生。</b></p><p class="ql-block"><b>?宣統(tǒng)元年八月(公元1908年),父親出生在一個農(nóng)民家庭,有兄弟姊妹9個,父親排行第四。小時候念過幾天私熟,從小就學會了耕作農(nóng)活。和母親結婚后成家立業(yè),爺爺奶奶分給了一間草房。父母親沒有田地,靠佃種潘鑑藩和潘紹岳家的幾畝田地維持生活。除了耕種土地外,農(nóng)閑季節(jié),父親還利用趕場天做點小生意。去一百多里之外的縣城買一些鹽油之類的小商品回來,逢趕場天便挑到拔山、新立場上去賣,賺得一點力氣錢補助家里的生活開銷,養(yǎng)家糊口。父母親省吃儉用,經(jīng)多年積攢,后來又挨著住的草房建了一間有板樓的土石墻瓦房。</b></p><p class="ql-block"><b>解放前的舊社會,窮人沒有地位,并不是自己本分善良,辛勤勞作就能過上太平日子。我父母親在舊社會吃盡了苦頭,受盡了磨難。父親多次被拉壯丁,四十年代后期,國民黨為了打內(nèi)戰(zhàn),窮人不愿去為他賣命,就采取強制手段“拉壯丁”。父親第一次被拉壯丁送到萬縣關在一間房屋里,趁看守不在就逃了出來,后被抓回去,被國民黨兵打得遍體鱗傷昏死過去,然后被丟到野外。父親蘇醒過來后爬到一戶人家,忍痛喝下“童便”(兒童尿液),這戶好心人家,給父親療傷救治,半個月后,父親的身體稍恢復才慢慢回到了家。父親被拉走后,母親在家望眼欲穿,把兩個年幼的哥哥送到外婆家,天天提心吊膽的盼望著父親回來。父親回家后養(yǎng)了幾個月傷身體才好了。第二次又來拉壯丁,被送到保長李傳直家中,母親給父親送飯去,對保長李傳直說,讓父親去洗洗,借故從李傳直家跑脫了。第三次,又來家里拉父親去當壯丁,父親堅決不去,誓死不從,當著拉壯丁的人,父親讓母親用菜刀將自己右手食指的第二關節(jié)活生生地宰掉,十指連心啊!鉆心的痛。當時父親痛得在地上打滾,母親含淚趕快用水煙包住父親右手食指的傷口,抱著父親痛哭??吹竭@種情景,拉壯丁的人才斷了拉父親當壯丁的念頭。這是多么慘烈悲痛的一幕呀!小時候父親經(jīng)常給我們講起這段辛酸的、痛切心菲的血淚往事。</b></p> <p class="ql-block"><b>△(這就是父親在舊社會被逼宰下手指示意圖)</b></p> <p class="ql-block"><b>1949年12月,家鄉(xiāng)解放了,窮人不再受欺負了,不再擔驚受怕了。人民政府給我家分得了田地,父母親勤耕苦作,過上了安穩(wěn)的太平日子。父母親勤勞持家,省吃儉用,送子女們上學讀書。我們兄妹五人,只有大哥在解放前僅上小學讀書,其他四人都讀了中學或大學。為了給子女們積攢學費、生活費,父母親起早探黑,不辭辛勞種植瓜果蔬菜,生豆芽去賣。我小時候看到,父母親每年都在自家的一大塊地上栽種黃瓜、南瓜、蘿卜等蔬萊,在家里還生了幾大缸黃豆芽,綠豆芽,早上天不亮,就背著菜送到下灣中學(新立中學),給兩個哥哥上學讀書籌書籍費和生活費。不論自己多么辛苦,也要送子女上學讀書。</b></p><p class="ql-block"><b>解放后,父母親積極參加互助組、合作社,積極上交公糧、賣余糧,支持黨和政府的各項工作,支援國家建設。60年代初期縣里組織修建黃欽水庫,涉及后鄉(xiāng)新立、拔山、馬灌三個片區(qū),層層落實修建任務,大隊生產(chǎn)隊把土方分到一家一戶,50多歲的父親身體又不好,一個人帶上被褥背著糧食和鋤頭扁挑等工具,去到幾十里外的水庫工地上,不辭辛勞完成了分給我們家的土石方任務。父母親一生為人忠厚,心地善良,勤勞樸實,讓我們耳濡目染,使我們從小深受教育。</b></p><p class="ql-block"><b>常說好人有好報,但我們家卻是多災多難。解放后剛過了幾年好日子,天有不測風云,農(nóng)歷1958年8月14日中午,我們在生產(chǎn)隊的大食堂剛吃完午飯,災難從天而降。因別人的過失,一場大火把我們家的房屋燒成了灰燼,家具及僅有的一點糧食都被燒光了,只搶救出了少量被褥衣物和一張小方桌及幾根長板凳。年僅9歲的我親眼看著熊熊大火吞噬了我家的房屋,害怕極了。大火燃燒了整整一個下午,父母親一生的心血瞬間化為瓦爍炭灰,母親哭干了眼淚,父親欲哭無淚,傷心致極。沒有了房屋,只有借住在生產(chǎn)隊別人家的房屋中遮風避雨,一家四口晚上就睡在兩條木櫈搭起的一鋪竹簾的床上(涼鋪),當時兩個哥哥都在縣城的學校讀書【1】。一個月后,在鄰居們的幫助下,父母親把原大伯家無人居住的房子整修后,搬回了“家”。后來逐漸添置了床鋪等家具,又將兩間土墻草房蓋換成了瓦房蓋。堅強的父母親歷經(jīng)磨難,卻從不向厄運低頭。</b></p><p class="ql-block"><b>在1959年至1961年間的三年自然災害困難時期,父母親又遭遇了失去一個兒子的打擊。我上邊的一個哥哥張義剛,在忠縣二中(現(xiàn)忠縣中學)高61級讀書,因病于1960年下期休學回家。家里無錢治病,但他仍抱病去新立鄉(xiāng)雙柏村小學當代課老師,在貧病交加中倒在了講臺上,失去了年輕的生命。父母親看著抬回家已失去生命的兒子,叫兒無應,眼含淚花心在滴血,年幼的我和妹妹看著去世的哥哥發(fā)呆。堅強的父母親處理完義剛兒的喪事后,雖然家境十分困難,仍要送我和妹妹讀書,在逆境中把我們養(yǎng)育成人。</b></p> <p class="ql-block"><b>我母親于宣統(tǒng)元年(1908年)臘月,出生在世代的農(nóng)民家庭,是一位特別善良賢惠的女性。出嫁前在家里是大姐,下邊有7個弟妹,從小就養(yǎng)成了善良、樸實、勤勞的品德。和父親結婚成家后,任勞任怨,吃苦耐勞,養(yǎng)育子女,操持好一個窮人的家。不論是在解放前的舊社會,還是在1959年至1961年三年自然災害困難時期,都能勤儉持家,度過難關。母親心慈善良,叔伯家的孩子都給母親喊媽,三伯家的一個哥哥從小失去母親,我母親把他當親兒子一樣照顧。母親思想很開朗,經(jīng)受了舊社會的苦難,對新社會、對共產(chǎn)黨毛主席特別感恩。1968年3月,我報名參軍體檢政審合格后,部隊首長來家訪,當時父母親都是60歲了。母親對部隊首長說,“兒子參軍保衛(wèi)祖國是光榮的喜事,我們家支持他去當兵。”部隊首長聽了我母親這一番話后,非常滿意和感動。</b></p><p class="ql-block"><b>母親的身體很不好,在解放前,由于家里缺少勞力,在生孩子的月子里沒有得到應有的休養(yǎng),就下地干活,挑水做飯,這種重體力勞動活使母親得了“暗疾病”,一直折磨著她的身體。</b></p> <p class="ql-block"><b>60年代初天大旱,生活十分困難,父母親都得了水腫病,70年代父親又生了兩場病,身體就更差了,但仍堅持勞動爭工分養(yǎng)活自己。由于年老體弱不能和那些壯勞力一樣干活,就給生產(chǎn)隊養(yǎng)一頭耕田的水牛,一年四季不論冬夏春秋、晴天雨天,都上坡割草喂牛。農(nóng)耕時節(jié),每天上午下午都要上坡割滿滿一大背簍青草給牛吃,多年后腰背都壓彎駝了。為了給牛儲備冬天的料草,每到夏季水稻收割完后,生產(chǎn)隊里就要分給幾百個鮮稻草,父親每天頂著烈日翻曬稻草,待鮮濕的稻草曬干后,再把幾百個干稻草背回家,在院子旁邊的一棵柏樹上圍繞樹干一層層壘成草垛,父母親當天要干到深夜直到把稻草收拾完才回家吃晚飯休息,我讀中學時在暑假期間也會幫助爸爸媽媽一塊干。70年代末80年代初農(nóng)村田地分到戶后,父母親仍然下地干活,維持基本的生活。農(nóng)忙時,就拿錢請人幫助春種秋收。八十年代末期父母親已80多歲,年老體弱多病,堅持在家養(yǎng)老。</b></p><p class="ql-block"><b>最遺憾的是父母親臨終時我沒在他們身旁。父親1990年8月去世時,我在萬縣開會。母親1991年8月去世時,我在重慶二黨?!?】培訓學習。忠孝難兩全,讓我終身遺憾!</b></p><p class="ql-block"><b>“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备改赣H辛勞一生,受苦受累一生。苦日子過完了,他們都老了。好日子開始了,他們卻走了。父母親生養(yǎng)了我們,含辛茹苦把我們養(yǎng)育成人,卻沒有享受到幸福生活,當兒子的非常愧疚??!</b></p><p class="ql-block"><b>我們永遠懷念父母親,銘記父母親的養(yǎng)育之恩。愿父母親在天堂一切安好!</b></p><p class="ql-block"><b>保佑子子孫孫平安吉祥!</b></p> <p class="ql-block">注:【1】當時,兩個哥哥都在縣城的學校讀書,家中只有父母親與我和妹妺四人。大哥在50年代初就已立家。【2】重慶二黨校,為直轄前的四川省委第二黨校,現(xiàn)為重慶市委黨校。</p> <p class="ql-block">△這是1968年3月我參軍時全家合影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