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這一次的旅途,我走進了位于詔安縣霞葛鎮(zhèn)南陂厚安村的文圃學堂。這所始建于清朝光緒元年(1875年)的古老書院,承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傳承,是一次令人難忘的文化探索。</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文圃學堂占地面積約370平方米,建筑群坐西向東,布局合理且富有傳統(tǒng)特色。門樓、下廳、兩廊帶天井、大廳及兩側(cè)廂房等建筑結(jié)構(gòu),處處展現(xiàn)著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精妙與美感。這里不僅是一所傳授知識的傳統(tǒng)鄉(xiāng)村書院,更是在閩粵邊界革命斗爭時期的一個秘密據(jù)點和宣傳陣地。</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這些照片展示了文圃學堂古色古香的建筑風貌。藍天白云映襯下的傳統(tǒng)中國建筑,灰白相間的色調(diào)與紅橫幅標識形成鮮明對比,木質(zhì)標牌上書“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彰顯其重要歷史價值。另一座磚石結(jié)構(gòu)房屋,屋頂瓦片深灰色調(diào),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墻上嵌有鐵條窗戶,旁邊高聳的大樹干增添了幾分自然氣息,整個場景透露出寧靜與和諧。</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街巷中的傳統(tǒng)建筑排列整齊,白色的外墻與灰色的屋頂瓦片相互映襯,顯得寧靜而古樸。一家掛著“紅糖水”招牌的小吃店引人注目,墻上的“慈溪利源廟”字樣則揭示了這里的文化意義。石制標志牌匾上的傳統(tǒng)藝術(shù)圖案和文字,以及木板構(gòu)成的屋檐結(jié)構(gòu),都傳遞出這個地方濃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感。</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作為福建省黨史教育基地,文圃學堂懸掛著多塊牌匾,記錄著它的輝煌歷史。從“中共閩粵邊工委舊址”到“漳州十大革命遺址之一”,每一塊牌匾都訴說著它在革命歲月中的重要作用。這些詳細的文字描述,讓我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這個地方對當?shù)厣鐓^(qū)的意義。</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建筑內(nèi)部同樣充滿魅力,木頭搭建的屋頂結(jié)構(gòu)帶有深棕色和紅色相間的條紋裝飾,墻壁上的灰白色石頭雕刻神龕色彩斑斕,栩栩如生。一面墻壁上鑲嵌著一個簡潔而有力設計風格的石刻圖案,“?!弊肿煮w線條清晰,為這座古老的建筑增添了神秘的氣息與文化底蘊。</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標識牌上的文字記錄了東江特委從海陸豐南逃到劉安村等歷史事件,這些具體的數(shù)據(jù)點和事實性細節(jié),為我們了解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提供了寶貴的資料。</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古建筑的局部特寫展現(xiàn)了墻壁和門框上的傳統(tǒng)裝飾元素,淺色石材制成的方形方額雕刻著古老的紋飾,連接大門并向內(nèi)傾斜。門樓部分的木質(zhì)天花板與米黃色墻面、藍灰色下半部形成對比,橫梁上的圖案花紋和“方圓”字樣增添了生活氣息和溫馨感,兩側(cè)墻角的人物與花鳥圖案更是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工藝藝術(shù)風格。</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這次探訪文圃學堂的旅程,讓我深深感受到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和歷史的厚重感,也讓我更加珍惜這片土地上的文化遺產(chǎn)。</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