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江南的清明,細雨如牛毛般輕柔飄灑,似那無形卻又無處不在的絲線,將我對父母的思念緊緊纏繞,綿綿無盡,剪不斷,理還亂。往昔歲月的塵煙,在這朦朧雨幕中漸漸清晰,那些溫馨暖人的畫面如老電影般,在我的腦海中一幀幀放映,每一幀都帶著歲月的溫度和情感的沉淀。</p> <p class="ql-block"> 記憶里弄堂的清晨,總是被煤爐的叮當聲輕輕喚醒。天還未破曉,夜色仍濃,城市在沉睡中,弄堂里彌漫著靜謐與安寧。母親就已踮著腳,輕手輕腳地在鋁鍋前忙碌,她的身影在昏暗的燈光下顯得有些單薄。她輕輕攪動著鍋里的粥,那有節(jié)奏的動作仿佛是在譜寫生活的樂章。升騰的蒸汽緩緩彌漫,模糊了她的面容,卻藏不住她鬢角悄然泛起的霜色,那是歲月留下的痕跡,也是她為家庭操勞的見證。我們兄妹六人眼巴巴地圍坐在八仙桌旁,六個藍邊小碗整齊排列,像是等待著一場生活的盛宴。父親總是把最后一勺米油舀進小弟的碗里,目光慈愛而堅定,口中念叨著:“你們都要吃飽穿暖,脊梁要挺?!蹦锹曇舴路疬€在弄堂里回蕩,帶著對子女深深的期望。</p> <p class="ql-block"> 上世紀六十年代,三年自然災害的陰影如陰霾般籠罩大地,生活的艱難超乎想象。食物短缺,物資匱乏,每一頓飯都顯得格外珍貴。為了讓我們吃飽穿暖,母親憑借著一手極為精湛的裁剪手藝,幫客人做衣服補貼家用。她不僅對普通裁剪駕輕就熟,在立體裁剪方面更是技藝超群,令人贊嘆不已。她的雙手仿佛有著神奇的魔力,一塊普通的布料在她手中,經(jīng)過量、裁、縫等一系列工序,就能變成一件合身又漂亮的衣服。</p> <p class="ql-block"> 母親的好手藝聲名遠播,滬上的名人和知識界的教師們都慕名而來,紛紛請母親為他們量體裁衣。其中,滑稽戲演員楊華生,作為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獨腳戲代表性傳承人,自 1950 年起便出任滑稽劇團的團長。那天,楊華生親自登門取母親為他定制的衣服。他穿上新衣,對著鏡子左右端詳,眼中滿是驚喜與贊嘆?!鞍パ?,這手藝真是絕了!這剪裁,這做工,穿上身不僅舒適,還顯得格外精神,太合我心意了!”楊華生豎起大拇指,毫不吝嗇地夸贊著母親的手藝。能得到這樣一位名人的認可,母親的臉上洋溢著自豪與滿足的笑容。那笑容里,有對自己手藝的自信,也有對能為家庭帶來收入的欣慰。而母親的這門手藝,也在那段艱難的歲月里,為我們家撐起了一片天,讓我們能有溫暖的衣物蔽體,抵御生活的寒冷。</p> <p class="ql-block"> 母親還有一門令人嘖嘖稱奇的絕活——免費給脫臼的小孩按摩上臼,她手法嫻熟,效果立竿見影。在方圓幾千米內(nèi),母親的名聲無人不知。鄰里鄉(xiāng)親們只要誰家孩子不小心脫臼了,第一時間就會想到母親。不僅如此,就連地段醫(yī)院遇到小孩脫臼的情況,都會把孩子家長介紹到我們家來。母親的善良和熱心就像一盞明燈,照亮了鄰里間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我曾見過母親給小孩治療脫臼的場景。那孩子疼得哇哇大哭,小臉漲得通紅,眼中滿是恐懼和無助。母親則輕聲細語地安撫著,一邊溫柔地握住孩子脫臼的部位,一邊熟練地施力按摩。她的眼神專注而堅定,仿佛在與疼痛作斗爭。不一會兒,隨著“咔噠”一聲輕響,脫臼的關(guān)節(jié)復位了,孩子也漸漸停止了哭泣。母親不僅治好了孩子的脫臼,還分文不收。她總是說:“大家有難,孩子脫臼的疼痛感常人是無法想象的,能幫一把是一把?!蹦赣H的這份善良和熱心,如春風化雨,滋潤著我們兄妹幾個的心田。她用自己的言傳身教,教會我們要樂于助人,要懂得關(guān)愛他人,讓我們明白,善良是一種力量,也是一種傳承。</p> <p class="ql-block"> 時光為母親鍍上霜雪般的銀發(fā),卻掩不住她眼角漾開的溫柔。八十年春秋沉淀的智慧,化作她舉手投足間的從容,仿佛歷經(jīng)滄桑的青松,在歲月里愈發(fā)挺拔。每當她微笑時,臉上的皺紋便成了月光流淌的河床,盛滿了溫暖與故事。</p> <p class="ql-block"> 時光如白駒過隙,無情地帶走了父母。母親在 2007 年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享年 83 歲;父親也于 2012 年與世長辭,享年 92 歲。他們的離去,仿佛是天空中兩顆最亮的星星隕落,讓我的世界瞬間黯淡了許多。父親過世一年后,我們整理著父母居住的房子。走進那熟悉的房間,空氣中似乎還彌漫著他們的氣息。</p> <p class="ql-block"> 在一只母親嫁妝過來的臺箱的最深處,我們發(fā)現(xiàn)了母親的旗袍和父親的長衫。母親的旗袍雖已有些陳舊,卻依然散發(fā)著獨屬于她的溫婉氣息,那細膩的紋理,仿佛訴說著曾經(jīng)的優(yōu)雅時光。每一針每一線,都凝聚著母親的情感和對生活的熱愛。父親的長衫外套,布料是華麗的織錦緞,即便歲月流逝,仍難掩其曾經(jīng)的精致。那絢麗的色澤和精美的圖案,仿佛在訴說著父親當年穿上它時的風采,每一道褶皺都留存著他的氣息,仿佛他從未離去。</p> <p class="ql-block"> 除了這些頗具年代感與紀念意義的衣物,我們還翻出了解放后父母平時穿的衣服。那些衣物雖然樣式普通,布料也不再嶄新,但每一件都承載著父母生活的印記,有母親縫補過的痕跡,有父親穿著它們奔波忙碌的回憶。</p> <p class="ql-block"> 在整理父親的衣物時,我們還意外發(fā)現(xiàn)了幾十條領(lǐng)帶和 28 套西服。這些領(lǐng)帶色彩豐富、圖案各異,西服的剪裁也是十分考究??粗@些衣物,我們不禁感慨,父親當年真是一位十足的美男子。</p> <p class="ql-block"> 大哥打開一個小書箱,從里面取出一只紫漿紅紙盒,掀開盒蓋,里面整齊碼著一疊泛黃的借據(jù)幾十份——最早的一張是民國三十四年的,毛筆字寫著“立據(jù)人江某某,今借銀元五十枚貼補家用”,落款處還按了暗紅指印。<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泛黃的借據(jù)中還夾著一些褪色的匯款單,是父親每月給奶奶的贍養(yǎng)費。</span>那些褪色的匯款單上,不僅寫著"贍養(yǎng)費"三個字,更刻著父親用生命詮釋的孝道密碼。這種純粹的孝道,早已融入父親的骨血,成為支撐整個家族的精神脊梁。此刻我們終于懂得,父親挺直的脊梁不僅撐起了屋檐下的七口人,更用孝道的光芒照亮了整個宗族的精神星空。另有三張土地契約,是父親用積蓄在老家購置的宅基地和田地,每張都用糯米漿仔細粘貼過裂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這些都是解放前夕的……”大哥的手指輕輕撫過那些脆薄的紙頁,聲音有些發(fā)顫。我們明白,那些褪色的借據(jù)里署名的借款人大都是親戚,也藏著父親用半生守護的信義;那些帶著霉斑的契約中,刻著他對血脈親情的擔當。那些年他總說“人活一世要對得起良心,他們還不起也就算了”。此刻終于懂得,他挺直的脊梁不僅撐起了我們的家,也為困境中的親友們擋住了風雨。</p> <p class="ql-block"> 如今,我們兄妹們也都已步入老年,兩鬢染上了霜華。但父母的音容笑貌和諄諄教導,卻依然如同昨日之事,清晰地印在我們的腦海中,從未褪色。他們給予我們的不僅僅是生命,更是那寶貴的精神財富,那一份善良、骨氣、正直與堅韌。</p> <p class="ql-block"> 我們常常聚在一起,將父母的故事、他們的教誨,講給我們的第二第三代聽。希望這些美好的品質(zhì)和動人的故事,能在他們心中種下種子,生根發(fā)芽。我們期待著他們能茁壯成長,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材,將家族的精神傳承下去,讓這份溫暖和力量,在歲月的長河中綿延不絕。</p> <p class="ql-block"> 每到清明,細雨如織。恍惚間,又能聽見弄堂里母親那帶著吳儂軟語的呼喚聲,仿佛在喊我們回家吃飯;仿佛還能看見父親那嚴肅又充滿關(guān)愛的面容。他們的愛,如這春雨,潤澤著我們的生命,也永遠留在我們的記憶深處,成為我們心中最溫暖的存在。在這細雨中,我仿佛又回到了過去,回到了那個充滿溫暖和愛的家,與父母一起,享受著生活的點滴幸福。而我也深知,無論時光如何流轉(zhuǎn),父母的愛和教誨,將永遠在我心中,伴我走過人生的每一個階段。</p> <p class="ql-block"> 清明已至,細雨濕眸,風卷思念漫。佇立時光深處回望,父母的音容笑貌仍在記憶里溫柔流淌。捧一懷對雙親的眷戀,將藏于心底的牽掛細細鋪展,讓那些未訴完的想念,在筆尖凝成寄向天堂的詩行,于這草木萌新的清明,靜敘歲月沉淀的綿長思憶。</p> <p class="ql-block"> 《清明憶親》</p><p class="ql-block">細雨如絲舊影紛,</p><p class="ql-block">江南巷陌念雙親。</p><p class="ql-block">煤爐破曉粥香漫,</p><p class="ql-block">米油分羹父愛殷。</p><p class="ql-block">裁云繡月憑針巧,</p><p class="ql-block">正骨祛疼濟世勤。</p><p class="ql-block">借據(jù)契約銘家訓,</p><p class="ql-block">血脈傳承世代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