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清明時節(jié),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xiàn)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清明不但是賞花踏青的好時光,按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也是祭奠先人緬懷先烈的日子。昨天,天氣晴好。一早我就懷著對革命先烈崇敬的心情專程來到富春江畔的鸛山公園祭奠同為革命烈士的郁曼陀、郁達夫二胞兄。郁達夫,富陽人,中國現(xiàn)代著名作家,以小說《沉淪》等聞名,作品具有自敘傳特色,散文和古體詩詞創(chuàng)作也有成就。他是新文學(xué)團體"創(chuàng)造社"的發(fā)起人之一,在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同時,面對日本帝國主義對華的侵略,他積極參加各種反帝抗日組織,先后在上海、武漢、福州等地從事抗日救國宣傳活動,1945年八月二十九日,郁達夫被日軍殺害于印尼的蘇門答臘叢林。郁曼陀,著名的愛國法官,法學(xué)家,郁達夫胞兄,曾任上海江蘇高等法院第二分院刑庭庭長之職,受命于民族危難、寇深禍亟之際,主持正義,執(zhí)法如山,終為敵偽漢奸暗殺,為民族利益與法律尊嚴慷慨獻身。進入公園,我首先來到雙烈園,參觀祭奠郁曼陀烈士的血衣冢、雙烈亭、松筠別墅及參拜郁達夫故居。隨后游覽了鸛山。說起鸛山,我還是在年青時代來過一回,屈指那都已是四十多年前的事啦!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qū)城東的富春江畔的鸛山公園,是富春江—新安江—千島湖國家級風(fēng)景名勝區(qū)的一級景點,素有“華東文化名山”的美譽。鶴山三面環(huán)水,海拔42.9米,面積3.46公頃。因其山勢如臨江俯立的鸛鳥而得名,山上古木蔥蘢,樓閣錯落,景色秀麗。臨江處有石磯伸入江心,江水在此回旋成潭,是垂釣的好去處。鶴山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自唐代以來,這里便是文人墨客的游覽勝地。李白、白居易、蘇東坡、郁達夫、郭沫若、沙孟海等名人都曾到訪,并留下了珍貴的詩篇和墨寶。踏青游遍山上幾個主要景點后,此時已是下午,帶著緬懷革命先烈的敬意,又坐車去富陽抗日戰(zhàn)爭勝利浙江受降紀念館參觀。紀念館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qū)受降鎮(zhèn)受降村(原富陽縣長新鄉(xiāng)宋殿村)。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國主義戰(zhàn)敗宣布無條件投降。富陽長新鄉(xiāng)宋殿村(今富陽市受降鎮(zhèn)中秋村)被指定作為侵駐浙江地區(qū)日軍投降的唯一地點。富陽受降也因此成為見證浙江人民抗戰(zhàn)勝利的重要紀念地。觀看著一張張圖片,凝視著一件件物品,我的思緒似乎進入了那個不堪回首的歲月,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的兇惡殘暴,中華兒女的堅貞不屈,讓我深刻認識到中華民族所歷經(jīng)的苦難,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和咱們黨的偉大。</p> <p class="ql-block">鸛山古城墻: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間,相傳戚家軍為抗擊倭寇所筑。原古城墻高一丈四尺,厚二尋,東跨鸛山,西恰莧浦,南瀕富春江,周長約3千米。清康熙、乾隆年間二次重修,辛亥革命后逐步拆除,又因遭歷次戰(zhàn)火摧殘,年久失修,部分因現(xiàn)代城市建設(shè)規(guī)劃需要予以拆除。目前古城墻大部分已毀,現(xiàn)僅留存長390米,高2米至5.3米,供今人憑吊。</p> <p class="ql-block">座落在鸛山公園的董公祠是一座紀念富陽歷史名人董邦達、董誥父子的專祠。董氏父子歷事雍正、乾隆、嘉慶三朝,影響政治中樞前后長達八十余年、為官清廉勤政,深得乾隆、嘉慶兩位皇帝的器重。其官德人品彪炳史冊,留譽千古。同時,又都是飽學(xué)之士,詩文書畫堪稱大家。"二董"留下的不僅有藝術(shù)的富礦,還有道德的豐碑和精神的財富,贏得了后世的敬仰和紀念。</p> <p class="ql-block">春江第一長廊</p> <p class="ql-block">東門渡又稱鸛山渡,因在縣城東門,鸛山南麓而得名。富春江自西南向東北斜貫富陽全境,千百年來,南北交通全賴船渡,而東門渡是最重要的渡口。1992年7月,富春江第一大橋建成通車,東門渡隨之于次年5月停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嚴子陵,名嚴光,字子陵,生卒年不詳,東漢著名高士(隱士),漢族,浙江會稽余姚(今寧波慈溪市)人,妻子梅氏。嚴少年時就很有才氣,與劉秀(后來的漢光武帝)是同學(xué)好友。劉后來登基做了皇帝,回憶起少年時期的往事,想起嚴子陵,便多次征召其為諫議大臣,嚴子陵婉拒之并隱居富春江一帶,終老于山林間;其因此被時人及后世傳頌為不慕權(quán)貴追求自適的榜樣。</p> <p class="ql-block">嚴子陵垂釣處</p> <p class="ql-block">這位垂釣于江邊石磯上,挑選的地方真不錯呀!,看來也是一個有情志的人兄。頭戴草帽,手拿魚桿,安閑地坐在那里,不知是真釣魚還是賞江景?。?lt;/p> <p class="ql-block">據(jù)史書記載,南宋淳祐年間,縣令李迪更曾在鸛山上建嚴子陵祠,明代徐文長游鸛山時,在嚴祠題詩曰,"碧水映何深,高蹤那可尋。不知天子貴,自是故人心。"在碑石左側(cè),一塊面水傲立凌空欲墜的巨石上,雕刻著"登云釣月"四字。據(jù)清道光《新城縣志》記載,它出自蘇東坡手筆。</p> <p class="ql-block">"龜川閣"為1986年始建,得名于富春古八景之"龜川秋月"它矗立于鸛山東側(cè),靠江臨水,分上中下三層,底層因避漲水未被使用、中上兩層立閣柱上,有當(dāng)代文化名人黃苗子、葉淺予、唐云、吳云光等題寫的楹聯(lián),"龜川閱"三字是出自全國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啟功先生之手筆。</p> <p class="ql-block">鸛山古驛道</p> <p class="ql-block">雙烈園由血衣塚、雙烈亭、松筠別墅組成。位于鸛山東麓,為紀念我國著名法學(xué)家郁曼陀和著名文學(xué)家郁達夫兩烈士而建。1947年富陽人民在此建郁曼陀先生血衣塚,于右任題字,郭沫若撰文馬敘倫寫"志銘碑"。雙烈亭為五角鑽尖亭,1979年建,茅盾題"雙松挺秀"亭額,亭內(nèi)碑刻及楹聯(lián),均出于當(dāng)代名家之手。松筠別墅系磚木結(jié)構(gòu)三開間樓房,清末民初建,為當(dāng)年郁華藏書及奉母養(yǎng)身之處。因黎元洪贈郁母"節(jié)比松筠"匾而得名。1985年辟為郁華(曼陀)、郁達夫烈士文物陳列室。</p> <p class="ql-block">郁華(1884年-1939年),原名慶云,字曼陀,郁達夫的胞兄。浙江富陽人。1905年先后在日本早稻田大學(xué)、政法大學(xué)讀書。1910年畢業(yè)回國后,在外務(wù)部工作。1913年去日本考察司法。次年回國后,歷任京師高等審判廳理事、大理院理事,并先后兼任朝陽大學(xué)、東吳大學(xué)、司法儲才館刑法教授。1928年任司法行政部科長。1929年調(diào)任沈陽最高法院東北分院理事、庭長等職。1932年2月調(diào)任上海江蘇高等法院第二分院刑庭庭長。1933年廖承志在上海被捕后,他堅決抵制南京軍法處要求引渡的非法處理,并設(shè)法幫助廖承志獲釋出獄?!鞍恕ひ蝗鄙虾?箲?zhàn)爆發(fā)后,仍留在上海,堅守司法崗位,對日特漢奸的不法罪行,嚴予制裁。1939年11月23日,遭敵特暗殺犧牲。(解放后他最終被安葬于上海大場烈士公墓。)</p> <p class="ql-block">1939年,郁曼陀在任上海特區(qū)法院刑庭庭長時,遭敵槍殺。1947年4月,富陽地方人士舉行分祭,在此安葬了血衣:1996年,值郁達夫誕辰100周年之際,重建了血衣冢。其冢志銘由郭沫若撰文、馬敘倫手書,墓橫額由黃苗子書寫。</p> <p class="ql-block">郁曼陀血衣冢</p> <p class="ql-block">雙烈亭:雙烈亭是1980年時富陽縣人民政府為紀念郁達夫、郁曼陀兩位烈士所修建。亭下正檐懸掛著茅盾先生題寫的匾額"雙松挺秀"四個大字。亭壁上嵌有兩石碑,分別鐫有郁氏兄弟的線描半身像和小傳,線描肖像為葉淺予所繪,小傳碑文由黃苗子書寫。廳正中立著一塊詩碑,刻有郭沫若先生于1963年為郁曼陀遺畫而作的題詩。</p> <p class="ql-block">雙烈亭內(nèi)有俞平伯和趙樸初題寫的兩副楹聯(lián)。俞平伯題寫的楹聯(lián):“劫后湖山誰作主,俊豪子弟滿江東”詩句解讀:“劫后湖山誰作主”:這句詩描繪了國家歷經(jīng)劫難之后,山河破碎、命運未卜的景象?!敖俸蟆卑凳玖藨?zhàn)爭和動蕩帶來的破壞,“誰作主”則表達了對國家命運的憂慮和對民族未來的思考?!翱『雷拥軡M江東”:與上句形成對比,展現(xiàn)了郁氏兄弟等愛國志士的豪情壯志?!翱『雷拥堋敝复裼袈印⒂暨_夫這樣的愛國志士,他們雖然面臨困境,但依然充滿勇氣和擔(dān)當(dāng),展現(xiàn)了不屈不撓的精神。趙樸初題寫的楹聯(lián):“莫忘祖逖中流楫,同領(lǐng)山亭一缽茶”詩句解讀:“莫忘祖逖中流楫”:引用了東晉祖逖“中流擊楫”的典故,祖逖曾誓言收復(fù)中原,表達了強烈的愛國情懷。這句詩寓意著要像祖逖一樣,不忘收復(fù)失地、振興中華的使命,體現(xiàn)了對烈士們愛國精神的贊頌?!巴I(lǐng)山亭一缽茶”:與上句形成對仗,描繪了一種寧靜的場景,但更深層地表達了對烈士們的緬懷之情。通過“同領(lǐng)山亭一缽茶”的意境,傳達出對烈士們精神的傳承和對和平的向往。這兩副楹聯(lián)不僅表達了對郁華和郁達夫兩位烈士的敬意,也反映了他們?yōu)閲液兔褡逅龀龅呢暙I,激勵著后人繼續(xù)傳承和弘揚這種愛國精神。</p> <p class="ql-block">松筠別墅,建于20世紀20年代初。民國初年,黎元洪任臨時大總統(tǒng),曾因郁門戴氏和陸氏婆媳兩代守寡獎掖子孫,親筆題詞賜以"節(jié)比松筠"匾額,郁華(曼陀)遂將其母養(yǎng)老小筑命名為"松筠別墅",此屋也為郁曼陀"藏書樓"。1937年12月,日軍攻占富陽,郁母陸氏絕食殉難于屋后。1952年郁曼陀夫人陳碧岑將屋的大部捐給國家。1985年3月,松筠別墅及雙烈亭、血衣冢被命名"雙烈園"。</p> <p class="ql-block">松筠別墅</p> <p class="ql-block">此屋曾是郁曼陀先生藏書樓</p> <p class="ql-block">此屋曾是郁母陸老太太起居室</p> <p class="ql-block">春江第一樓是鸛山標(biāo)志性建筑,它青墻黛瓦,飛檐翹角,被古人稱之為"危樓如畫俯山根"。此樓原為三層,始建于明朝萬歷年間,曾于清朝咸豐年間毀于戰(zhàn)火,同治年間重建后改為兩層?,F(xiàn)在的樓閣是1964年改建的,樓前正中懸掛的"春江第一樓"的匾額是著名書法家沙孟海先生所書寫。</p> <p class="ql-block">中共富陽歷史館</p> <p class="ql-block">1954年1月,毛主席來到富陽新登松溪王家水碓村視察。詳細了解當(dāng)?shù)剞r(nóng)業(yè)生產(chǎn)合作社的情況。</p> <p class="ql-block">郁達夫公園</p> <p class="ql-block">郁達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浙江富陽人,是中國現(xiàn)代著名作家、詩人和革命烈士。他不僅是新文學(xué)團體“創(chuàng)造社”的發(fā)起人之一,還在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同時積極參與各種反帝抗日組織,積極從事抗日救國宣傳工作,在上海、武漢、福州期間,發(fā)表了大量文章抗議日本侵略,動員群眾支持全民族抗戰(zhàn)。?為抗日救國做出了重要貢獻。?1942年流亡至蘇門答臘島繼續(xù)抗日。</p> <p class="ql-block">郁達夫故居位于富陽區(qū)富春路與市心路交匯處(郁達夫公園內(nèi)),磚木結(jié)構(gòu),三開間兩層樓房,坐北朝南,郁門"雙烈"出征于此,并在這兒度過了他們的童年,現(xiàn)保留著部分烈士的遺物,于1996年12月郁達夫誕辰百年紀念日之際對外開放,是杭州市命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郁達夫故居</p> <p class="ql-block">這間南望春江的西樓,1920年前是郁達夫的書房。與孫荃結(jié)婚時改為婚房,夫婦倆將此樓命名《夕陽樓》。有孫荃《夕陽樓詩稿》,郁達夫《夕陽樓日記》傳世。</p> <p class="ql-block">母親臥室</p> <p class="ql-block">抗日戰(zhàn)爭勝利浙江受降紀念館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qū)受降鎮(zhèn)受降村(原富陽縣長新鄉(xiāng)宋殿村)。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國主義戰(zhàn)敗宣布無條件投降。富陽長新鄉(xiāng)宋殿村(今富陽市受降鎮(zhèn)中秋村)被指定作為侵駐浙江地區(qū)日軍投降的唯一地點。富陽受降也因此成為見證浙江人民抗戰(zhàn)勝利的重要紀念地。</p><p class="ql-block">紀念館展覽部分由地上和地下展廳組成,地下展廳分為“侵略暴行”“不屈抗戰(zhàn)”“勝利歡慶”三個部分,地上展廳分為“接受投降”“審判戰(zhàn)犯”兩個部分。展廳氣氛莊嚴肅穆,通過大量的檔案文獻、圖片浮雕和復(fù)原造型記載了一段浴血抗戰(zhàn)史,再現(xiàn)了中國人民同日本侵略者英勇斗爭的光輝歷程與艱苦卓絕的抗戰(zhàn)之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座鐘樓"勿忘國恥,警鐘長鳴",低沉敲響,警示人們要銘記歷史,珍愛和平,開創(chuàng)未來。</p> <p class="ql-block">這個日期代表了我們浙江人民抗戰(zhàn)的勝利,日軍于1945年9月4日在富陽宋殿村投降。這個地方是日夲帝國主義戰(zhàn)敗并宣布無條件投降后被指定作為侵駐浙江地區(qū)日軍投降的唯一地點。</p> <p class="ql-block">一張張照片、一件件展品等,既表現(xiàn)了中國人民抗戰(zhàn)的頑強拼搏,又揭示了日夲帝國主義者貪婪和殘暴。</p> <p class="ql-block">經(jīng)過八年艱苦卓絕的抗戰(zhàn),中國人民終于取得了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完全勝利。全國人民歡慶喜地,敲鑼打鼓慶祝勝利。</p> <p class="ql-block">杭州·侵浙日軍投降儀式:受降廳原是浙江省富陽縣長新鄉(xiāng)宋殿村地主宋作梅宅院中的一個廳堂,富陽淪陷后,成為日軍江北指揮所。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宋作梅宅院被指定為中國戰(zhàn)區(qū)第六受降區(qū)接洽日軍投降地點。同年9月4日,中方受降代表、第三戰(zhàn)區(qū)副司令長官兼前進指揮所主任韓德勤中將等在這里接受了日方代表,侵浙日軍133師團參謀長通澤一治大佐等的投降。日方在儀式上呈繳了證明書、駐地表、官兵花名冊和武器清冊等。因是重大歷史事件發(fā)生地,已永遠載入了浙江抗日戰(zhàn)爭歷史史冊。1995年9月,富陽市人民政府撥款修復(fù)舊址,并對外公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千人坑遺址位于距侵浙日軍投降儀式舊址東南500米的山坳里,是當(dāng)年日寇殺害我同胞兄弟的刑場和拋尸地點。</p><p class="ql-block">1937年7月7日,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同年12月24日,富陽縣城淪陷。隨即日軍第22師團35聯(lián)隊第3大隊移駐宋殿村,其中一個中隊的隊部就設(shè)在宋作梅家里(后被修建為受降廳)。之后宋殿成為日軍江北指揮所,日軍在宋殿大肆修筑防御工事,在淪陷區(qū)實行法西斯統(tǒng)治,燒殺淫掠,無惡不作。在村南挖坑,把無辜遭到殺害的數(shù)以千計的中國同胞拋在坑里,史稱“千人坑”。</p> <p class="ql-block">千人坑遺址</p> <p class="ql-block">南宋 高翥:“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p> <p class="ql-block">附交通:杭州坐6號線至終點桂花西路站下車,A出站坐602公交至終點鸛山公園站下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