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來自:新東方家庭教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心栽花花不成,無心插柳柳成蔭。”</p><p class="ql-block">最近在兒子身上,完美印證了這句話:</p><p class="ql-block">一直以來,我覺得自己學習了多年家庭教育,也算是勉強能做到情緒穩(wěn)定、心慈話暖、不焦慮懂放手,對兒子的養(yǎng)育也還算達標。</p><p class="ql-block">結果兒子一進入青春期,那叛逆的風,就一直刮啊刮~</p><p class="ql-block">前幾月還在靠著我撒嬌,現在卻開始抱怨我總在控制他不羈的靈魂,否定他無畏的個性,打擊他超凡的能力……</p><p class="ql-block">寒心!真正的寒心!</p><p class="ql-block">但轉頭一想,男孩子嘛,到了青春期都得逆反下,正?,F象,閉上眼,捂住耳,忍一忍,熬過去就好了。</p><p class="ql-block">但轉機總在猝不及防間。</p><p class="ql-block">前段時間,一直在外工作的孩他爸調動了回來。</p><p class="ql-block">這才回來幾天,兒子就變了個樣,對我說話的聲音夾起來了;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小手主動洗起了碗;老大難問題寫作業(yè)背單詞,也積極了不少,還立志期末沖前十。</p><p class="ql-block">看著兒子突然的轉變,我是既興奮又害怕,好奇追問了幾次,他才神秘兮兮說:“我偷聽過好幾次你們說話。”</p><p class="ql-block">這下,我徹底懵了。</p><p class="ql-block">不得不說,大數據是真懂我,反手就給我推了一個視頻:</p><p class="ql-block">“教孩子最好的方式,是夫妻聊天。”</p><p class="ql-block">細細一看,原來兒子的突然轉變,竟然真的是這個原因。</p><p class="ql-block">為了確定自己的猜想,我還專門采訪了我的很多學霸家長,和他們聊完后,這才發(fā)現,簡簡單單的夫妻聊天,竟然真的可以“無心插柳”!</p><p class="ql-block">最開始讓我意識到兒子發(fā)生了變化,是有天吃完飯后,他突然對我說:</p><p class="ql-block">“媽,你累了一天了,休息一會兒吧,我去洗碗。”</p><p class="ql-block">一句話驚得我一激靈,下意識問他:</p><p class="ql-block">“你是闖啥禍了?還是老師要請家長了?還是你最近缺零花錢了?”</p><p class="ql-block">兒子一臉嫌棄地看著我:</p><p class="ql-block">“啥事都沒,就是想替你分擔下?!?lt;/p><p class="ql-block">這下我更害怕了,看來這次鐵定是惹了天大的禍,不然怎么會無事非要獻殷勤。</p><p class="ql-block">我連忙拿出慈母姿態(tài),繼續(xù)“誘供”:</p><p class="ql-block">“你實話實說吧,到底是有啥事兒?你媽我承受得住……”</p><p class="ql-block">直到我戰(zhàn)戰(zhàn)兢兢等他洗完碗,兒子才一臉無語,又不好意思地從牙縫里擠出幾句:</p><p class="ql-block">“有次我寫完作業(yè)說太累了,就躺在臥室里刷手機。</p><p class="ql-block">然后聽見我爸回來后在那里搶著干家務,你心疼他,想讓他休息會。</p><p class="ql-block">結果我爸說,家務應該是一家人共同分擔的,你又要工作又要照顧我,總不能連家務都讓你全部包攬。他一個大男人,多做點家務,就當運動了。</p><p class="ql-block">我當時覺得老爸說得挺對,你辛苦照顧我,我坐享其成一點兒都不感激,還老嫌棄你,確實做得不對。</p><p class="ql-block">媽,你放心,以后我會多主動承擔家務,讓你也多歇歇?!?lt;/p><p class="ql-block">誰懂??!老母親當時就差一把鼻涕一把淚了。</p><p class="ql-block">結果兒子還繼續(xù)往我淚腺上戳:</p><p class="ql-block">“還有天晚上,我起來上廁所,你倆臥室門沒關,我聽見你因為工作心情不好,我爸在那里安慰你。</p><p class="ql-block">你倆唧唧歪歪了半天,你還特嬌羞地說我爸對你真好,結果我爸文縐縐地整了一句‘父愛則母靜,母靜則子安,子安則家和,家和萬事興?!?lt;/p><p class="ql-block">那個……我覺得子也可以多愛點媽。</p><p class="ql-block">我爸不是說愛人如養(yǎng)花嘛,以后我和我爸都多做家務,多分擔你的辛苦,你這個咱家的‘定海神針’不要太勞累,心情好不發(fā)火,咱們家就天下太平,誰都過得開心?!?lt;/p><p class="ql-block">這一段話說得,老母親徹底繃不住了。</p><p class="ql-block">說實在的,兒子說的這些讓我挺意外的。</p><p class="ql-block">其實自從他爸回來后,我吐槽過很多次兒子不好的表現(幸好兒子沒有聽到),覺得他回家從不做家務,認為媽媽的付出是理所應當,一點感恩心和尊重都沒有。</p><p class="ql-block">沒想到這些讓我頭痛不已的問題,竟以這種方式得到了圓滿解決。</p><p class="ql-block">后來我也用自己學過的一些心理學知識復盤過這件事:</p><p class="ql-block">1、鏡像神經元遵循“刻錄效應”,父母之間表達的愛和尊重的言行,會“刻錄”進孩子的行為模板中;</p><p class="ql-block">2、家庭情感的傳遞,也遵循“代際傳承效應”,孩子會學著父母愛和尊重彼此的樣子,去愛和尊重父母、他人;</p><p class="ql-block">3、父母之間的彼此關愛和尊重,會加強孩子的安全感建立。</p><p class="ql-block">原來最好的課堂,是在最平凡的生活中。</p><p class="ql-block">都說好事成雙,很快,兒子又給了我第二個驚喜。</p><p class="ql-block">前段時間,兒子和我說話還是一個字一個詞往外蹦:</p><p class="ql-block">“好?!?lt;/p><p class="ql-block">“嗯?!?lt;/p><p class="ql-block">“行?!?lt;/p><p class="ql-block">“不用?!?lt;/p><p class="ql-block">這段時間說話終于能連成句了:</p><p class="ql-block">“好的,謝謝媽,我知道了?!?lt;/p><p class="ql-block">“不用了,媽,我自己可以的?!?lt;/p><p class="ql-block">這讓人如沐春風的溝通方式,都開始讓我懷疑,這還是不是我那個一到了青春期,蹦跶著總想叛逆下的娃。</p><p class="ql-block">不過這一次不用和兒子溝通,我就已經知道原因所在。</p><p class="ql-block">因為孩子他爸每次和我說話的時候,都是溫聲細語,哪怕有時候我情緒有些暴躁,他也會耐著性子和我溝通。</p><p class="ql-block">那句話咋說來著,父母之間溝通的方式,會成為孩子和別人溝通的范本。</p><p class="ql-block">這倒讓我想起另一件事,當時和那些學霸父母們溝通的時候,一位媽媽說,她家孩子說話時沒啥耐心,總喜歡在別人說話時隨意打斷。</p><p class="ql-block">剛開始她也沒太當回事,覺得小孩子嘛,都那樣,長大點就好了。</p><p class="ql-block">結果孩子上了小學后,因為上課隨意說話,被老師單獨批評過好幾次。</p><p class="ql-block">而且她還發(fā)現,因為總是不愿意耐心傾聽別人說話,不僅影響了她孩子的社交,這種錯誤溝通習慣的長久積累,甚至發(fā)展到他兒子無法靜下心閱讀,甚至連做題時都沒有耐心讀完題目。</p><p class="ql-block">她中途也咨詢過很多教育專家,但唯獨沒有從“家里”找過問題。</p><p class="ql-block">直到偶然一次,她和老公在客廳聊天,兒子無意中錄下了他們說話的視頻。</p><p class="ql-block">那段視頻中,她和老公完美上演了一場無效溝通:</p><p class="ql-block">她這邊話還沒說完,老公就不耐煩地打斷了她的話。</p><p class="ql-block">老公還沒說兩句,她的大嗓門又嚷了起來。</p><p class="ql-block">倆人就一個話題聊了半天,但誰都沒有認真聽完對方真正要表達什么。</p><p class="ql-block">意識到問題所在后,她和老公商量后決定約法三章:</p><p class="ql-block">1、先傾聽再反饋</p><p class="ql-block">在對方說話時,只要沒有嘮叨過度,就先等待對方把話說完,反饋時可以抓取關鍵詞,比如說“你剛才說的是……我理解得對嗎?”</p><p class="ql-block">2、多共情對方,而不是指責對方的情緒</p><p class="ql-block">比如說“我感受到了你現在很難過”,而不是“你能不能不要哭了!”</p><p class="ql-block">3、清晰化自己的需求</p><p class="ql-block">比如說“我需要……”“你可以……嗎?”</p><p class="ql-block">4、多使用一些“愛的暗語”</p><p class="ql-block">比如一個微笑,一個擁抱,一句認同或感謝的話。</p><p class="ql-block">孩子不是在有意識下被教會的,而是在無意識中主動學會的。</p><p class="ql-block">灌輸,永遠比不上影響。</p><p class="ql-block">父母之間怎么樣說話,往小了看,只是讓孩子模仿著該如何溝通;往大了看,影響的卻可能是孩子的社交和行為習慣。</p><p class="ql-block">自從發(fā)現我和他爸的聊天方式對兒子的影響非常大后,我們倆在日常溝通時就注意了很多。</p><p class="ql-block">那段時間我倆就像新婚時期一樣,彼此間彬彬有禮,開口有尊重,眼中有愛意。</p><p class="ql-block">兒子也在這種和諧的家庭氛圍中變得越來越好。</p><p class="ql-block">除了有時候演得有點累外,啥毛病都沒有。</p><p class="ql-block">同時,我還有了很多新發(fā)現,每一條都和我當初采訪那些學霸父母們時,他們說的效果一模一樣,比如:</p><p class="ql-block">想讓孩子學會禮貌待人,可以在聊天時說:“我發(fā)現很多孩子都做不到禮貌待人,但我們孩子這一點是做得真不錯!”</p><p class="ql-block">想讓孩子少玩手機主動做作業(yè),可以一邊聊聊手機為什么讓人成癮的原因,一邊聊聊該如何控制自己的欲望,再來一句:“我們孩子最近有很大進步,從以前的放學就玩手機到現在主動先寫作業(yè),真的很棒!”</p><p class="ql-block">沒有一個孩子,是不喜歡被鼓勵、肯定、贊揚的!</p><p class="ql-block">尤其是這種“意外”收獲到的表揚。</p><p class="ql-block">但我在實踐那些學霸父母們說的這些方法后,發(fā)現這種以表揚為主的方式,更適用于年齡較小的孩子。</p><p class="ql-block">對于青春期的孩子,不能在聊天中濫用表揚,他們是真的有能力分辨出你是虛情假意,還是對他們真心肯定。</p><p class="ql-block">而且青春期的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思辨能力,不能再用哄小孩的方式對待他們。</p><p class="ql-block">相反,可以在聊天的過程中,多說一些關于某件事的分析和看法,甚至背后的原理。</p><p class="ql-block">總之,讓父母聊天變成孩子成長的觀察實驗室。</p><p class="ql-block">就像有次在飯桌上,我和老公因為兒子的未來發(fā)展方向意見不一,產生過的一次爭執(zhí)。</p><p class="ql-block">對于兒子的學習,我覺得他應該聽話懂事、認真努力,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卷學習上。</p><p class="ql-block">然后走最穩(wěn)妥的那條路:好好讀書-考個好成績-考個好大學-找份好工作。</p><p class="ql-block">但老公卻不這么認為,他覺得循規(guī)蹈矩未必能過上安穩(wěn)人生。</p><p class="ql-block">卷學習,不是唯一的路。</p><p class="ql-block">他說我們給不了兒子更多可能性,但只要不束縛太多,兒子自己就有可能發(fā)展出更多的可能性。</p><p class="ql-block">我倆這邊爭得急赤白臉,兒子跟看大戲一樣,就差拍手叫好。</p><p class="ql-block">最后看我狠狠瞪了他一眼,他才笑著說:</p><p class="ql-block">“爸、媽,其實你倆看似是在替我著想,但本質上是你倆在用不同的成長經驗教育我。</p><p class="ql-block">像我媽,她自己就是好好讀書,找個穩(wěn)定工作,所以她會覺得走這條路才是真正為孩子好。</p><p class="ql-block">但我爸不一樣,他在成長中遇到過校園霸凌,遇到過自己拼命寒窗苦讀最后卻只能給二代打工,上學時手握一堆證書,工作時才發(fā)現還需要煙酒財氣。</p><p class="ql-block">因為我爸一路的成長過程中,沒有在溫室中待過,全靠自己自由生長,才拼到了如今的一切。</p><p class="ql-block">所以他才會覺得,好好學習沒啥大用,不如提早培養(yǎng)其他能力。</p><p class="ql-block">你倆說得都對,但也不全對。</p><p class="ql-block">因為每個人的出身、性格、環(huán)境都不一樣,所以每個人的人生也必定無法復制。</p><p class="ql-block">時代變了,死守哪一條路,都有可能走向死路。</p><p class="ql-block">我覺得最好的方式就是做好當下的每一件事,比如我現在,上課的時候好好學習,休息的時候好好休息,玩興趣的時候好好發(fā)展興趣……</p><p class="ql-block">當下發(fā)生了什么,就學習、嘗試和解決什么。</p><p class="ql-block">不追悔過去,不焦慮未來,只珍惜此刻?!?lt;/p><p class="ql-block">一番話說完,我和他爸都非常吃驚。以前總覺得他太小,沒想到他早已長大。</p><p class="ql-block">原來,“最好的教育就是夫妻聊天”,絕不僅僅是“用聊天的方式,去示范、鼓勵、引導孩子成為某個我想讓他成為的樣子”。</p><p class="ql-block">夫妻聊天的真正核心,是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激發(fā)出孩子自己的思維能力。</p><p class="ql-block">寫在最后</p><p class="ql-block">果然,真誠是必殺技。</p><p class="ql-block">最好的教育,從來不是刻意教育。</p><p class="ql-block">父母越是坦然聊,孩子越能全面學。</p><p class="ql-block">父母正襟危坐地講給孩子聽,孩子可能一句都聽不進。</p><p class="ql-block">可“偷聽父母說話”,反而會讓他們信以為真,牢記在心。</p><p class="ql-block">把溝通的對象,從孩子轉為伴侶;</p><p class="ql-block">把想要讓孩子聽懂的道理,用聊天的方式輕松地說出來,未嘗不是一種在管教中無為,在引導中有為的溫度式養(yǎng)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