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東湖牡丹園坐落于東湖風景名勝區(qū)聽濤景區(qū)南側,占地約110畝,是華中地區(qū)規(guī)模最大、品種最全的牡丹主題園林。 園內栽植牡丹3萬余株,涵蓋九大色系、十大花型,匯集洛陽紅、姚黃、魏紫、青龍臥墨池等國內外珍稀品種200余種,其中百年以上古牡丹達30余株。 這里集牡丹歷史、牡丹文化和園林景觀為一體,充分展示了牡丹之美、之清、之幽,享有“江南牡丹第一園”之美譽。 園林設計巧妙融合江南造園藝術,以牡丹文化為主線,沿曲徑通幽的步道分布牡丹亭、九曲橋、聽濤閣等仿古建筑。 大門廣場的特大天然景石(重達 68 噸)上,是92 歲高齡書法家陳義經(jīng)先生書寫的《武漢東湖牡丹園賦》。 每年四月上旬,十萬余朵牡丹競相綻放,與千株櫻花、成片繡球花交織成春日勝景。 自2004年開園以來,東湖牡丹園以“南國牡丹甲天下”的美譽,成為武漢春日踏青的經(jīng)典打卡地,每年花期游人如織。 在這里,既可賞“花開時節(jié)動江城”的國色天香,亦能在雕梁畫棟間品味“唯有牡丹真國色”的詩意棲居。 <p class="ql-block">進入公園,層層疊疊的牡丹涌進眼簾,既有傳統(tǒng)名品,也有嫁接培育的復色牡丹。</p> 趙粉,牡丹四大名品之一,嬌艷柔美。 比比看,這朵花開得比我的臉還要大。 紅寶石,蜜蜂在它的花蕊里裹了滿身金粉。 鳳丹白,看上去比較單薄。 洛陽紅,洛陽牡丹代表之一,咤紫嫣紅,色彩靚麗。 魏紫,傳統(tǒng)牡丹品種佼佼者,給人一種雍容華貴的感覺。 <p class="ql-block">豆綠,罕見的品種。園內僅看到幾株,躲藏在假山石下。</p> 沿著青磚小徑漫游,每一步都踩在花香里。牡丹花海忽而涌成波浪拍打朱紅回廊,忽而化作溪流繞過太湖石。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br>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br>一劉禹錫《賞牡丹》 花田中點綴太湖石、青磚影壁、朱紅回廊,穿行于花海之間,檐角銅鈴隨風輕響,與湖光山色相映成趣。 白居易手拿燭臺吟誦《惜牡丹》。 象征國泰昌盛、春風無限好的沉香亭,供市民游客休憩。 玉鉤橋、醉香廊串聯(lián)起院內的詩意與景色。 浮雕墻以牡丹園建園歷史為載體,詮釋著建園的辛苦歷程。 櫻花林在牡丹田西邊,樹干上掛著小木牌:"染井吉野,共328株"。孩子們舉著風車在樹下瘋跑,撞得花瓣撲簌簌往下掉。 木制長廊兩側的櫻花樹撐起粉白云霞,偶有花瓣飄落在牡丹叢中。 花瓣落在我肩頭,捏起來對著太陽看,透著淡淡的粉,像是被牡丹染了色。 最驚喜的是繡球花叢。原先在花市見到的繡球都拘在花盆里,這里的卻撒著歡兒長,花球個個比拳頭大。 園子里桃花和杜鵑爭先恐后,競相盛開。 聽濤閣柱上斑駁的對聯(lián):"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這才覺著滿衣裳都是混合的花香?;丶衣飞?,衣裳里抖出了花瓣:紅的沾了土,白的卷了邊,綠的還帶著水汽。小心夾進筆記本里,也算是把春天捎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