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4月的北京,春意盎然,古韻今風(fēng)交織成一幅動人畫卷。天安門廣場紅旗招展,故宮紅墻內(nèi)外春意正濃,胡同深處老槐吐綠,什剎海波光粼粼映著游人笑臉。</p><p class="ql-block"> 宜人風(fēng)景,吸引著大山里出生的兄弟姐妹一行四家7人,滿懷期待踏上這片歷史與現(xiàn)代交融的土地,與已在北京等待的兩家10人匯合歡聚。</p><p class="ql-block"> 北京,我們來啦!</p> <p class="ql-block"> 父母生養(yǎng)了我們兄弟姐妹六人,四男二女。長者現(xiàn)已七十七歲高齡,少者亦年近花甲。在這個特別的時刻,唯長姊因家務(wù)事未能同行,但其余五對伴侶皆歡聚于京城。古稀之年,能得此團圓,無論是在山野的寧靜還是都市的喧囂中,都顯得尤為珍貴和罕見。</p><p class="ql-block"> 我們心懷感激,感謝命運讓我們在這個年齡段仍能擁有完整的家庭。環(huán)顧四周,許多家庭在這個時期已支離破碎,兄弟姐妹或因瑣事爭執(zhí)不休,或因遺產(chǎn)分配對簿公堂,或因妯娌間的不和而老死不相往來,更有甚者,因孩子打鬧引發(fā)家人之間拳腳相向……然而,這些不幸在我們家中從未發(fā)生。</p> <p class="ql-block"> 我們有的是深厚的情誼,彼此間喜悅同享,困難相助,事務(wù)上相互扶持。每逢佳節(jié),溫馨的問候穿梭其間,傳遞著無盡的暖意;若逢生辰,紅包相贈,喜悅之情溢于言表,共同分享這份特殊的日子。日常時光里,時而這家張羅聚餐,圍坐一桌歡聲笑語;時而那家發(fā)起旅行邀請,費用由東道主承擔(dān),大家從不計較得失,只享受相聚的歡樂。</p><p class="ql-block"> 此次聚會,由上有一姐三兄,下有一弟,家中排行老五的發(fā)起,她雖是一位沒有收入、家境樸素的農(nóng)家婦女,卻和丈夫滿腔熱情地組織了這次活動。盡管大家庭全員聚首的機會并不頻繁,往往限于婚喪嫁娶等重大時刻,但此次異地相聚,幾乎全員到齊,實屬難能可貴。我們圍坐一堂,笑語盈盈,共話往昔與今朝。兄弟姐妹聚,歡聲笑語濃,溫馨的畫面仿佛定格。</p> <p class="ql-block"> 我們感激上蒼的恩賜,讓周圍的一切美好環(huán)繞左右。命運的巧妙安排,讓每一步人生路都充滿了深意與價值。尤其銘記于心的是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他們不僅賜予我們生命,更在成長的路上,以無盡的耐心和智慧,教會了我們正直與善良。</p><p class="ql-block"> 盡管父母遠去多年,家的溫馨依舊濃厚。每逢相聚,心中歸屬感滿滿,家人永遠是最堅實的港灣。長輩們的言傳身教,讓這份親情紐帶在家族中代代相傳,小輩們視叔伯姨舅、堂表兄弟姐妹為至親。這次,在京工作的外甥與甥媳,叔嬸姑的侄女及女婿,都盡其所能,給予最熱情的接待,讓親情的溫暖時刻縈繞心間。 盡管時光匆匆,但每個小家的溫馨匯聚成了大家庭的和睦,這份情感永遠鐫刻在心。</p> <p class="ql-block"> 在歲月長河中,我們情深意重,誓約鏗鏘,"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jié)來生未了因",蘇軾老先生的這句金言,恰似心弦共鳴,道出了我們不言而喻的摯友情深。</p><p class="ql-block"> 期盼輪回不滅,情誼永續(xù),共赴每一個來生的約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