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古人云,“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贝搜圆惶?。在老家西社圪垯村子的半山腰,隱匿著一股清泉,悄然而又堅定地存在著,它仿若一位不知疲倦的時光守護者,伴隨著我們走過一個又一個春夏秋冬。它從未曾停下腳步,始終流淌著澄澈的泉水。這股清泉,以一種無聲卻磅礴的力量,滋養(yǎng)了一代又一代的村民,承載著數(shù)不清的溫暖與珍貴記憶,成為老家獨一無二、不可替代的符號。</p> <p class="ql-block"> 沒人能確切知曉這股清泉究竟誕生于何年何月,從何時起便在此處安營扎寨。它像是大自然隨性而又慷慨的饋贈,自然而然地出現(xiàn)在這片土地上,成為村子里最原始、最珍貴的寶藏。從古至今,歷朝歷代為了取水更加便利,村民們前赴后繼,齊心協(xié)力清理并深挖泉眼底部,用水泥加固四周,還精心用石頭壘起搭建了一個小巧的窯洞。自此,一窯綠汪汪、清澈見底的山泉水常年匯聚于此,恰似一塊溫潤的碧玉,散發(fā)著柔和的光澤。后來,村民又在水面鋪設(shè)了一條長長且平整的石條,有了它,大家只需穩(wěn)穩(wěn)地踩在石條上,就能輕松地將水挑上來。從那時起,這股清泉便真正成為了村民生活的命脈,是大家賴以生存的生命之泉。</p> <p class="ql-block"> 聽爺爺講述,在他記憶的深處,泉窯邊的溝沿上曾矗立著一座泉神廟,也叫三姑廟。那廟宇氣勢恢宏,飛檐斗拱,雕梁畫棟,每一處細節(jié)都彰顯著古人精湛的技藝。曾經(jīng),這里香火鼎盛,信徒們懷著無比虔誠之心,紛紛前來供奉神像,虔誠地祈求風(fēng)調(diào)雨順、水源豐沛。然而,時光是最無情的雕刻師,歲月如刀,如今一切早已物是人非。唯有廟背的幾處危墻,還頑強地堅守在那里,它們像是忠誠的衛(wèi)士,堅守著曾經(jīng)的輝煌;又像是一位飽經(jīng)滄桑的老人,向人們緩緩訴說著往昔的故事,讓人不禁感慨萬千。</p> <p class="ql-block"> 每天清晨,第一縷陽光輕柔地灑落在半山腰,泉窯邊便瞬間熱鬧起來。老人們總是早早起床來到這里擔(dān)水,他們動作嫻熟地將水桶浸入水中,伴隨著“咕咚咕咚”那充滿生活氣息的聲響,水桶很快被裝滿。他們一邊打水,一邊嘮著家常,誰家的孩子考上了好大學(xué),地里的莊稼今年收成如何,這些瑣碎的話語里,滿是生活最本真的溫度。年輕力壯的小伙子們,擔(dān)起滿滿的水桶,步伐矯健輕快,扁擔(dān)在肩頭富有節(jié)奏地上下起伏,灑下一路辛勤的汗水,處處彰顯著蓬勃的朝氣與活力,構(gòu)成了一幅充滿生機的鄉(xiāng)村晨景圖。</p> <p class="ql-block"> 炎炎夏日,村民的用水量大幅增加,泉窯里流出的山泉水常常難以滿足大家的需求。這時,我們這些小家伙們就有了用武之地。家家戶戶都會派出一個小娃去排隊“刮水”。說起“刮水”,這可是老祖宗的智慧結(jié)晶。當(dāng)年建造泉窯時,為了便于取水,在大石頭底部挖鑿出一個小鍋底大小的坑口。經(jīng)過常年累月各種勺水工具與石頭底部的不斷摩擦,石坑底部和四周變得光滑無比。當(dāng)坑中流滿一坑水時,我們便用鐵瓢刮水,鐵與石頭摩擦,發(fā)出尖銳刺耳的聲音。有用鐵瓢刮水的,有用銅瓢刮水的,還有用葫蘆瓢刮水的。十多個小孩擠在一起,嘰嘰喳喳,那喧鬧的聲音與刮水的聲音交織在一起,奏響了一曲充滿童趣的鄉(xiāng)村樂章,為炎熱的夏日增添了別樣的歡樂。當(dāng)水桶刮滿后大一點的孩子就會兩個人抬著回家,一路上搖搖晃晃,東倒西歪,水撒了一路,在互相的責(zé)怪聲中總算抬到家。小一點的孩子則飛奔回家叫來家人擔(dān)水。就這樣來來往往,干著我們自己力所能及的活。</p> <p class="ql-block"> 寒冷的冬日,泉窯上方總會升騰起一層薄薄的霧氣,如夢似幻,仿佛人間仙境。泉中的水依舊溫暖,在嚴寒中堅守著自己的溫度,仿佛在向人們訴說著它的堅韌與不屈。幾只喝水的小鳥時不時的飛到窯口水邊,快速的喝上幾口,然后就快速飛走,這份人與自然完美和諧的畫面盡享冬日里的美好與神秘。</p><p class="ql-block"> 這股清泉,雖然滋養(yǎng)了一代又一代的村民,卻也給我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遺憾。在九十年代末,經(jīng)過專家對泉水水質(zhì)的檢測,發(fā)現(xiàn)此水含氟量大,雖有著熬稀飯不放堿的獨特功效,熬出來的稀飯格外香甜好喝,但卻對人的牙齒和骨骼有著較大的傷害。如今,我們這一代人基本都有著黃色的氟斑牙,父親那一輩人則大多關(guān)節(jié)疼痛,患有大骨節(jié)病,這是歲月留下的傷痛印記。</p> <p class="ql-block"> 如今,泉窯和泉水依然靜靜地存在著,只是村民們都已不再飲用泉水,大家都用上了干凈環(huán)保的自來水。</p><p class="ql-block"> 這股清泉,這方泉窯,不僅是村民曾經(jīng)生活的水源,更是村子的靈魂所在。它靜靜見證了村子的變遷,從古老的泉神廟到如今的危墻斷壁,從村民們質(zhì)樸的日常勞作到孩子們純真無邪的童年時光。它承載著濃濃的鄉(xiāng)愁,無論歲月如何流轉(zhuǎn),始終是老家最動人、最難忘的風(fēng)景,深深烙印在每一個游子的心中,成為我們心底最柔軟、最珍貴的回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