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中山市小欖鎮(zhèn)民安北路,坐落著一座承載深厚底蘊的寺院——隱秀寺。3 月 24 日,我有幸參觀了這座宏偉建筑。</p><p class="ql-block"> 隱秀寺原名隱秀禪院,又名反哺蘭若。明崇禎年間,東閣大學士何吾騶家人居京,其孫何栻出生后雇一女傭為乳母。何吾騶罷相歸田,乳母相隨至小欖。乳母之子自小出家為僧,數(shù)十年后,思母心切,攜弟南下尋親。幾經(jīng)波折,終與母相認。僧人欲結草為庵奉佛報親恩,當時何栻隱居,感其孝,助其募緣并舍地,建成“隱秀禪院”。</p><p class="ql-block"> 隱秀寺因孝而立,以孝聞名。數(shù)百年來,雖歷經(jīng)滄桑,卻始終弘揚孝道,沉淀出源遠流長的孝文化,深受百姓稱道。原寺為明清嶺南祠堂式建筑,三進三間,有偏殿、磚雕,后因年代久遠與文革破壞,只剩斷壁殘垣。</p><p class="ql-block"> 2003 年,應信眾要求,市佛教協(xié)會申請在圓欖山易地重建,弘如大和尚主持道場。圓欖山風景秀麗,契合孝意。隱秀寺占地 13939.8 平方米,2010 年大雄寶殿建成開光。全寺仿唐式風格,佛像生漆脫胎制作。如今,各主要建筑陸續(xù)完工。在黨和政府支持、各界助力下,隱秀寺不斷完善,未來有望成為嶺南孝親文化圣地與佛教名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