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高五幸:抓鬮,生產隊分地時的集體智慧<br><br>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落實聯(lián)產生產責任制,分地到戶,這在村里可是頭等大事,關乎著家家戶戶的切身利益。<br><br>種地之人都渴望能擁有離村近、水肥條件好的田塊,然而僧多粥少,這可如何是好?為了使分配的結果能讓眾人信服,新寺村里的長輩們聚在一起商議了許久,最終想出了一個土辦法——抓鬮。<br><br>抓鬮,便是在眾目睽睽之下進行,于公開場合杜絕弄虛作假,依靠“揭開碗碗看點點”,全憑運氣,頗有點認賭服輸?shù)慕馕丁?lt;br><br>分地的前期準備工作極為繁雜且細致。生產隊長高德義領著幾位經驗豐富的老農,手持皮尺,在田間地頭忙碌了好些日子。他們將隊里的 282 畝農田,依照土壤的肥沃程度、距離村子和水源的遠近,劃分為一、二、三等地,并仔仔細細地標注上數(shù)字。那些靠近村子、土質黝黑肥沃的,八分五便抵作一畝;稍遠一些、肥力一般的地塊,一畝便是一畝;而更遠的田塊則一畝一分五算作一畝。地塊的等級在社員大會上公布,以使大家心中有底。<br><br>到了抓鬮的那一日,村里熱鬧得如同過會一般。天剛蒙蒙亮,男女老少便都聚集到我家門口飼養(yǎng)室的院子里。<br><br>此時的飼養(yǎng)室院子,被一層淡淡的晨霧所籠罩,仿佛披上了一層輕柔的薄紗,為這場關乎各戶命運的抓鬮增添了幾分神秘的韻味。<br><br>院子中央擺放著一張陳舊的木桌,桌上放置著一個用紅紙糊得方方正正的盒子,里面裝著寫有地塊數(shù)字的紙條,似乎隱藏著眾人對未來的憧憬與期盼。盒子周圍,社員們圍了個里三層外三層,大伙交頭接耳,眼神中滿是緊張與期待。<br><br>“大伙都安靜啦,聽我說!”隊長高德義扯著嗓子高聲喊道,“今天,落實上面的政策,分田到戶。咱按抓鬮來分地,公平公正,全看各自的運氣,誰抓到啥就是啥,絕不許反悔!”言罷,他拿起紙盒,用力地搖晃了幾下,以確保紙條充分混合。<br><br>第一個上前抓鬮的是村里的老莊稼把式高老爺,他邁著沉穩(wěn)的步伐,雙手在衣角反復擦拭,似乎要擦去手心的汗珠,又像是在擦拭這份莊重。此時,微風輕輕拂動他灰白的頭發(fā),晨光透過薄霧灑在他布滿皺紋的臉上,映出一道道明暗交錯的光影。走到桌前,他深吸一口氣,手在衣角又擦了擦,緩緩地把手伸進盒子,手指在里面摸索了好一會兒,才捏住一張紙條。那一刻,全場鴉雀無聲,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眼睛緊緊地盯著老爺?shù)氖?。老爺慢慢抽出紙條,展開,目光掃過,臉上先是一緊,隨即舒展開來,心中暗自欣喜:“嘿,這運氣還算不錯,雖說不是最好的地,但也差不到哪兒去?!?他高聲念道:“20 號地!”人群中頓時一陣騷動,有羨慕的,也有慶幸沒輪到自己先抓的。<br><br>接著,我叫爺、叫爸、叫伯、叫叔、叫婆叫姨的也按捺不住,紛紛上前,依次摸鬮。風蘭姨嘴里不停念叨著:“老天爺保佑,給咱家塊好地。”她伸手進盒時,微風恰好吹起她肩頭的碎花手帕,手微微顫抖,紙條剛到手,就迫不及待地打開,看到結果后,撇了撇嘴,心里一酸:“唉,這命喲!咋就抓到南岸子的地呢,往后這莊稼可得費不少勁?!钡矝]再多言,默默把鬮遞給英軒叔。<br><br>父親高富榮代表我們家抓的鬮,結果也是村里的“南岸子”地,離村子遠,送肥收莊稼要比別人多跑些路。時過境遷,當時看似不好的地,如今卻有了好的用途??磥砝咸旖K究是公平的。<br><br>扯得有點遠了,言歸正傳。孩子們在人群的縫隙中鉆來鉆去,好奇地張望著,他們雖不太明白大人們的焦慮,卻也被現(xiàn)場的緊張氣氛所感染,不再嬉笑打鬧。年輕后生們則故作鎮(zhèn)定,可那攥緊的拳頭還是暴露了內心的起伏,心里想著:“不管抓到啥,憑咱這膀子力氣,總能把地種好。”<br><br>不單是分地,生產隊里分騾子、馬和牛、大型農具這類重要之事,抓鬮同樣是“一錘定音”的辦法。隊里的牛馬有膘肥體壯之分,農具也有新舊之別,抓鬮讓每家每戶都擁有平等的機會。這種方式看似靠運氣,實則蘊含著群眾對于公平的執(zhí)著追求。<br><br>抓鬮這種方式或許不夠精細、也不“科學”,沒有復雜的過程來權衡利弊,但在農村,在資源有限、人心渴望公平的環(huán)境下,恰恰撫平了生活的褶皺,讓土地和生產資料順利分配到各家各戶,使得聯(lián)產到戶生產責任制度得以落實,生根開花結果。<br><br>“公道不公道,只有天知道?!焙畞硎钔ゴ簛?,四十多年過去了,如今回首,抓鬮的背后是鄉(xiāng)村長輩們獨有的智慧。它深深扎根于鄉(xiāng)土人情之中,以最為直白的方式化解矛盾,堅守公平的底線,讓鄉(xiāng)村秩序井然,也讓那份質樸、坦然的民風,在歲月的長河中悠悠傳唱。<br><br>抓鬮,是生產隊解體分田到戶時農民的集體智慧,是特殊情況下運用“土法子”來體現(xiàn)公平公正。</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