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美篇號:54230925</p><p class="ql-block"> 文字/圖片/編輯:老頑童</p> <p class="ql-block"> 1973年冬天,母親不幸辭世后,父親在家庭經(jīng)濟(jì)負(fù)擔(dān)、孩子教育成長、家庭生活照料等諸多方面都要獨自一人承擔(dān)責(zé)任。他像一座堅固的大山,穩(wěn)穩(wěn)地支撐著家庭,他的擔(dān)當(dāng)不僅讓家庭在艱難的歲月中得以維持,更給孩子們的成長帶來了深遠(yuǎn)的影響,成為我們心中永遠(yuǎn)敬仰的榜樣。</p><p class="ql-block"> 母親離世后的幾年中,由于家庭責(zé)任和生活的壓力,父親在生活中始終堅定意志,養(yǎng)成一些神秘的好習(xí)慣。比如,父親趕場就和常人不一樣,他喜歡早出晚歸,為什么呢?他很怕別人知道他趕場。為什么怕別人知道呢?請聽我慢慢的與你道來。</p> <p class="ql-block"> 在記憶的長河中,父親趕場的身影如同一個沉重而又溫暖的烙印。母親去世之后,家庭的重?fù)?dān)全部落在了父親那并不寬厚的肩膀上。他就像一棵孤獨卻又堅強的大樹,獨自為我們?nèi)⒚脫纹鹆艘黄炜铡?lt;/p><p class="ql-block"> 父親,一個人承擔(dān)著屋里屋外所有的事情。而我們,還只是年幼的孩子,只能做一些諸如打豬草、割牛草之類的簡單活兒。那時候,父親趕場是一件大事。他要走三十多里路去趕場,一個來回就是六七十里,這是一段多么漫長而又艱辛的路程啊。</p><p class="ql-block"> 他趕場有著明確的目的,要么為我們買衣服,讓我們在貧寒的生活中有一絲溫暖;要么購買生產(chǎn)工具,維持家庭的勞作;要么售賣農(nóng)產(chǎn)品,換取一些微薄的收入。每一次趕場,他都像是踏上了一場未知的征途。</p><p class="ql-block"> 父親總是早出晚歸,這其中有著諸多無奈。他出門的時候,天還未亮,整個世界都被黑暗籠罩著。而回來的時候,往往已經(jīng)是夜半三更。我們這些孩子,總是在擔(dān)憂和害怕中度過他趕場的日子。我和二姐、大哥擔(dān)心他回不來,在那個治安并不太好的年代,我們害怕他在路上遭遇搶劫的人,畢竟當(dāng)時人們都很窮,強盜時有出沒。而且,那片土地上還可能有野生動物出沒,這也給父親的歸途增添了些許危險。</p><p class="ql-block"> 每次父親回來得晚的時候,我們?nèi)⒚枚紩埬棠毯臀覀円黄鹗丶?。因為我們實在是太小了,一想到可能會有強盜出現(xiàn),就會害怕得瑟瑟發(fā)抖。父親深知這種危險,所以他總是叮囑我們不要隨便告訴別人大人不在家的情況,這是他保護(hù)家庭的一種方式。</p><p class="ql-block"> 有好幾次,父親趕場回來得實在太晚了。夜深人靜,又沒有月色,整個世界黑得像一個無底的深淵。我們擔(dān)憂得心急如焚,二姐守著家,我和哥哥則請奶奶和我們一起到半路上去接父親。我們在黑暗中摸索著前行,走了很遠(yuǎn)都看不到父親的蹤影。心里就像揣著一個五味瓶,一路上讓我五味雜陳的,不停地嘀咕著父親會不會遇上麻煩??墒?,我們依然堅定地往前走,因為這對父親的牽掛和擔(dān)憂無濟(jì)于事,只有接到父親才是唯一的踏實結(jié)果。幸運的是,老天不負(fù)有心人,最終,每次都讓我們接到了父親。</p><p class="ql-block"> 后來才知道,父親之所以回來這么晚,是因為他的東西賣不出去。他就那樣一直守著攤位,直到天黑都無人問津,才不得不收攤打道回府。他在那邊辛苦堅守,卻讓我們在家里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總以為他遭遇了什么不測。不過,每次都是有驚無險,他總是夜半三更才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如今,回想起那些不堪往事,那時父親的生活實在是太艱難了。他常常在生活的重壓下,依然堅強地前行,就像那句名言所說:“不經(jīng)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彼慕?jīng)歷,讓我們深刻地知道生活的不易?,F(xiàn)在的我已為人父,在孩子的教育傳承中,父親過去的經(jīng)歷就是一本生動的教材。它能讓我的孩子們學(xué)會尊重生活,懂得生活中的冷暖,把爺爺身上那種堅韌、對家庭的責(zé)任感等良好的品質(zhì)傳承下去。</p> <p class="ql-block"> 為此,本人以七律詩的形式加以總結(jié)和銘記父親的擔(dān)當(dāng):</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父親擔(dān)當(dāng)(七律)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家母仙游父獨撐,趕場遙路苦兼程。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朝辭寒舍披星去,暮返幽途戴月行。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姊幼微無力助,一翁勞瘁疾饞身。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往昔兒懼存記憶,今化父言教后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二、憶父趕場(七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父親獨力育兒艱,趕場迢迢路幾彎。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早出未嫌霜露冷,晚歸常遇月星慳。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擔(dān)菜售物謀家計,置服添鋤為幼孱。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慈父艱辛成史話,兒育后代曉辛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