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是2025年4月1日,倏焉又到了李子飛花的時節(jié),它勾起了我對知青生活的回憶。盛開的李花,雅白素潔,它具有審美價值,使人賞心悅目。凋謝的李花,落英繽紛,它具有物候的價值,提醒人們種豆。</p> <p class="ql-block">蓋石溝</p><p class="ql-block">李樹多李花燦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蓋石溝的第一頓飯。</p><p class="ql-block"> 1968年末至1973年末,我在四川省南川縣南平公社蓋石大隊第四生產(chǎn)隊當(dāng)知識青年。那里現(xiàn)在叫做重慶市南川區(qū)南平鎮(zhèn)天馬村第四組了。那里的小地名叫做蓋石溝,蓋石大隊因之而得名。卡車把我們幾百名知識青年送到南平鎮(zhèn)后,我們很快就辦理好了戶口等手續(xù)。各個大隊都派了干部來接我們知識青年。我找來找去沒有見到前來接我的大隊干部,于是我自己用扁擔(dān)挑著行李前往蓋石溝。在當(dāng)時,我們當(dāng)知青的方式叫做插隊落戶,與1974年后才興起的知青點不同。知青點一個大隊建一個,知青們過集體生活。</p><p class="ql-block"> 挑擔(dān)子于我不是什么問題。我初中時期就學(xué)會了挑擔(dān)子,還會換肩。我前往蓋石溝,先走公路4.5 公里。我來到一家供銷店,就在那里歇腳。</p><p class="ql-block"> 我問店主人:如何前往蓋石溝?</p><p class="ql-block"> 店主人指給我一條石板路。他告訴我:就從那里走。</p><p class="ql-block"> 遠(yuǎn)不遠(yuǎn)???我問。</p><p class="ql-block"> 不遠(yuǎn)。五六里路就到啦。他說。</p><p class="ql-block"> 我挑起行李又走。那條石板路逐漸上升,路邊的風(fēng)景越來越好。石板路的一側(cè)是陡峭的石壁懸崖。懸崖上有一些石縫,里面?zhèn)鞒鼍薮蟮镍B叫聲。那是兀鷹的叫聲。當(dāng)?shù)厝税沿z椊凶鰩r廓雞。巖廓雞的形體比老鷹大。它們的叫聲我并不害怕。在我聽來,那些巖廓雞仿佛在歡迎我:來吧,來吧!</p><p class="ql-block"> 時值歲末,由于在山溝里,路邊的荊棘依然茂盛。滿山的楓香樹(楓樹),還掛著紅葉。我想起杜牧 “霜葉紅于二月花” 的詩句。這是我當(dāng)時的心情。我堅信,農(nóng)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我會有一番作為的。</p><p class="ql-block"> 我到達(dá)村口,四隊有人在那里等我。他告訴我,前去公社接我的人走岔了。他把我?guī)У揭粋€叫做麥地灣的院子。我在那里吃了蓋石溝的第一頓飯。</p> <p class="ql-block">蓋石溝的麥李子</p><p class="ql-block">最好吃的喲</p> <p class="ql-block">蓋石溝的雞血李</p><p class="ql-block">有點兒酸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蓋石溝的桐子李</p><p class="ql-block">網(wǎng)球般大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麥地灣的胡家二娘。</p><p class="ql-block"> 我在蓋石溝的第一頓飯是在胡二娘家吃的。吃飯的時侯大約是下午三四點鐘的樣子。這并沒有什么奇怪的。當(dāng)?shù)厝思业耐盹埥凶鲆癸?。在蓋石溝人們一般是晚上八點鐘才吃夜飯。如果是夏天,那么夜飯更晚,人們要在晚上九點鐘以后才吃夜飯。</p><p class="ql-block"> 麥地灣那個院子呈門字形。院子的前面接著水田,沒有房子。院子的北側(cè)住著胡三爺、胡四爺?shù)热思?。院子的南?cè)住著胡大爺、胡幺爺?shù)热思?。院子的西?cè),即那個院子的正面,住著胡二爺一家。胡二爺是地方國營南川縣水泥廠的工人,那家工廠在木渡,它距離蓋石溝并不遠(yuǎn),周末胡二爺回家。</p><p class="ql-block"> 胡二娘是胡二爺?shù)奶每停ɡ掀牛?,四十歲出頭,人瘦瘦的,非常干練,她把家里收拾得很干凈,稱得上明窗凈幾。胡二娘是生產(chǎn)隊的婦女主任。生產(chǎn)隊把歡迎我的那頓飯安排在她的家里,主要是因為她家是工屬,家里面看得一些,體面一些。</p><p class="ql-block"> 那頓飯的主菜是炒臘肉。那是我一生中吃過的最好吃的臘肉。那碗臘肉的色澤,成了我后來判別臘肉的標(biāo)準(zhǔn)。那碗臘肉冒出來的熱氣,我至今還能看見。那碗臘肉的滋味,我至今還能找到感覺。雖然,那只是一碗普通的川味臘肉。</p> <p class="ql-block"> 李子飛花時節(jié)種豆。</p><p class="ql-block"> 麥地灣的胡大爺早已去世。外鄉(xiāng)人余大爺來上門,和胡大爺?shù)倪z孀結(jié)了婚。余大爺是大隊的貧協(xié)主任,他騰出一間屋子來,供我居住。那里壘有土灶,我當(dāng)天夜里十點鐘左右,自己開火做了晚飯。我的知青生涯就開始了。在我的知青屋建好之前,我一直住在麥地灣,和胡二娘是鄰居。</p><p class="ql-block"> 生產(chǎn)隊給我劃了自留地。1969年春天我在自留地里種了四季豆。下種早了,胚芽受凍,爛在地里。后來補種,長得參差不齊,那年的四季豆長得不好。</p><p class="ql-block"> 胡二娘告訴我:李子飛花,種豆。</p><p class="ql-block"> 后來那幾年,我都按照胡二娘的教導(dǎo),在李子飛花時節(jié),播種四季豆和豇豆。我種的四季豆又胖又籽粒飽滿。我種的豇豆差不多有兩尺長。</p> <p class="ql-block"> 胡二娘來自簸箕天。</p><p class="ql-block"> 李子飛花時節(jié),種豆。種四季豆如此,種豇豆也如此。</p><p class="ql-block"> 蓋石溝的李子樹極多。蓋石溝是一條小河,它的兩岸全是李子樹。蓋石溝的山坡上也有許多李子樹。李子飛花時節(jié),就是李花凋謝的時候。那個時節(jié),落英繽紛。這是明顯的物候。按照物候來種莊稼,遠(yuǎn)比按照節(jié)氣科學(xué)。節(jié)氣,本質(zhì)上還是時間。這是因為,在每年同樣的時間里氣候有差異。</p><p class="ql-block"> 胡二娘是勤勞的農(nóng)村婦女的典型。她的娘家在簸箕天。簸箕天是萬盛(今重慶市萬盛經(jīng)開區(qū))的一個小地名。在解放初期,萬盛屬于南川縣的一部分,即南川縣的第九區(qū)。后來,國家要發(fā)展工業(yè),于是將南川的第九區(qū)整體劃出,設(shè)立了南桐礦區(qū)。經(jīng)過幾十年的煤炭開采,現(xiàn)在萬盛已經(jīng)成了資源枯竭型城市了。不過,勤勞智慧的萬盛人民把旅游產(chǎn)業(yè)做大做強(qiáng)了。簸箕天一帶現(xiàn)在叫做黑山谷。黑山谷是重慶的主要旅游地之一,人氣很旺。</p><p class="ql-block"> 那里的人家戶都住在山谷底下。仰頭只能看見簸箕那么大的天。簸箕天,猶如別的地方所謂一線天。那里的山高峻陡峭,那里的地里,巖石多,土壤少。</p><p class="ql-block"> 胡二娘名叫朱素英。她當(dāng)年嫁到蓋石溝的時候,帶著她的十歲的弟弟朱炎林。相比簸箕天,蓋石溝的自然條件要好得多。我去蓋石溝當(dāng)知青的時候,朱炎林是大隊干部,他擔(dān)任副業(yè)大隊長。我的知青屋距離朱炎林的家十米左右。</p><p class="ql-block"> 我與胡二娘家有不少交集。她家有三個孩子。長女名叫英兒,次子名叫元兒,三女名叫群兒。英兒出嫁到南平鎮(zhèn)的東江大隊(小地名:董家廟),胡二娘叫我參加送親的隊伍。我知道,她是好心,讓我去好吃好喝。元兒娶媳婦,胡二娘叫我去 “打樣”。打樣,這是當(dāng)?shù)鼗樗字械囊粋€環(huán)節(jié)。男方家派出四五個人,前往女方家送禮。那一群人中的核心人物就是打樣人。這樣做,目的是告訴女方,未來的相公,就是這個樣子。臨近村口的時候,我這個打樣人必須擔(dān)著挑子。挑子的一頭是一對肥鵝和臘肉等物品。挑子的另一頭是糯米,糯米的上面擺著嶄新的一疊面值十元的人民幣。我知道,她是好心,讓我去好吃好喝。群兒讀書 “讀得” (成績好),據(jù)說后來還上了高中。</p><p class="ql-block"> 1973年末,我考上中專離開了蓋石溝。五十多年過去了,我還清晰地記得那里的山山水水,記得那里的李樹和李花,記得那句“李子飛花種豆” 的農(nóng)諺。</p> <p class="ql-block">簸箕天</p><p class="ql-block">重慶市萬盛的黑山谷</p> <p class="ql-block">簸箕天</p><p class="ql-block">重慶萬盛的玻璃長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簸箕天</p><p class="ql-block">勇敢者敢過玻璃長廊</p> <p class="ql-block">蓋石溝 </p><p class="ql-block">現(xiàn)在是旅游景點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又到李子飛花時節(jié)。</p><p class="ql-block"> 經(jīng)過一個冬天的蟄伏,我在元宵節(jié)那天回到了位于武漢大學(xué)校園內(nèi)的寓所,開始了伏案工作。在前一階段,我的工作主要是備料:細(xì)細(xì)閱讀外文原版的專業(yè)書籍,密密書寫閱讀心得做筆札筆記。在復(fù)旦大學(xué)攻讀博士學(xué)位期間,我曾經(jīng)正正規(guī)規(guī)地學(xué)習(xí)過俄語。畢業(yè)之后,長期沒有使用。這次 “備戰(zhàn)”,我的俄語閱讀能力居然神奇地恢復(fù)啦。在后一階段,我將撰寫學(xué)術(shù)論文,為今年六月份的一個國際學(xué)術(shù)會議做準(zhǔn)備。邀請函,已經(jīng)發(fā)來了。我這邊,一定要努力。目前我已經(jīng)順利轉(zhuǎn)入了一天四段的工作體制:早飯前、上午、下午、晚飯后,各工作一段時間。這樣一來,我的精神抖擻了許多。工作目標(biāo)是身心健康的保證。學(xué)生時代,我是這樣度過的。我覺得,我現(xiàn)在還是一個學(xué)生。</p><p class="ql-block"> 向快樂看齊,用繁忙的工作解開人生的難題。漢斯? 艾里希? 諾薩克 (Hans Erich Nossack, 1901—-1977),一位德國思想家,如是說。他還指出:苦難是人類生存的基礎(chǔ)。知青生活鍛煉了我的意志和體魄。我至今喜歡極簡的知青生活方式,我希望一直這樣保持下去。我覺得,我現(xiàn)在還是一個知青。</p><p class="ql-block"> 目前又到了李子飛花的時節(jié)。我又想起了五十五年前蓋石溝的胡二娘教我的那句話:李子飛花,種豆。</p><p class="ql-block">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我相信這句話。</p> <p class="ql-block"> 附錄:</p> <p class="ql-block"> 一本詞典的封皮。</p><p class="ql-block"> 多少年來,我形成了一個習(xí)慣,那就是把一些特別重要的話寫在詞典的封皮上。它好比座右銘,提醒我努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部分圖片源于網(wǎng)絡(lu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