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曼德勒是緬甸第二大城市,位于緬甸中部的內陸,是幾個古代王朝曾經建都的地方。被列為聯(lián)合國"世界文化遺產"。這次緬甸震中就是發(fā)生在曼徳勒,許多歷史建筑毀于一旦。這是我多年前在曼德勒拍攝的,不知如今還在否。</p> <p class="ql-block"> 因瓦古城曾是緬甸近四個世紀的首都,著名的因瓦王朝的古都。二戰(zhàn)遭受到破壞,古城的大批建筑被嚴重損毀。現(xiàn)在僅存一些殘敗的廟宇、寶塔、佛像掩映在郁郁蔥蔥的叢林里,但仍依稀可見因瓦古城昔日的繁華。</p> <p class="ql-block"> 乘坐馬車游覽古城十分有趣,在馬車的顛簸中觀賞最原始的自然風光,穿梭在不同風格的古建筑中,仿佛在歷史中穿越。</p> <p class="ql-block"> 烏本橋位于阿瑪拉普拉古城附近,橫跨東塔曼湖,全長約1.2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柚木橋。它修建于貢榜王朝的敏東王時期,橋墩、橋梁、鋪橋的木板都由珍貴的柚木建造,歷經百年風雨而不朽。</p> <p class="ql-block"> 烏本橋也被緬甸人稱為"愛情橋"。傳說是翡翠娘娘離開故鄉(xiāng)大理經長途跋涉來到緬甸首府曼德勒,與緬甸王子相愛,手牽著手在金色夕陽下相互依偎通過木橋來到皇宮,后人為紀念這段愛情故事,將此橋稱作"愛情橋"。烏本橋分橋頭、橋中和橋尾分別建有6座亭子,象征佛教的"六和精神"。據說,緬甸人戀愛時,會不遠千里來此登橋,祈求永保這6種和睦互敬的精神,讓愛情能長久彌堅。</p> <p class="ql-block"> 烏本橋兩岸是田園風光。湖里有人撐船捕魚、草叢中孩子們追逐嬉戲、好事將近的情侶在拍婚紗照、無數(shù)觀光的小船,漂浮在如鏡的湖面上。遠處的枯樹廝守在如畫的江邊,屹立百年不倒,讓人感受那份滄桑的美麗。</p> <p class="ql-block"> 夕陽西下,烏本橋被落日的余暉染成通紅,顯的格外美麗。這里每天都在上演一出出無劇本但又最美的默劇,背景就是那片夕陽下的余暉,舞臺就是那條1600米有著200多年歷史的柚木橋,演員就是兩岸過往的居民、僧侶、小販、情人,甚至包括游客自己,與這妙曼的黃昏渾然天成一幅幅優(yōu)美的畫卷。</p> <p class="ql-block"> 加納揚佛學院,建于1914年,是緬甸最大的僧院,有不同年齡的僧侶近1500人 ,僧院的所有費用都是國內外的慈善機構或人士捐贈的。每天上午10:00,是僧侶就餐時間,這千人進餐已成為曼德勒的一道風景。長長的僧人隊伍,淡定地行進在游人的夾道中,安靜地進餐,一切是那么有序。</p> <p class="ql-block"> 曼德勒皇宮原為緬甸最后一個王朝貢榜王朝的皇宮,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被火毀,現(xiàn)已在舊址重建。1989年,緬甸政府開始依據歷史圖片和資料重建,恢復了89個主要大殿。整個皇宮呈正方形,為木結構建筑,建筑以紅色、金色為主,遠觀耀眼奪目、金碧輝煌,近看雕廊畫柱、精美絕倫。據報道這場地震皇宮大部分己破壞,只留下一聲嘆息。</p> <p class="ql-block"> 金色宮殿柚木寺是一座傳統(tǒng)的緬式柚木建筑,整幢建筑物就是一件大型的木雕藝術品,雕刻精美而華麗。原是貢榜王朝敏東王和王后的寢宮。柚木寺共分三層,頂部為重檐結構,建筑底部由數(shù)百根柚木立柱支撐。第一層是主殿,外圍一圈木質回廊。往上逐級收攏兩層,外圍為四重檐結構,木雕層層疊疊,立體感很強。整個建筑每個角落都綴滿了繁復的紋飾和人物雕塑,使這座存在了150多年的寺廟成為木構建筑的經典。</p> <p class="ql-block"> 固都陶佛塔是一座擁有150多年歷史的全世界最偉大的功德佛塔,有729塊刻滿佛教經文的石碑,堪稱"世界上最偉大的書"。佛塔內墻的每一個入口處,雕刻有佛本生故事和護門神像的柚木大門。整座塔林由四個長廊,交叉成十字形狀組成,所有的建筑富麗堂皇,蔚為壯觀。</p> <p class="ql-block"> 漫步塔林,感受到信仰的力量,是它造就了這座舉世無雙的"佛塔大經書"</p> <p class="ql-block"> 緬甸人百分之八十人信奉佛教,佛教讓這個民族始終保持著一顆平常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