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龍門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陽市,占地面積31.7平方千米,為人文景觀?,F(xiàn)存2345座佛龕,10萬余尊造像,2800余塊碑刻題記,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規(guī)模最大的石刻藝術(shù)寶庫,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中國石刻藝術(shù)的最高峰”,位居中國各大石窟之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龍門石窟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493年)前開鑿。塑造了適合中原地區(qū)漢民族審美和文化的“秀骨清像”的佛像。龍門石窟景區(qū)主要由西山石窟、東山石窟、白園和香山寺四大景點構(gòu)成。景區(qū)內(nèi)多為皇家石窟。歷經(jīng)10多個朝代陸續(xù)營造長達(dá)1400余年,是世界上營造時間最長的石窟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龍門石窟中保留著大量的宗教、美術(shù)等方面的資料,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文化等領(lǐng)域的發(fā)展,對中國石窟藝術(shù)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做出了重大貢獻(xiàn)。龍門石窟是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全國首批“5A級旅游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在華夏大地的中原腹地,有一處閃耀著千年光輝的藝術(shù)瑰寶——龍門石窟,她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洛陽伊河之畔,散發(fā)著無盡的魅力與神秘。</p> <p class="ql-block">踏入龍門石窟的剎那,歷史的厚重感如潮水般將我淹沒 ,伊水悠悠,波光瀲滟,她穿流而過,好似一條靈動的絲帶,串起了兩岸綿延千年的石窟造像,也串聯(lián)起了無數(shù)的歷史記憶。</p> <p class="ql-block">2024年的冬日,我與攝友們相邀拜訪龍門石窟的景區(qū),仿佛踏入了一個跨越千年的時光隧道。伊水悠悠,波光粼粼,靜靜地流淌著,見證著歲月的變遷,也守護(hù)著這一方神圣的藝術(shù)殿堂。</p> <p class="ql-block">沿著青石小徑拾級而上,窟龕佛像漸次映入眼簾。那一座座精美的佛像,或莊嚴(yán)肅穆,或慈悲含笑,或低眉沉思,仿佛在訴說著千年前的故事。北魏時期的佛像,有著“秀骨清像、褒衣博帶”的中原風(fēng)格,線條簡潔流暢,身姿修長飄逸,宛如超凡脫俗的仙子,衣袂飄飄間盡顯魏晉風(fēng)度。</p> <p class="ql-block">其中,最為耀眼的當(dāng)屬盧舍那大佛。她端坐在奉先寺中,高達(dá)17.4米,面容慈祥,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神秘而溫暖的微笑,仿佛能包容世間萬物,洗凈塵世煩惱。她的眼神深邃而寧靜,俯瞰著世間眾生,讓人在仰望的瞬間,心靈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與洗禮,我仿佛穿越千年的時空,與古人進(jìn)行了一場心靈的對話。</p> <p class="ql-block">陽光透過斑駁的樹葉,灑在古老的石壁上,明暗交錯間,壁畫上的故事愈發(fā)鮮活,目睹佛陀的一生,讓我仿若置身于那個遙遠(yuǎn)的佛國世界。指尖輕輕觸碰那歷經(jīng)千年風(fēng)雨的巖石,粗糙質(zhì)感傳來,我似乎感受到了古代工匠們的心跳與溫度。</p> <p class="ql-block">兩岸的青山對峙,千巖競秀,萬木爭榮,灑在伊河之上,波光粼粼,如夢如幻。漫山洞窟如蜂房燕窩般鑲嵌其中,氣勢恢宏。在陽光的照耀下,大佛身上的金色光芒熠熠生輝,更增添了一份神圣與莊嚴(yán),展現(xiàn)出另一番迷人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除了佛像,龍門石窟的壁畫也是一絕。那些精美的壁畫,色彩鮮艷,構(gòu)圖巧妙,題材豐富多樣,有佛教故事、神話傳說、世俗生活等。光影交錯中,壁畫上的人仿佛一幅幅流動的歷史畫卷,向人們展示著古代社會的風(fēng)貌與文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邂逅龍門石窟,一眼便是千年。回首望去,龍門石窟宛如一部無言的史書,每一尊佛像、每一處壁畫、每一塊碑刻,都是歷史的注腳。這一場與龍門石窟的冬日邂逅,是我與千年時光的默默對話,她的美,早已深深鐫刻在我的靈魂深處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0^??謝謝雅賞!??^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