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年的清明系列活動,今天拉開序幕。</p><p class="ql-block">清明祭祖,是要銘記,我從哪里來,我的使命。</p><p class="ql-block">我是江南吳氏吳泰伯的第113世孫女。譜系如下:</p><p class="ql-block">1泰伯、仲雍, 2季簡,3叔達,…………91慶四,92壽一,93真一,94仁三,95升七,96璉,97溍,98景玉,99文林,100大中,101希泗,102應(yīng)麟,103曰桂,104照,105之堭,106正雅,107訏謨,108石麟,109世烽,110必魁,111金波,112益輝,113紅雅,114天力</p><p class="ql-block">自吳氏91世開始,先祖率族人來到池州,先在石臺小河鎮(zhèn)椊溪落腳,以后大部隊遷都貴池烏石村,我的父親吳益輝1947年17歲時過繼到同宗長輩吳玉珊(金波)門下為子。當時,烏石吳家是池州最顯赫的家族之一,一個村莊就有7座宗祠,最大的是7進大宗祠。我爺爺時任烏石吳氏族長。族長的的繼子,之前是一個只讀過半年私塾的放牛娃,到了烏石,有家族里北大學(xué)子回家辦學(xué)(翰林院),專門為其補習(xí)功課和禮儀,半年后一舉考上貴中,佳話流傳了半個多世紀,我在烏石一直以吳益輝的女兒驕傲,老人至今津津樂道:啊個益輝哥哥啊,可了不得……</p><p class="ql-block">我們認為是烏石改變了父親的命運,我們子孫都應(yīng)該感恩烏石,努力為烏石做些貢獻。烏石也一直厚待他的子孫,我和父親都被村委會授予“榮譽村民”——這份沉沉甸甸榮譽是責(zé)任,更是擔當!</p><p class="ql-block">接現(xiàn)任烏石宗親會長吳昌樂發(fā)出29日吳氏子孫公祭通知,今天一早,我就驅(qū)車來到崇山峻嶺中面朝太陽的風(fēng)水寶地——昇七公和 鏈公鏈婆的祖墓。</p><p class="ql-block">烏石是池州屈指可數(shù)的歷史悠久的古老村落,在公元前109年 就有人居住,三國時稱烏石為“虎林城”,唐朝廣德年間稱烏石為“烏石山寨”唐天寶十三載(公元754年)翰林李白游烏石時贊嘆:“秋浦千重嶺,水車嶺最奇,天傾欲墮石,水拂寄生枝</p><p class="ql-block">烏石村的興盛源于明朝正統(tǒng)年間吳氏鏈公等先祖自雍溪遷烏石,在建村過程中合理布局,精心設(shè)計,“按鯰魚、蝦蟹戲荷花”的結(jié)構(gòu)建水泵。住房都是徽派建筑,經(jīng)族民多年奮斗古建筑遍布全村。村子大街小巷、店鋪、作坊和碼頭,是十里八鄉(xiāng)的集貿(mào)地。明朝吳氏各支派建了七座宗祠,還建了首屈一指的七進吳氏總祠。還有“太白樓”、“文昌閣”、“永興廟”、“和尚庵”、“尼姑庵”、“牌坊”、“碉堡”等古建筑。由于烏石優(yōu)美的環(huán)境加上大量的古建筑,文人雅士云集,留下許多詩文。全村達千煙(指千戶),是出貴池南門的首家集貿(mào)中心,人稱“小南京”。解放初烏石村是烏石鄉(xiāng)的鄉(xiāng)址,是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也是后來公社、鄉(xiāng)開大會的選址。 </p><p class="ql-block">在秋浦吳氏人心中,烏石永遠是圣地。2008年,我們的秋浦吳氏大宗譜誕生在這里;十年后的今天我們池州秋浦吳氏成千上萬目光再次聚焦這里,以烏石村民為班底的秋浦文化藝術(shù)團,走出了烏石走出了池州,把傳統(tǒng)的手獅、龍燈和黃梅戲唱到省城大舞臺!明天,秋浦吳氏還將在烏石創(chuàng)造更多的奇跡,告慰先祖,讓世人矚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