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W554 《清明緬懷二舅》

老牛9491

<p class="ql-block">  歲末年初,生活本平淡無奇,可世事無常,在這<span style="font-size:18px;">個不太冷的冬天里,傳來噩耗,</span>北京的二舅和二舅媽悄無聲息地永遠離別了我們。</p><p class="ql-block"> 轉眼已是清明,二舅和二舅媽辭世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百天了,清明時節(jié)哀思綿綿,二舅的音容笑貌也總是時時浮現,</span>時光雖不會倒流,而記憶卻可以永恒。</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清明緬懷二舅,愿他們在天之靈一切安好 </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一)</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2025,乙已蛇年春節(jié),年初一早上,照例要向各位長輩電話拜年,可是二舅的手機和他家中的座機從除夕夜至年初一上午,一直處于無人接聽的狀態(tài),事感蹊蹺,于是撥通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表妹小鋒的手機,</span>所幸通訊錄中還留存她的手機號碼。</p><p class="ql-block"> 接聽小鋒手機后方知,二舅和二舅媽于去年12月24日在家中遭遇不測,兩老意外雙雙離世,<span style="font-size:18px;">此景此情,讓人震驚萬分難以置信。</span></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印象中,九十高齡的二舅身板一直還硬朗,平日走路的步伐一點也不慢,只是年近九旬的二舅媽因幾次摔跤跌倒骨折,行動不便,日常生活中需要二舅悉心照料。這些年來倆老相濡以沬,<span style="font-size:18px;">攜手在家</span>安度晚年,怎料想兩位老人竟在家中突然就此離世,<span style="font-size:18px;">令人噓唏不已 ……</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慈祥可親的二舅和二舅媽(2000.10)</b></p> <p class="ql-block">  二舅是我十分敬仰的長輩,他的為人處世也一直是我學習的榜樣。</p><p class="ql-block"> 這些天來我深深地緬懷著二舅,努力打開記憶的閘門,去搜尋二舅的身影,從二舅生前2015年撰寫的“傳記”中去尋找一絲慰籍。當年二舅在“傳記”定稿付印前讓我們先分享了他的草稿,后來他還采納了張敏的建議,將“傳記”定名為“流金歲月”。</p><p class="ql-block"> 時間猶如流動的金子,寶貴而易逝,如今翻開“傳記”,再次重溫二舅人生中那些歲月如金的美好時光,讓人感概萬千。</p><p class="ql-block"> 二舅,雖已隨風仙逝飄然而去,他永遠活在我的思念里?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二舅的傳記《流金歲月》</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從二舅的“傳記”中獲悉,二舅17歲入團、19歲入黨,年青時的二舅朝氣蓬勃、積極向上。從1951年到1964年,二舅在山西榆次經緯紡織廠工作九年,此后又在晉中地委工作三年,這十二年的工作經歷為二舅的人生打下了重要的基礎,從學校走向社會,增長了才智,樹立了自己的人生觀。</p><p class="ql-block"> 1964年,二舅憑其出色的工作能力與業(yè)務業(yè)績被上級機關選調進京,任紡織部領導的秘書,二舅時年30歲,年青有為。</p><p class="ql-block"> 紡織工業(yè)部座落在北京東長安街上,天安門廣場東側,馬路對面就是著名的北京飯店。1966年文革大串連中我來到北京,也曾多次路經紡織工業(yè)部辦公大樓,可那年17歲的我,沒敢貿然走進紡織工業(yè)部大樓去打擾二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風華正茂,年青時的二舅和二舅媽(1955年)</b></p> <p class="ql-block">  1976年10月12日,在粉碎四人幫六天后,二舅作為中央工作組成員來到上海進駐國際飯店,一場驚心動魄的斗爭由此拉開序幕。從二舅主編的1976-1977中央(上海)工作組資料集“奮戰(zhàn)上海200天”中可見一斑。</p><p class="ql-block"> 2005年7月5日,二舅給我媽的信中寫道:“寄去我編寫的《奮戰(zhàn)上海200天》一書,給家偉、家健也看一下。此書只復印了五本,寄給自己的親人和知已朋友。從中可看到發(fā)生在1976年上海的這場斗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奮戰(zhàn)上海200天》一書</b></p> <p class="ql-block">  二舅說:“ 1977年開頭的幾天,是我們工作組最繁忙的日子,正是馬不停蹄、夜以繼日,當時我42歲,身體好,都挺過來了。老母親、姐姐、哥哥們都住在上海新閘路,近在咫尺,但由于工作緊張,很少回家看望……” 那一年二舅直至4月底才返回北京。</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1986年,二舅在南斯拉夫貝爾格萊德</b></p> <p class="ql-block">  1980年1月,二舅被提任為紡織部機械局計劃處副處長,四年后的1984年11月升任國家體改委試點局付司長。1992年3月后任國家體改委正司級紀委書記、巡視員等職。</p><p class="ql-block"> 二舅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工作,成績斐然,作出了卓越的貢獻。1991年,他<span style="font-size:18px;">受到了中央表彰並</span>被評為<span style="font-size:18px;">優(yōu)秀領導干部</span>。</p><p class="ql-block"> 國務院機械委和國家體改委辦公地點在中南海,二舅走進中南海后整整工作了十五年直至退休。八十年代我在北京出差時,二舅還為我辦理了一張進中南海的參觀券。</p><p class="ql-block"> 二舅在國家體改委工作期間,用大量的時間去各省市調研開會,跑遍了全國除臺灣外 的31個省市自治區(qū),他經常去國外考察,參加有關的國際學術會議,足跡遍布亞歐美19個國家。</p><p class="ql-block"> 二舅勤于筆耕,在任期間他編輯了多達二千萬字40余冊書,還有不少調研報告在新華社與國家體改委內參和報刊雜志上發(fā)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1992年,二舅在荷蘭海牙。</b></p> <p class="ql-block">  1995年二舅退休了,可是他退而不休,又在不同的崗位上返聘工作了十幾年,繼續(xù)發(fā)揮他的余熱。他在中國體改研究會培訓中心潛心編寫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教材,及體改大事記和重要文件資料匯編。二舅作為改革的親歷者,見證了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重大歷史事件,二舅掌握的大量珍貴資料和對重大改革事件的真實經歷,為中國改革信息庫提供了寶貴的史實資料。</p><p class="ql-block"> 難能可貴的是那時年已六旬的二舅從頭開始自學電腦應用知識,他始終保持一顆年輕的心態(tài),孜孜以求不斷地向周邊的年青人學習請教,從最初對電腦應用知識幾乎為零到學會在電腦上寫文章、做表格,還能將各種歷史資料匯編成電子版本。</p><p class="ql-block"> 二舅緊跟時代脈搏,與時俱進,勇于超越自我,他在退休后的人生征途中又向前跨出了一大步。那時二舅經常在電腦上用電子郵件與我交流和分享信息,<span style="font-size:18px;">與我探討制作PPT的經驗和心得體會。</span>我給他寄去了一個大容量的移動硬盤,用于分門別類如拷貝收集各種資信和PPT模版。在二舅的帶動下,后來我也開始熱衷于制作自己PPT文檔了。</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2010年 6月,摘錄觀二舅《上海探親記》PPT有感 </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上海探親記》出自于一位初學電腦的老人之手,值得欽佩,更值得我們晚輩們學習。當不少上世紀的50后還是計算機“機盲”時, 30后的二舅他的幻燈片制作已令人刮目相看,二舅神速的學習勁頭堪稱與時俱進的典范。在他入門PPT幻燈片制作后,很快又掌握在圖片上添加文字說明,再進一步在圖片放映中增加錄音旁白或配上動聽的音樂,家庭電子文檔盡顯其無窮魅力了。</span></p><p class="ql-block"> 當進入了信息化時代后,手機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年逾八旬的二舅又開始學習使用手機編輯電子文檔,他不僅自己試著編寫美篇,還會對照片進行一些初步的后期加工處理,他總是習慣性地將每個人的姓名都標注在照片上,讓大家一目了然。</p><p class="ql-block"> 自從我們在微信上建立“袁家匯”群后,二舅是群內最活躍的一名群員,我們幾乎每天都能分享到二舅轉發(fā)的各類視頻和圖文信息。二舅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思維活躍,</span>精力充沛,令不少與他同齡的老年人羨慕和贊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陳錦華(政協(xié)全國副主席)與二舅,1999年6月</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三)</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  二舅生于1934年,比我年長15歲。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二舅在兒時成長過的地方:袁家匯青云橋、嘉善魏塘鎮(zhèn)、上海新閘路濟康里等地,現在已都與我們漸行漸遠了……</p> <p class="ql-block"><b>  上海新閘路濟康里九號曬臺上(1938年),照片中左起:四姨、三姨、大舅,我母親抱著二舅。</b></p> <p class="ql-block">  1951年,二舅遠離上海去了山西榆次經緯紡織廠工作。我依稀記得那是1956年的春天,外婆乘火車從上海到山西去看望二舅,在那里住了近半年,那一年二舅結婚了。</p><p class="ql-block"> 現在我還保存有一封當年善善姐寫給外婆的一封信,字里行間訴說著我們兒時那個年代的故事。那時我還是一個不懂事的小孩子,對二舅的印象也很淡薄。</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外婆:</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您身體好嗎?自從你去(山西)了以后,家里很冷靜,三阿姨搬到樓上后房去了,三阿姨的房子讓給三伯伯住。您在那里習慣嗎?我住在家里很好,我很想念您,請您不要掛念,你幾時回來?因為我沒有空所以到今天才寫信給你。繁繁最近沒有來過,我們學校里勞動,小朋友種樹,在我家對馬路,種樹是為了綠化祖國。近來大弟小弟養(yǎng)蠶和集郵,爸爸現在常常寫信給我們,媽媽和我們身體很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祝您身體健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希望早些回信。 </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1956年5月10日善善謹上</b></p> <p class="ql-block"><b>  我在二舅左側,上海人民公園,1960年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60年前后,我十歲左右,有一件事使我此生難忘,它讓我懂得感恩。五十年代末,<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父親在內地負責某廠技術工作,因</span>受廠中一起生產事故冤案的牽連,身陷囹圄。父親的工薪來源被中斷后,一度使上海家中的生活十分拮據,這時遠在山西工作的二舅向我們伸出了援手,他向母親表示如我們家庭生活有困難,他會鼎力相助。</p><p class="ql-block"> 母親為了向上級如實反映父親遭遇的不公,四處寫信申訴,二舅便<span style="font-size:18px;">幫助母親</span>逐字逐句地反復修改申訴信函,寄送國家和省市有關部門,促使父親的冤案終獲平反昭雪。母親常對我說二舅是有恩于我家的,我對二舅也肅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  1968年,二舅出差來上海,其時WG運動正酣,作為逍遙派的我成天在家中的暗室里搗鼓沖洗膠卷和放大照片,對攝影有了莫名的興趣,我?guī)投朔瓟z和放大了一些當時他急需使用的外調材料,二舅很滿意。</p> <p class="ql-block">  1975年6月,工作單位派我去北京和大連等地出差,剛好有機會可去順路探望二舅和三舅。那時二舅住在朝陽區(qū)東大橋中紡里紡織部家屬宿舍區(qū),二舅在家中熱情接待我,在二舅家我住了一宿。</p><p class="ql-block">  次日,小平陪我游香山,我一口氣爬上了香爐峰鬼見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小平,香山,1975年</b></p> <p class="ql-block">  1976年四人邦垮臺后,我在廠部協(xié)助搞宣傳工作,二舅獲悉后及時給我郵寄了不少批判四人幫的宣傳資料,那時內地還罕見這種大尺度鞭笞文革時政的漫畫,張貼在廠區(qū)后大受歡迎,起到了很好的宣傳效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二舅與家偉,上海大廈,1977年2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7年春節(jié)前我回上海休假,此時二舅作為中央工作組一員正在上海與四人幫余孽奮戰(zhàn),他們一行已轉駐上海大廈。</p><p class="ql-block"> 春節(jié)前一天,我和家偉去探望二舅,我們在上海大廈樓頂面向黃浦江和蘇州河一側和二舅一起合影,留下在這些難忘歲月里的珍貴記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二舅和我,上海大廈,1977年2月</b></p> <p class="ql-block">  幾天后中央工作組一行去金山石化總廠視察,因恰逢春節(jié)大年初一,二舅讓我和家偉也隨車一起去看看當年正在興建中的上海這家超大型企業(yè)。同行車隊一行里還有不少市府領導和他們的孩子們,蘇振華、林乎加、陳錦華等后來都成了文革后上海新一屆市委和市府的領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二舅和我在西子湖畔,1982年5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82年初,文革后恢復高考的首屆77級學生畢業(yè)了,我被分配至上海鐵路局工作,在杭州工作安家落戶。那年二舅出差來杭州住在大華飯店,我們一起乘船游西湖,在西湖畔拍照留念。</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半年后,78級的張敏也畢業(yè)了,由人事部門統(tǒng)一分配至省外貿公司工作。</span>二舅對我和張敏很關心,詢問張敏畢業(yè)分配去向和工作等情況,考慮到我們剛來杭州工作,人生地不熟,在杭舉目無親,二舅便介紹我認識他在杭工作的老同學,興許日后能有所關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西湖三潭印月,1982年</b></p> <p class="ql-block">  在杭州工作后,但凡有出差北京的機會,我總會抽空去探望二舅,從東大橋到分司廳胡同,從朝陽區(qū)到東城區(qū)再到石景山區(qū),二舅在北京搬了三次家,我都去拜訪探望,在那里留下影蹤。</p> <p class="ql-block">  1987年11月,我在鐵道部學習,周末去二舅家作客,那天剛好二舅媽的哥哥也在,舅媽的哥哥是位老革命,早年在上海從事地下黨組織工作,時任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有幸與他們一起共進午餐。</p><p class="ql-block"> 二舅操持家務很內行,烹飪采購里里外外一把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二舅給我欣賞他整理的相冊,東大橋中紡里</b></p> <p class="ql-block"><b>  與小平、小鋒和兩位妹夫合影留念。從左至右:</b><b style="font-size:18px;">陳宏、家健、黃放、小鋒、小平。(1988年)</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人億、金霞在二舅家,八十年代·北京</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小鋒來杭(1986年)</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小鋒,西湖白堤,1986年</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上海寶山,1987年</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1998年·二舅來杭州在我家樓頂合影</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2000年5月</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上海丁香園,2000年5月2日</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2000年9月,二舅在故鄉(xiāng)湖州袁家匯總管堂</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分司廳胡同,2003.5.15</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北京分司廳胡同,2003年9月19日</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二舅來信,2003.10.27</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2004年9月,二舅三舅等在去嘉善的火車上</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二舅在嘉善尋找兒時的記憶。2004.9.25</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上海九亭,2004年10月</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上海九亭,2004年10月</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上海九亭,2004年10月</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二舅給全家的春節(jié)賀卡,2005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金雞報曉,吉祥如意!</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大姐并家偉、家琦、圓圓、家健、張敏、征征:</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當你們收到這張賀年片時,已是年三十了,提前拜個年!祝你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熱熱鬧鬧、開開心心吃年夜飯,但不要吃得過飽,留有余地。邊吃零食,邊看春節(jié)晚會歡度除夕夜。國家發(fā)改委于2月2日下午舉行春節(jié)團拜會,我應邀參加:觀看了中央電視臺在計委禮堂播出的16個節(jié)目,其中有趙本山演的小品《功夫》,據說此節(jié)目已錄入春節(jié)晚會,在除夕夜播出。</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祝安康如意!定銓、朱彬 2005. 2.5</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1, 100, 250);">(如家健一家在杭州年請大姐在于杭州通電話時代問好。同時向善善、耀坤問好,向他們拜年,祝新年愉快)</span></p> <p class="ql-block">  二舅最大的特點是做事認真,事無巨細,一絲不茍,從他編寫的“鄭氏家譜”中也可見一斑,他把分布的海內外天南海北的鄭氏后裔五代人的關系都梳理清清楚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其樂融融,2005年10月,母親在二舅家作客</b></p> <p class="ql-block">  二舅待人熱情好客,2005年秋,他邀請媽媽和姐姐去北京一游,二舅精心編排了“北京之旅日程表”,每一天都安排了不同的景點和內容,她們在首都北京度過了20天愉快時光,<span style="font-size:18px;">心寬體胖,</span>當她倆離開北京返回上海時,一稱體重都增加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北京之旅日程表,2005.10</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上??到←惗?,2006年10月27日</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上??到←惗迹?006年11月6日</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上海永和小區(qū)三邨,2009年10月4日</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上海江南邨酒家,2009年10月8日</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上海南京路步行街,2010年5月3日</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分司廳二舅家·2011年</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2012年</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上海丁香園· 2012年</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2013.9,二舅二舅媽、小平小鋒來滬探望我母親</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石景山區(qū)依翠園,2015年</b></p> <p class="ql-block">  二舅十分熱愛生活,他說“積累和整理資料是他此生的愛好”。確實如此,二舅珍藏著70多前自己的學生證和成績單,也收藏著許多當年的日記和信函,這些落滿歷史塵埃的資料一直伴隨著二舅終生。</p><p class="ql-block"> 在日常生活中舅和二舅媽都喜歡收藏著各種工藝品,我去二舅家總愛欣賞他們那個玻璃裝飾柜,柜內有二舅和二舅媽從世界各地采購的小玩意兒,乖巧可愛形態(tài)各異的小青蛙自成一統(tǒng)。二舅知道我愛好集郵,送了我不少中外郵票和首日封,知道張敏信奉佛教,便贈她幾尊佛像,我們也一直供奉至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二舅贈送的千手觀音</b></p> <p class="ql-block">  那些年因張敏的母親和弟兄們也在北京,我們時而去北京。二舅和二舅媽也有上海情結,他們對故鄉(xiāng)上海分外向往,步入晚年后更愛經常來上海走親訪友。為此我們年年邀請二舅來滬居住康健麗都,倆老樂此不疲。</p> <p class="ql-block"><b>  最熱鬧的一次是2017年國慶中秋佳節(jié)期間,金秋送爽,為歡迎二舅和舅媽從北京遠道來上海,十月七日中午,大娘舅和上海的“袁家匯”群內的兄弟姐妹們在古美路李家花園酒家歡聚一堂,共敘親情,熱鬧非凡。</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康健麗都,2018年9月24日,中秋節(jié)</b></p> <p class="ql-block">  2019年10月是二舅和二舅媽最后一次來到上海住康健麗都,那年是家偉去虹橋火車站迎來二舅和二舅媽,離滬時我送他們去火車站。想不到這竟是二舅與我們的最后一別。</p><p class="ql-block"> 之后三年口罩,倆老未能再來上海,我們也未去北京,不知不覺中一晃三四年過去了,除了逢年過節(jié)時的電話問候,有時二舅碰到手機上出現一些問題時還會在微信上與我溝通。</p><p class="ql-block"> 每當我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照片時,二舅總是一次不漏地給我點贊,在微信上我們也能不時欣賞到二舅日復一日發(fā)出的各種有趣的帖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人億、金霞探望二舅和二舅媽、2021.10.21</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力嘉、福平、人億、金霞在二舅家,2023.5.6</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二舅為</b><b style="font-size:18px;">照片上</b><b>每個人寫上名字</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難忘的時刻</b></p> <p class="ql-block">  可是所有這一切都定格到了2024年12月10日22:18那一刻,時間戛然而止了。</p><p class="ql-block"> 從那以后,我們再也看不到二舅他那熟悉的微信logo頭像了……</p><p class="ql-block"> 二舅和二舅媽沒有留下片言只語,匆匆走了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金霞:沉痛悼念二舅二舅媽</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二舅留給我們的念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愿二舅和二舅媽在天之靈安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們永遠想念您們!</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8px;">2025年·清明·杭州</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