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老舍先生在《我的母親》一文中曾說:“人,即使活到七八十歲,有母親在,多少還可以有點(diǎn)孩子氣。失去了慈母就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但卻失去了根。有母親,是幸福的?!蹦赣H在,我們便有了最后的包容與依靠,那是兒女們心靈永遠(yuǎn)的港灣。</p><p class="ql-block"> 母親是90歲時在我家走的,那是我人生的至暗時刻,好久不能接受這個事實(shí)。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七十多歲了,按老舍的說法早已失去了根??擅慨?dāng)清明臨近,思緒總會不由自主地飄回到往昔,想起我的母親,想起那些與她共度的歲月。有一件事,始終在我心間縈繞,每每憶起,心中便五味雜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記得小時候,每當(dāng)母親生病時,睡夢中會不時發(fā)出痛苦的呻吟,并伴隨著 “唉呀爹呀……”的呼喚,聽了讓人揪心。那時我年紀(jì)尚小,滿心疑惑,為何別人難受時呼喚的都是媽媽,而我的母親卻喊爹?隨著年歲漸長,我才知曉背后的緣由。原來母親在三歲的時候,就沒了媽媽,是爹爹含辛茹苦地將她拉扯大,爹爹便成了她心靈情感的最大的依靠。三歲便失去母親的人,在疼痛時是喊不出"媽",因?yàn)樗龑δ赣H還沒有記憶,只能向九泉下曾經(jīng)陪她度過童年的爹爹討要早已模糊的溫暖和慰藉。我也終于明白,為何她看到那些沒媽的孩子,總會格外憐愛,那是因?yàn)樗路鹂吹搅嗽?jīng)的自己,也是對自己童年經(jīng)歷的共情。</p> <p class="ql-block">父母一生養(yǎng)育了我們七個子女,生活在農(nóng)村日子過得十分艱辛。但是他們也從未因此中斷我們?nèi)魏我粋€人的學(xué)業(yè)。為了子女的未來,父親不辭辛苦,日夜勞作。母親則操持著家中的大小事務(wù),從一日三餐到縫補(bǔ)漿洗,為我們撐起了一片天,給我們母愛的滋養(yǎng)。那昏黃的燈光下,她忙碌的身影,早已成為了我童年記憶中最深刻明晰的畫面。</p><p class="ql-block"> 父母的辛苦沒白付出,我們七個子女都學(xué)有所成,如羽翼漸豐的鳥兒,陸續(xù)走出了農(nóng)村,飛向廣闊的天地,開創(chuàng)了屬于自己的人生。而如今,我們兄妹都已到了七八十歲。父母也早已離我們而去,但他們對我們的付出,卻從未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褪色,反而在歲月的沉淀下,愈發(fā)清晰、深刻。</p> <p class="ql-block"> 如今,又是一年清明至。微風(fēng)輕拂,流云飄蕩,可我的身邊卻再也沒有母親溫暖的身影。遙想當(dāng)年,淚水模糊了雙眼,仿佛看到母親在那間舊屋里,為我們忙碌的身影;又聽到她在睡夢中,那一聲聲對她爹爹的呼喚。</p><p class="ql-block"> 母親啊,您雖已離去,但您的愛卻如種子,在我們心中生根發(fā)芽,茁壯成長。您教會我們善良、堅(jiān)韌與愛,這些品質(zhì)如同璀璨星辰,照亮我們的人生之路。在這清明時節(jié),我懷著無盡的思念,緬懷您的一生。愿清風(fēng)能捎去我的思念,愿流云能傳遞我的眷戀。愿您在天堂,一切安好,再無病痛與煩惱。而我們,會帶著您的愛與期望,繼續(xù)前行,將這份愛與溫暖,傳遞給更多的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老母親在大哥家葡萄架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陪母親到鄉(xiāng)下戰(zhàn)友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陪母親到鄉(xiāng)下戰(zhàn)友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06年陪老母親回鄉(xiāng)下老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06年陪老母親回鄉(xiāng)下老鄰居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