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套--宜君特色面食<div><br></div> 耳朵套是流行于陜西宜君、黃陵一帶的特色面食。其單體形狀像北方人冬天戴在耳朵上的護套,耳朵套因此得名。<div><br></div> 耳朵套面食在陜西的流行區(qū)域(紅色三角標(biāo)記) 流行于中國北方地區(qū)的耳朵套<div><br></div> 耳朵套的制作方法簡單。用2份蕎麥面粉和1份小麥面粉混合后揉成面團,醒面約20-30分鐘。將醒好的面揪成一個個的小劑子,然后用大拇指輕輕向上推,形成類似耳朵的形狀,然后下鍋煮熟。<div><br><div> 煮熟后的耳朵套可涼拌、可澆汁、可油潑也可炒食。<br></div></div><div><br></div> 耳朵套面食蕎麥面粉與小麥面粉的比例 2份蕎麥面粉和1份小麥面粉混合后和面 揪面劑 醒好的面團揪成一個個的小劑子 大拇指輕輕上推 成品耳朵套 成品耳朵套(未煮熟前) 成品耳朵套(未煮熟前) 煮熟后的半成品耳朵套<div><br></div> 耳朵套的發(fā)明是勞動人民的智慧。在雜糧較多而小麥稀缺的地區(qū),家庭主婦為了讓小孩子更容易接受雜糧,便用善意“欺騙”孩子,說吃了這種食物冬天不會凍壞耳朵。于是這種面食便成了家常。<div><br></div> 涼拌耳朵套 油潑耳朵套 炒耳朵套<div><br></div> 實際上,“耳朵套”美食的出現(xiàn)更詮釋了宜君、黃陵一帶對食物營養(yǎng)與口感的追求。蕎麥面營養(yǎng)豐富,但口感粗糙,不筋道,加工難度較大。小麥面口感好但營養(yǎng)欠缺。二者合理搭配,不僅口感好而且營養(yǎng)合理?!岸涮住崩锛扔斜A袅耸w麥的清香,又不失小麥的細膩。<div><br></div> 耳朵套<div><br></div> 耳朵套在宜君、黃陵一帶有著悠久的歷史背景。據(jù)說在秦漢時期就已流傳。特別在冬至這天,其他地區(qū)多吃餃子,而宜君、黃陵一帶的農(nóng)村幾乎家家戶戶都吃耳朵套。它獨特的外形體現(xiàn)了家庭主婦的靈巧,美味和營養(yǎng)價值又使其成為宜君、黃陵一帶款待親朋、招待客人的首選佳品。每當(dāng)有客人來訪,主人家都會端上一盤熱氣騰騰的“耳朵套”,以表達對客人的熱情款待和尊重。<div><br></div> 耳朵套與麻食的比較<div><br></div> “耳朵套”作為一道傳統(tǒng)美食小吃,不僅僅是一種食物,更是宜君、黃陵地域文化的獨特展示。它代表著當(dāng)?shù)厝嗣駥τ诙旧畹闹腔酆酮毺乩斫猓搀w現(xiàn)了他們對于美食文化的熱愛和尊重。<br><br> 廟會上的耳朵套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