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昵稱:玉成其美</p><p class="ql-block">美篇號:18006003</p> <p class="ql-block">馬六甲海峽文化館位于馬來西亞馬六甲的打鐵街,前身是明朝時期的四合院屋宅 。其外墻朱紅,搭配具有傳統(tǒng)中式風格的黑色瓦頂,古意盎然。入口上方懸有黑色牌匾,上書“馬六甲海峽文化館”幾個大字。兩側(cè)的對聯(lián)增添了幾分文化氣息。門口掛著兩個碩大的紅燈籠,上面的繁體漢字彰顯著中華元素。門口兩側(cè)威武的石獅子雕像,與周圍點綴的綠植盆栽相互映襯。整個場景傳統(tǒng)韻味十足,文化氛圍濃郁。</p> <p class="ql-block">海峽文化館的正廳內(nèi),中式傳統(tǒng)木梁結(jié)構(gòu)古樸大氣,梁上的彩繪絢麗奪目,幾盞黃色燈具垂掛而下,灑下柔和光線。墻壁旁,一組屏風上金色雕刻繁復精美;古銅鐘靜靜懸垂,仿佛訴說著歲月故事;黑底金圖的漆畫,筆觸細膩,韻味悠長;中式柜子沉穩(wěn)厚重 。這些元素相互映襯,共同營造出濃郁且典雅的中式氛圍。</p> <p class="ql-block">馬六甲海峽文化館歷史韻味十足,曾經(jīng)的故事在這里沉淀,如今,二樓部分區(qū)域已悄然變身為默娘客棧,為旅人提供休憩之所。一樓餐廳內(nèi),住宿的客人正愜意用餐,溫馨氛圍在空氣中流淌。文化館的一角,綠色宣傳板靜靜佇立,不僅訴說著屋宅首任屋主李為經(jīng)的往昔,還展示著館內(nèi)豐富的活動。在巴迪工作坊繪就獨特圖案,于DIY課程中制作美味娘惹糕,或是在午后品嘗娘惹風味下午茶 。在這里,文化與樂趣交織,每一刻都在演繹著別樣精彩。</p> <p class="ql-block">在馬六甲海峽文化館,我們享用了一場別具風情的娘惹下午茶。盛放茶點的娘惹器皿獨具特色,巧妙融合了中國傳統(tǒng)設計元素與當?shù)伛R來風格,盡顯文化交融之美。眼前,各式各樣的娘惹糕色彩斑斕,綠、紅、藍等多色層層交疊,宛如精致的藝術(shù)品。輕咬一口,嚼勁十足,質(zhì)感細滑,香甜之味在舌尖散開,卻絲毫不覺甜膩。于這一方天地,悠然品味,愜意非常。</p> <p class="ql-block">在海峽文化館所在的打鐵街上,分布著散發(fā)濃郁的復古氣息的各色店鋪,店內(nèi)擺滿了古董擺件、陶瓷盤、裝飾畫、玩偶等精美物件。據(jù)說,在這條街上居住的大多是峇峇娘惹。作為早期馬六甲華人與當?shù)卦∶裢ɑ榈暮笠?,男性被稱為“峇峇”,女性為“娘惹”。峇峇娘惹在保留中華傳統(tǒng)習俗的基礎上又吸收了馬來西亞本土文化精髓,孕育出獨樹一幟的文化體系,成為中國與馬來西亞文化深度交流、水乳交融的生動典范。</p> <p class="ql-block">在店鋪里閑逛時,幾張海報和老照片瞬間吸引了我的目光。海報畫面中的女子身著旗袍,妝容精致,盡顯風情;還有一幅海報中,身著長裙的女士優(yōu)雅地坐在房間內(nèi),身旁乖巧地臥著一只小狗。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張帶有歲月痕跡的老照片,上方標注著“人民畫報 1972.10”。照片里,兩個系著紅領(lǐng)巾的男孩正聚精會神地看著手中的書,臉上的認真勁兒仿佛能感染到每一個人。這些老物件,滿滿都是懷舊氣息,讓人一下子就穿越回了過去的時光。</p> <p class="ql-block">在打鐵街上隱匿著一座飽經(jīng)歲月洗禮的廟宇——三多廟。這座廟宇始建于1795 年,取“多福、多壽、多子孫”的美好寓意,主祀華人土地神福德正神。作為馬來西亞第二古老的華人廟宇,三多廟不僅承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更以其獨特的中式建筑風格,精妙詮釋了華人風水哲理的深邃內(nèi)涵。從建筑特色來看,三多廟的斗拱結(jié)構(gòu)精巧,曲線型屋頂靈動飄逸,盤龍柱栩栩如生,每一處細節(jié)都散發(fā)著濃郁的中式韻味,彰顯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獨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馬六甲這座馬來西亞歷史最悠久的古城,宛如一座文化富礦,讓歷史與文化鮮活了起來。這短短幾小時的邂逅,讓我深深懂得,文化碰撞從不是硝煙彌漫的沖突,而是創(chuàng)新靈感的不竭源泉,文化融合絕非同質(zhì)化的磨滅差異,而是讓不同文化彼此成就,綻放出更為奪目的光彩。愿馬六甲這顆璀璨的南洋明珠,永遠閃耀包容、融合之光,持續(xù)譜寫人類文化交流互鑒的壯麗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