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湖州逗留期間,無論是文化底蘊還是自然景觀,印象深刻。</p><p class="ql-block"> 南潯,地處浙江北部,離上海不遠,可近些年盡往遠處走了,把近在咫尺為鄰的江南六大古鎮(zhèn)南潯給遺漏了,實為不安。</p><p class="ql-block"> 春日的湖州行,南潯是必須囊括其中的。從雙林古鎮(zhèn)出來,離南潯已不遠了,便直奔期待已久的南潯了。</p><p class="ql-block"> 踏入南潯古鎮(zhèn),就像翻開一本塵封已久的舊書,每一頁都寫滿了故事,每一個角落都彌漫著歲月的沉香。</p><p class="ql-block"> 春光明媚,春風輕柔;河道蜿蜒,水波瀲滟。在此我邊走邊賞邊拍,放慢了腳步,悠然愜意起來。南潯,與時光的對談悠悠地展開。</p><p class="ql-block"> 沿著青石板路緩緩前行,腳下的石板被歲月打磨得光滑,發(fā)出清脆聲響。那些依河而建的民居,白墻黛瓦,錯落有致。江南水鄉(xiāng)的風情構(gòu)成了一幅動人的水墨畫卷。</p><p class="ql-block"> 河道里,烏篷船悠悠劃過,船槳輕搖,泛起層層漣漪,攪碎了水中倒映的云彩。船夫哼著吳儂軟語的小調(diào),那聲音婉轉(zhuǎn)悠揚,帶著水鄉(xiāng)溫柔,飄進了游客的心里。</p><p class="ql-block"> 一路在舊鎮(zhèn)街徜徉,經(jīng)過了百間摟,博物館,劉氏悌號,小蓮莊,嘉業(yè)藏書樓,張石銘舊宅等,精美的建筑,獨特的文化遺產(chǎn),以及水鄉(xiāng)風光不斷地映入眼簾。嘉業(yè)藏書樓與小蓮莊是一墻之隔,與中西合璧建筑張氏舊宅,均透視出深厚文化底蘊和濃厚的文化色彩。</p><p class="ql-block"> 在南潯的時光,一直到夕陽西下,華燈初放時才離開。這里沒有大城市的繁華喧囂,卻有一種讓人內(nèi)心寧靜的力量。它讓我懂得,老年人的退休生活中除了家庭的安逸,還有一種悠然自得的美好值得我們?nèi)プ分稹?lt;/p><p class="ql-block"> 離開時,我頻頻回望,南潯古鎮(zhèn),在歲月的長河中靜靜流淌,心中滿是眷戀。</p> 南潯古鎮(zhèn),一個充滿江南韻味的名字,它位于浙江湖州市南潯區(qū),是江南聞名遐邇的歷史文化古鎮(zhèn)。 南潯古鎮(zhèn)歷史悠久,擁有眾多的古建筑和歷史遺跡,感受到歷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傳承。 如今水鄉(xiāng)古鎮(zhèn)的景色風韻依舊,鎮(zhèn)北運河東西橫延,鎮(zhèn)中市河南北穿鎮(zhèn)而過,河街相交橋梁通便,黛瓦粉墻綠柳拂水,一幅江南水鄉(xiāng)圖頓時在眼中展現(xiàn)。 無論是徜徉在水岸旁,還是在古老的街道上漫步,都將帶來一段旅行的體驗。河道縱橫交錯,烏篷船穿梭其間。老街、古橋、身著漢服與民族服裝的姑娘們,訴說著動人的故事。<br><br> 一個拐彎,進了大院,見中西式建筑,俗稱“紅房子”。主人劉安泩,號悌青,故又稱劉氏悌號。核心的建筑便是這座紅磚砌成的歐式建筑。 “紅房子”外面看起來是江南水鄉(xiāng)的建筑風格,走進去才會發(fā)現(xiàn)原來是西式建筑。 清初文字獄第一大案莊廷龍《明史》案發(fā)后這里被毀。文字獄的典型代表,斗爭的殘酷結(jié)果,值得去細細品味。 來到劉氏梯號最后一座建筑 ,中國傳統(tǒng)回廊式庭院。廳上方懸掛“清醒書屋”匾額,體現(xiàn)出主人對詩書、文化的理解和追求。 劉氏悌號建筑的后面便是水道,配合著潺潺水聲,這里的石橋、古街、老屋和浩渺的水道,讓人仿佛穿梭于時光之中。<br><br> 沿著水道緩緩而行,便來到了小蓮莊。這是清末民初富豪劉鏞的私家園林,始建于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歷時四十載,于1924年建成。<br><br> 園林以荷花池為中心,春日,只見枯萎的荷桿與荷葉佇立在池中。若是夏季,碧綠的荷葉滿池,荷花亭亭玉立,搖曳生姿,那又是一番景色了,會讓人沉醉不已。<br><br> 沿池點綴亭臺樓閣,步移景異,頗具匠心。池邊的長廊曲折通幽,漫步其中,欣賞著周圍的美景,感受著春風拂面的愜意。坐在池邊的石凳上,忽而想到:池中的荷花有盛開時的絢爛,也有凋零時的落寞,人生的起落,又何嘗不是呢!<br><br> 岸邊較高的建筑是座西洋式樓房,窗的外層用百葉窗遮光,具有濃郁的異國情調(diào)。這個充滿詩意的私家花園,構(gòu)思精巧,匠心獨特。<br><br> 劉氏家廟中的石牌坊、以示劉家的榮耀。<br><br> 走出小蓮莊,一墻之隔,便是嘉業(yè)堂藏書樓。這是中國近代著名的私人藏書樓,藏書豐富,建筑風格獨特。樓內(nèi)書架林立,安靜地排列著。它們是歷史的見證者,與古人對話,感受文化的傳承。 走進藏書樓,在這瞬息萬變的時代里,這些古籍所承載的文化價值愈發(fā)顯得珍貴。在這里,每一本書都像是一位老友,等待著與你傾心交談。 正廳內(nèi)懸有末代皇帝溥儀所題“欽若嘉業(yè)”金匾,書樓也因此而得名。 來到了張石銘舊宅,又名“懿德堂”。張石銘(1871-1927),是杭州西泠印社發(fā)起人,酷愛收藏古籍。中西合璧的建筑風格,反映晚清時期江南儒商與西方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在里面能感受到主人不僅十分富有,且十分的用心,中式部分精雕細琢,西式部分十分豪華,設有西式舞廳、書房等區(qū)域,體現(xiàn)主人多元文化素養(yǎng)。地磚以及油畫都是法國進口,體現(xiàn)歐洲十八世紀的建筑風格。 外表看起來是高高的馬頭墻,進去卻別有洞天!錯落有致的庭院深巷,每一轉(zhuǎn)角皆是故事,穿越時空的晚清豪宅,仿佛能聽見歷史的低語。 來到院中,古老的紅梅樹花兒開,給這庭院增添了春天的氣息。 東大街的“尊德堂”,乃是國民黨元老張靜江的故居。正廳上懸掛張謇題寫的“尊德堂”堂匾。兩側(cè)是孫中山題寫的一副楹聯(lián):“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四十州?!睆埵?,張靜江為堂兄弟。 張靜江,1877年9月19日生,浙江南潯人,中國近代政治家。曾任國民黨主席、浙江省政府主席、中國國民黨的第二任領導人。1950年9月3日,在紐約逝世?!坝朴乒释燎?quot;,在海外遙望祖國時的情愫。 在舊鎮(zhèn)街徜徉很久了,看到的是大量清代和民國時期的建筑,青磚黛瓦間透著歷史的厚重感。 南潯是一扇通向歷史與文化的窗戶,帶你領略南潯的輝煌過去。也是一個充滿歷史韻味和自然美景的地方,感受到江南水鄉(xiāng)的寧靜與美麗。<br><br>文/攝影 國強<br><br>2025年3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