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鼓浪嶼音樂廳的穹頂下,流淌著跨越時空的旋律。3月23日晚,廈門二中校友會2025年"春暖花開"音樂會在此奏響,數(shù)百名新老校友從五洲四海匯聚琴島,用音符編織起對故鄉(xiāng)對母校的情感紐帶。這場以音樂為橋的相聚,既是對二中文脈的深情回望,更是對時代新章的激昂展望。</p><p class="ql-block">(以下照片和視頻均來自二中校友群)</p> <p class="ql-block"> 暮色初合,音樂廳外的三角梅正肆意綻放。急待進場的校友早早的匯集在鼓浪嶼音樂廳廣場,許久未曾謀面的同學一見面問候聲此起彼伏,在鼓浪嶼這塊熟悉的故鄉(xiāng)久別重逢,喜悅的心溢于言表</p> <p class="ql-block">各位校友,各位來賓:大家晚上好!今夜,當鼓浪嶼的月光灑向百年琴磚,當鷺江的春潮激蕩赤子心扉,我們相聚在世界文化遺產(chǎn)地鼓浪嶼的音樂圣殿,用音樂禮贊這偉大時代!這里是廈門二中校友會2025年“春暖花開”音樂會現(xiàn)場。我是今晚的主持人魏若琦,是廈門二中集美校區(qū)高二的一名學生。自我進入二中讀書,老師就常向我們講述二中深厚的歷史積淀,以及悠遠的音樂傳統(tǒng)。二中有我們愛聽的故事,有我們愛唱的歌曲。今天,能夠來到鼓浪嶼音樂廳這個神圣的音樂殿堂,參與校友歡聚之盛宴,我感到十分榮幸,也對今天的節(jié)目充滿期待。一百二十多個春秋,二中這座矗立海疆的學府始終以五線譜編織家國情懷?,F(xiàn)在,就讓我們循著78屆校友的赤誠足音,看《祝福祖國》的紅扇舞出新時代的壯闊山河!有請古韻舞蹈隊!</p> <p class="ql-block">隨著音樂會開始的鈴聲響起,二中78屆古韻舞蹈隊的校友們以一曲《祝福祖國》驚艷開場,她們雖已年過花甲,卻以輕盈舞姿重現(xiàn)青春風采。紅扇翩翩揮舞,舞動錦繡中華的大好河山;彩裙飛旋,旋出神州大地多彩風光。</p> <p class="ql-block">而當初中合唱團的孩子們以少年清澈嗓音詮釋《一葷一素》的煙火溫情,又在《光亮》中迸發(fā)出星辰大海的遼闊;純凈童聲與校友們的輕聲和鳴交織,仿佛時光在這一刻重疊——臺上的少年或許正踩著前輩的足跡,在音樂之路上探尋未來。</p> <p class="ql-block">指揮蘇殷老師</p> <p class="ql-block">音樂會的編排獨具匠心,以廈門二中原校長吳啟建和工會主席馬兆春為代表廈門樹葉吹奏協(xié)會帶來的《茉莉花》,如清泉穿石,演奏者將華夏古早技藝與現(xiàn)代和聲織就新篇,陳明的手風琴仿佛舊日街頭手搖留聲機,在原生民間的肌理中注入異域情調(diào)。這種傳統(tǒng)器樂的詩意表達,恰似鼓浪嶼百年建筑群中穿梭的鋼琴聲,既守護著文化根脈,又在時光流轉(zhuǎn)中生長出新的年輪。</p> <p class="ql-block">音樂會的精妙在于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的交融。當被譽為“工人歌唱家”的男高音鄭士林校友以他渾厚有力嗓音唱出《可愛的中華》,響遏行云的歌聲是他對祖國的深情厚誼。鋼琴伴奏嚴晏英的琴聲如行云流水,與歌聲的合作相得益彰。這首歌,讓在座的校友聽得如癡如醉,無論身處什么地方,中華兒女對祖國的愛始終如一。</p> <p class="ql-block">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二中跨屆校友帶來的女聲小組唱《生活是這樣美好》,用輕快的旋律勾勒出鷺島人安居樂業(yè)的生活圖景,臺下校友們隨著節(jié)奏輕拍手掌,仿佛回到了街頭巷尾的甜美時光。</p> <p class="ql-block">女高音周涵校友臨時換演的《錦瑟》堪稱當晚的藝術(shù)驚喜。當周涵的女高音凌空而起,李商隱《錦瑟》的千年遺韻在琴島夜空徐徐綻放,她以空靈嗓音詮釋李商隱的朦朧詩境,"此情可待成追憶"的纏綿悱惻化作八度音程的婉轉(zhuǎn)回旋,將古典詩詞的美學意境與現(xiàn)代聲樂技巧完美融合。鋼琴伴奏馮瑞雪的鋼琴聲以流水般的琴音,鋪陳"莊生曉夢迷蝴蝶"的意境,如珠玉叩擊青瓷,將"一弦一柱思華年"的悵惘織成聲浪。楊德睿的古箏協(xié)奏勾抹托打,旁敲側(cè)擊,這般古典詩詞與現(xiàn)代聲樂的對話,恰似日光巖畔中西合璧的百年別墅,在月光下泛著溫潤的人文輝光,令現(xiàn)場沉浸在"此情可待成追憶"的悠遠情思中。</p> <p class="ql-block">當《故鄉(xiāng)的親人》的熟悉旋律在禮堂響起時,許多觀眾輕輕一怔——這首美國黑人作曲家史蒂芬·福斯特的經(jīng)典曲調(diào),曾被鍍上南北戰(zhàn)爭時期的悲愴與漂泊感,卻在今夜被賦予了全然不同的東方魂魄。演唱者站在聚光燈下,以重新填就的中文歌詞,將原曲中“棉田荒蕪,親人離散”的蒼涼,釀成了國際歷史社區(qū)老街巷里柏油路上的晨光。改編者巧妙地將福斯特原曲的五聲音階與閩南歌謠的韻腳交織,西方音樂骨架中生長出東方文化的肌理。重新填詞的歌詞中"我如今常眺望故鄉(xiāng),心中的鼓浪嶼”等句,將原曲的鄉(xiāng)愁情懷本土化,當"我曾經(jīng)周游各地,風光各異,故鄉(xiāng)的景色最令我難忘,"的唱段響起,不少老校友眼眶泛紅。鋼琴伴奏尹雪萍的指尖流淌出輕盈的前奏,恍如推開一扇塵封的木門。男聲的和聲醇厚溫暖,讓臺下白發(fā)校友們相視而笑——那是刻在百年名校學子骨血里的青春圖騰。這一刻離散半生的鄉(xiāng)愁在旋律中彌合,跨越太平洋的曲調(diào)成了連接代際的文化紐帶,讓“故鄉(xiāng)”不再是地理坐標,而是中華兒女共有的精神原鄉(xiāng)。指揮家楊鎮(zhèn)在后臺透露:"這樣的改編既保留了經(jīng)典旋律的感染力,又賦予了新的文化內(nèi)涵,是音樂傳承的生動實踐。"</p> <p class="ql-block">海頓G大調(diào)鋼琴三重奏《吉普賽》由黃宏俊、王璜、陳博德三位演奏者共同呈現(xiàn)。他們的演奏充滿了激情與活力,仿佛春天的風,吹散了冬日的寒冷,帶來了新的希望,展現(xiàn)海頓作品的古典雅致。</p> <p class="ql-block">這場音樂會最動人的并非技藝的精湛,而是音樂背后綿延的赤子情懷。當旅居新加坡的著名小提琴家溫麗珊手持琴弓款款登臺時,舞臺燈光驟然聚攏,仿佛將海外游子漂泊的歲月凝成一道光。她為這場校友音樂會專程跨越山海歸來,琴盒里裝著的不只是那把珍藏多年的名琴,更是一顆沉淀了半生鄉(xiāng)愁的赤子之心。 琴聲初起時如春風化雨,婉轉(zhuǎn)低回處似游子呢喃。溫麗珊的指尖在琴弦上流淌出的不僅是《我的祖國》的旋律,更是跨越重洋的眷戀。曲至中段,她的演奏陡然激昂,琴弓如疾風掠過,弦音里迸發(fā)出海外兒女對故土的熾熱呼喚。鋼琴伴奏尹雪萍的琴鍵恰似潮汐應和,托起那層層疊疊的思鄉(xiāng)浪涌。觀眾席間,有人悄然拭淚——那琴聲里分明有南洋潮濕的海風,卻終化作閩南故土的春潮。 《我的祖國》最后一個音符戛然而止,觀眾席頓時響起雷鳴般的掌聲,人們向這位德藝雙馨的老藝術(shù)家致敬。 溫麗珊將琴輕貼心口,向著觀眾深深鞠躬。謝幕后回到后臺,她深情地向音樂會組織者說:“這把琴陪我走過三十國的舞臺,但今夜能在故鄉(xiāng)鼓浪嶼的音樂殿堂為母校演奏《我的祖國》,才真正觸摸到靈魂的根脈?!贝丝蹋M獬嘧涌缭綍r空的文化根系,讓“春暖花開”的深意超越了季節(jié),成為中華兒女血脈相牽的永恒春天。</p> <p class="ql-block">音樂會的高潮出現(xiàn)在管弦樂篇章。應校友會特邀的思明區(qū)老年大學藝術(shù)團輕音樂團以恢宏之勢奏響《我愛你中國》與《紅旗頌》,當《我愛你中國》的旋律遇見管弦樂洪流,那是長江的驚濤,長城的磚石。當《紅旗頌》的赤艷漫卷蒼穹,那是五千年文明鑄就的脊梁。音符化作漫天星辰,每一顆都閃耀著二中人的家國擔當,這是一曲獻給盛世中國的交響宣言!本次音樂會演出的版本,在傳統(tǒng)管弦編制中融入電聲元素(如合成器與電子鼓),既保留原作的史詩性,又增添了現(xiàn)代聽覺的沖擊力,以現(xiàn)代語境重新詮釋紅色經(jīng)典,證明藝術(shù)精神可以跨越代際與時代,始終鮮活如初。當指揮林克西最后一個音符的有力一揮,掌聲在音樂廳里久久回蕩。</p> <p class="ql-block">2016年,廈門二中有了一個新的身份:廈門大學附屬第二中學。兩校共建后,兩?;尤找嬖鰪姟=衲甑男S岩魳窌?,廈門二中校友會再度熱忱邀請廈門大學廈門校友合唱團參與演出,與二中校友同臺高歌,締結(jié)友誼。廈大廈門校友合唱團積極響應,在音樂會上除了唱響主題曲《春暖花開》,還獻唱了閩南語歌曲《牽手到天邊》,代表廈門大學校友向廈門二中校友送上真誠的問候和友誼互助的信心,引起現(xiàn)場二中眾多校友的共鳴。</p> <p class="ql-block">著名指揮家楊鎮(zhèn)教授</p> <p class="ql-block">廈門大學廈門校友會合唱團鋼琴伴奏王行行</p> <p class="ql-block">由陳德馥作詞、殷承典作曲的《校友歡聚之歌》是深得廣大校友喜歡的廈門二中校園歌曲。這首歌原來是做為紀念57屆校友畢業(yè)30周年而作的,后來經(jīng)過殷老師的不斷推廣,“往事歷歷同回憶,青春歌聲縈耳際”,歌曲喚起校友們的共鳴,仿佛又回到青春讀書年代,這首歌也成了歷屆校友們喜歡傳唱的保留曲目。也是這些年來每次校友音樂會的壓軸曲目。最動人的場景出現(xiàn)在終場環(huán)節(jié)。當《鼓浪嶼之波》的旋律響起,廈門大學廈門校友合唱團與廈門二中校友合唱團用歌聲共同演唱。他們的歌聲如同春天的海浪,一波接一波,蕩滌著每個人的心靈。指揮家楊鎮(zhèn)的指揮和鋼琴伴奏尹雪萍的演奏,使得這首歌曲充滿了對家鄉(xiāng)的深情與眷戀。</p> <p class="ql-block">自2013年開始,為配合鼓浪嶼申遺,二中校友會便以每年一度的新年音樂會為紐帶,將散落天涯的校友們聯(lián)結(jié)成精神共同體。十二載春秋流轉(zhuǎn),這場免票公益的音樂雅集已成為鼓浪嶼文化地標,更在廈門教育界書寫著"一所中學的音樂傳奇"。正如有位校友所言:"從英華書院到毓德女學,從鼓浪嶼到五緣灣,再到跨海到集美,變的是歲月更迭,不變的是二中人對教育的堅守與熱愛”。當最后一個音符落下,鼓浪嶼音樂廳的燈火次第亮起。這場音樂會不僅是藝術(shù)的盛宴,更是精神的傳承。在這里,我們聽見了歷史的回聲,更聽見了新時代的召喚——正如《春暖花開》的歌詞所唱:"如果你渴求一滴水,我愿意傾其一片?!?。二中人正以音樂為媒,續(xù)寫著屬于這座音樂之島的文化傳奇。</p> <p class="ql-block">音樂廳座無虛席。</p> <p class="ql-block">思明義工連續(xù)十年助力廈門二中校友會新年音樂會的后勤工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