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昵稱 如影隨形</p><p class="ql-block">美篇號 677732</p> <h5><b style="font-size:20px;"> 離開了新世貿(mào)大廈,來到了位于第五大道的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說到藝術(shù)總覺得離自己很遙遠。因為不懂,所以緊隨導游,認真的聽著他的介紹,粗略的了解也是一種收獲。</b></h5> <h5><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是與英國倫敦的大英博物館、法國巴黎的盧浮宮、俄羅斯圣彼得堡的列寧格勒美術(shù)館齊名的世界四大美術(shù)館之一。</b></h5> <h5><b style="font-size:20px;"> 盡管這是世界上四大有名藝術(shù)館之一,我們確實感到,看懂這些藝術(shù)品實數(shù)不易。導游說的好,什么是藝術(shù),你看不懂的就叫做藝術(shù)。不錯,在這座藝術(shù)館里,能看懂的藏品的確不多。</b></h5>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 </b><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在《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一書中有這樣話語:“</b><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全人類的藝術(shù)史是一個廣泛而深遠的概念,它涵蓋了人類歷史上所具有藝術(shù)價值和審美意義的作品。這些藝術(shù)作品不僅代表了藝術(shù)家的個人才華和創(chuàng)造力,更是人類文明和文化珍貴遺產(chǎn)?!?lt;/b><b style="font-size:20px;">捷克的夸美紐斯說:</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把一切的事物交給一切人類藝術(shù)的全部藝術(shù)?!?lt;/b></p> <h5><b style="font-size:20px;"> 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藏有埃及、巴比倫、亞述、遠東和近東、希臘和羅馬、歐洲、非洲、美洲前哥倫布時期和新幾內(nèi)亞等各地藝術(shù)珍品330余萬件。包括古今各個歷史時期的建筑、雕塑、繪畫、素描、版畫、照片、玻璃器皿、陶瓷器、紡織品、金屬制品、家具、古代房屋、武器、盔甲和樂器。</b></h5> <h5><b style="font-size:20px;"> 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背依紐約中央公園,鬧中取靜,環(huán)境幽雅。然而,在建筑上沒有體現(xiàn)出美國人的創(chuàng)造性,高臺階、大廊柱,與任何一座標準博物館一樣刻板、單調(diào)。但展出內(nèi)容卻豐富多彩,體現(xiàn)了資金足、氣派大的美國風格。</b></h5> <h5><b style="font-size:20px;"> 藝術(shù)實在是深奧難懂,只是根據(jù)導游介紹,記錄了幾幅作品。其它的展品,只能是走馬觀花的看看,印象淡薄。</b></h5> <h5><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奧古斯特·羅丹是19世紀法國最有影響的雕塑家,他一生勤奮工作,敢于突破官方學院派的束縛,走自己的路,他善于吸收一切優(yōu)良傳統(tǒng),對于古希臘雕塑的優(yōu)美生動及對比的手法,理解非常深刻,其作品架構(gòu)了西方近代雕塑與現(xiàn)代雕塑之間的橋梁,羅丹是西方雕塑史上一位劃時代的人物。歐洲兩千多年來傳統(tǒng)雕塑藝術(shù)的集大成者、20世紀新雕塑藝術(shù)的創(chuàng)造者。</b></h5> <h5><b style="font-size:20px;"> 《沉思者》,是奧古斯特·羅丹的銅雕與大理石雕塑作品,目前存於法國巴黎的羅丹美術(shù)館。該雕像原本是群雕“地獄之門”橫楣上一座主雕像,也是該群雕的代表雕像之一,后來羅丹把之單獨制作出一副雕像,之后也成為了羅丹著名作品之一。</b></h5> <h5><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莫奈是法國最重要的畫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論和實踐大部分都有他的推廣。莫奈擅長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xiàn)技法。他最重要的風格是改變了陰影和輪廓線的畫法,在莫奈的畫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確的陰影,也看不到突顯或平涂式的輪廓線。光和影的色彩描繪是莫奈繪畫的最大特色。</b></h5> <h5><b style="font-size:20px;"> 巨幅《睡蓮》組畫的作者是法國畫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chuàng)始人之一的克勞德·莫奈。這幅畫開始創(chuàng)作時莫奈已經(jīng)74歲高齡,持續(xù)12年直到莫奈86歲去世為止。這是一部宏偉史詩,是莫奈一生中最輝煌燦爛的“第九交響樂”。</b></h5> <h5><b style="font-size:20px;"> 巨幅睡蓮——遠看灰,近看全是顏色。一個人的色覺越好,看到的顏色就越多。莫奈1926年去世,此前視力情況一直很糟糕,但依據(jù)堅持作畫,認真觀察大自然中那些變幻莫測的顏色。</b></h5> <h5><b style="font-size:20px;"> 莫奈一生都愛花。</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我會成為畫家,也許是拜花所賜?!?lt;/b><b style="font-size:20px;">從中可以讀出花卉在他生活中的意義。在那些貧困的日子里,他的居所也沒有缺少花的環(huán)繞?;▓@中的蓮池亦成了莫奈藝術(shù)追求的最后寄托,他以極度的熱情繪制著“睡蓮”組畫,睡蓮組畫印證了莫奈頑強的生命力度。在這片由濃烈的色彩構(gòu)成的繽紛的世界里,睡蓮成為色彩的魔幻載體,那些短暫的生命獲得了永恒。</b></h5> <h5><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他出生于新教牧師家庭,是后印象主義的先驅(qū),并深深地影響了二十世紀藝術(shù),尤其是野獸派與表現(xiàn)主義。作品受法國現(xiàn)實主義畫家米勒的影響。</b></h5> <h5><b style="font-size:20px;"> 梵高總共畫了幾十幅關于麥田的作品,這證實了他對自然的崇敬和鉆研,梵高非常贊賞體力勞動者,并且渴望向他人提供舒適的環(huán)境。麥田的系列作品展現(xiàn)了梵高的藝術(shù)歷程,由1885在荷蘭的色彩單調(diào)的麥穗,到阿爾勒、圣雷米和瓦茲省的奧維爾法國鄉(xiāng)村的色彩繽紛的麥田,繪畫風格有了戲劇性的演變。</b></h5>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梵高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辦一次自己的畫展,可生前只賣出過一幅畫,生活費還要弟弟資助。 他沒有繼承叔叔給他的畫商一職,大膽追求理想。他不為上流社會的所謂貴族畫像,只畫村莊里質(zhì)樸的百姓。 生活的海水沒過他的頭頂,他卻從不退卻,勇敢前行。 世俗拋棄了他,讓他承受世間最大的痛苦,它卻奉獻出最偉大的作品給世界。</b></p> <h5><b style="font-size:20px;"> 本幅畫沒有鮮明色彩的對比,取而代之的是曲線所構(gòu)成的扭動形體。油畫中那隨風搖晃的柏樹猶如擅動的靈魂,在大地和天空之間飛舞,那是靈魂深處的呼喊,那是對生活的渴望,那是對現(xiàn)實的無奈和悲痛欲絕。它所表達的主題就是生命與力量,充滿壓抑不住的激動和熱情,他經(jīng)常運用飛舞的線條和強烈的色彩來抒發(fā)這種激情。</b></h5> <h5><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 他是現(xiàn)代藝術(shù)的創(chuàng)始人,西方現(xiàn)代派繪畫的主要代表。他是西班牙人,自幼有非凡的藝術(shù)才能,他的父親是個美術(shù)教師,又曾在美術(shù)學院接受過比較嚴格的繪畫訓練,具有堅實的造型能力。</b></h5> <h5><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畢加索《白衣女子》,于1923 年;藏于美國紐約現(xiàn)代美術(shù)館 。</b></h5><h5><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全名巴勃羅·畢加索 ,生于1881年10月25日,卒于1973年4月8日。他是西班牙畫家,雕塑家,立體畫派的創(chuàng)始人,當代西方最有創(chuàng)造性和影響最深遠的藝術(shù)家之一。畢加索是位多產(chǎn)畫家。他對二十世紀的藝術(shù)史有著濃墨重彩的一筆,人們稱他為“人類藝術(shù)史上罕見的天才”。他1907年創(chuàng)作的《亞威農(nóng)少女》是第一張被認為有立體主義傾向的作品,是一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著名杰作。它不僅標志著畢加索個人藝術(shù)歷程中的重大轉(zhuǎn)折,而且也是西方現(xiàn)代藝術(shù)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引發(fā)了立體主義運動的誕生。這幅畫在以后的十幾年中竟使法國的立體主義繪畫得到空前的發(fā)展,甚至還波及到芭蕾舞、舞臺設計。</b></h5>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參觀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是一次深刻的印象文化體驗,它不僅讓我領略人類文明的輝煌成就,更重要的是 激發(fā)了我對不同文化的尊重與理解,也將成為我生命旅途中的寶貴財富。</b></p> 謝謝光臨